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行为与气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婴儿的气质(temperament)与行为的关系,采用RITQ(revisedinfanttempera-mentquestionaire)问卷法对400名4~8个月婴儿的气质进行综合评定,并对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有和无肠绞痛、屏气发作、夜醒及吮指的婴儿中,其部分气质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及D型气质婴儿肠绞痛、屏气发作、夜醒的发生率较高;E型气质婴儿吮指的发生率最高;气质因子中情绪对婴儿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提示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促发肠绞痛、屏气发作及夜醒的原因;吮指可能是婴儿调节自身情绪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婴儿乳糖不耐受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婴儿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乳糖酶缺乏 ,不能完成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病 ,远东人群中发生率高。  婴儿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 ,这两种乳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 ,小肠粘膜表面绒毛的顶端是分泌乳糖酶的地方 ,如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的乳糖。部分乳糖经大便排出体外 ,使粪中还原糖增加 ,部分留在结肠内的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1] 。乳酸刺激肠壁 ,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CO2 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强肠蠕动 ,使婴儿表现不安 ,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而出现肠绞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婴儿肠绞痛的临床发病情况和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儿科门、急诊诊治的276例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婴儿肠绞痛患儿分为心理安慰观察组、颠茄合剂口服治疗组和肠道益生菌口服治疗组,门诊跟踪随访,了解肠绞痛发展转归情况.结果 本院婴儿肠绞痛病例占门、急诊患儿总数的2.2‰,以晚上发病多见,无季节性差异,3组临床干预缓解婴儿肠绞痛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婴儿肠绞痛,应临床观察病情,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可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牛奶过敏(CMA)是婴幼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常累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由于CMA发病有速发型和迟发型2种,在胃肠道的临床表现有口腔过敏综合征、速发型胃肠道过敏、胃食管反流病、环咽肌痉挛、变态反应性嗜酸性食管炎、食物蛋白诱导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牛奶蛋白诱导肠病、便秘、婴儿肠绞痛和食物蛋白诱导胃肠炎和直肠结肠炎等,症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临床上识别和诊断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治疗婴儿肠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收治的238例婴儿肠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28例,对照组予以腹部按摩及安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硅油口服(1~3 mL/次,3~4次/d).观察治疗7d后...  相似文献   

6.
关于夜尿和尿频等与变态反应是否有关的问题众说不一。笔者常见到过敏患儿的夜尿因食物过敏引起,因此考虑,部分夜尿症与变态反应有关。所谓夜尿症是夜间睡眠中不自觉排尿,所谓变态反应性夜尿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的夜尿。变态反应性夜尿的发病机理,Breneman推测,发生变态反应的膀胱粘膜浮肿,使膀胱平滑肌收缩产生夜尿。Espranca认为膀胱的容量减少是变态反应性夜尿的原  相似文献   

7.
脐血IgE水平测定预测婴儿变态反应疾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评价脐血IgE(CB-IgE)是否可作为一项在婴儿早期预测变态反应疾病的有用指标。应用UniCAP100型测定仪,用荧光酶免疫方法检测了300名足月新生儿的脐血IgE(CB-IgE)。对这些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其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情况。脐血IgE(CB-IgE)≥0.35KU/L为A组共100名,CB-IgE<0.35KU/L为B组共200名。A组在随访的10月~13个月中发生变态反应疾病者(婴儿湿疹、婴儿哮喘)显著高于B组(25%VS.5%,X~2=5.96,P≤0.05)。A组中有20例患儿的CB-IgE≧0.45KU/L(占80%),与其父母有变态反应病史呈明显相关性。其中有64%的父母有过敏性鼻炎或荨麻疹等变态反应病史。本文结果提示脐血IgE≥0.45KU/L,婴儿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脐血IgE高水平加上父母亲有变态反应病史对预测婴儿变态反应疾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察54例对食物变态反应(FA)小儿。男23例,女31例。5~7岁22例,8~12岁24例,12岁以上8例患儿具有典型的腹痛和消化障碍症状,有对食物不耐受及患皮肤病史。全部小儿现均有局限性神经皮炎或异位性皮炎。不耐受食品为纯牛乳,豆制品、蛋、柑桔、草莓和巧克力糖等。服用利胆剂以后疼痛见少仅为26%。1/3小儿在吃食物后立刻有呕吐、肠鸣症状,l/2有嗳气,72%便秘或轻微腹泻。临床观察FA常伴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消化道病变。对FA小儿的小肠功能状态做了检查,测定尿排泄D-木糖含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没有区别(P>0.05)。测定对乳糖耐受性标准试验,结果有50%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此,又据血总IgE水平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12岁印度尼西亚儿童牛奶摄入与乳糖吸收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部随机选取的营养状况良好的174名3~12岁健康儿童,包括72名3~5岁儿童和102名6~12岁儿童。结果 3~5岁儿童乳糖吸收不良患病率为20.8%(15/72),6~12岁儿童乳糖吸收不良患病率为35.3%(36/102)。牛奶或乳制品摄入与乳糖吸收不良之间无显著关联性(P0.05)。在氢呼气试验中,51例乳糖吸收不良儿童主要表现为腹泻(62%)、腹痛(52%)和恶心(5%)。结论 3~12岁印度尼西亚儿童牛奶摄入和乳糖吸收不良无关联,这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比乳糖摄入的适应机制更重要。[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10):975-980]  相似文献   

10.
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LI)的临床诊治特点 ,以单纯母乳喂养迁延和慢性腹泻的婴儿为观察对象 ,按照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而诊断为继发性LI 5 4例 ,占观察对象的 2 9.7%。结果表明 :诱发该病的原因常是 2~ 4个月婴儿的肠道感染 ,临床上以轻型腹泻多见 ,大便为水样稀便 ,5 4例经暂停母乳喂养均治愈。提示 :迁延及慢性腹泻的婴儿 ,有继发肠粘膜损伤病史者 ,进食乳类发生腹泻而停用含乳糖食物则腹泻消失是婴儿LI的临床特点。因此 ,对于 2~ 4月龄开始出现慢性迁延腹泻一般情况尚好的婴儿 ,可暂停母乳 1 2~ 2 4h腹泻常减轻或停止 ,有助于临床诊断继发性LI。  相似文献   

11.
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婴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LI)的临床诊治特点 ,以单纯母乳喂养迁延和慢性腹泻的婴儿为观察对象 ,按照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而诊断为继发性LI 5 4例 ,占观察对象的 2 9.7%。结果表明 :诱发该病的原因常是 2~ 4个月婴儿的肠道感染 ,临床上以轻型腹泻多见 ,大便为水样稀便 ,5 4例经暂停母乳喂养均治愈。提示 :迁延及慢性腹泻的婴儿 ,有继发肠粘膜损伤病史者 ,进食乳类发生腹泻而停用含乳糖食物则腹泻消失是婴儿LI的临床特点。因此 ,对于 2~ 4月龄开始出现慢性迁延腹泻一般情况尚好的婴儿 ,可暂停母乳 1 2~ 2 4h腹泻常减轻或停止 ,有助于临床诊断继发性LI。  相似文献   

12.
儿童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较常见慢性疾病,可表现为婴儿肠绞痛、口腔变态综合征、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麸质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腹型)等。本文关注消化道过敏的判断及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儿特发性多神经炎(Idiopathic Polyneuritis)又称格林-巴利(Guillain-Barré)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疾病,长期来认为是与病毒或疫苗接种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955年Wadsman等用周围神经组织诱发成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动物  相似文献   

14.
1977~1981年间,作者等接诊46例结肠炎患儿,他们的年龄组成示两个峰值,即2岁以下和6~13岁之间。小于2岁的8例患儿全为食物变态反应性结肠炎,而6岁以上者患典型溃疡性结肠炎(15例)或Crohn’s病(23例)。本文报告婴儿食物变态反应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饮食治疗情况,并与8例对照患儿(溃疡性结肠炎4例,Crohn’s病4例)进行比较。所有8例病人均有血性腹泻,常伴有粘液。他们在第一次喂含有牛奶的食物后,很快就出现上述症状。当以大豆为基础的食物取代牛奶后,症状则很快  相似文献   

15.
小婴儿出现反流/溢奶、婴儿肠绞痛、便秘、排便困难、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比较常见,此类胃肠道症状多为功能性紊乱,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国内外医师对其认识程度及处理方案不统一,且相关的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非常有限,目前的处理策略仍旧依据经验总结。现就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及国内外专家共识,分别介绍各种小婴儿胃肠道症状、诊断及处理策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此类症状的认识,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6.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湿疹)的相关因素,明确主要危险因素,以利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12月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276例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机选择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266例其他疾病患儿为对照。结果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组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危险性较小(P<0.005)。特应性体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RSV感染和细菌感染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有关(P<0.005)。婴儿期主要是食物过敏,之后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自身特应性体质、喂养方式、食物过敏原、吸入过敏原,其OR值分别为11.144、2.414、16.888、40.439。结论早期明确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规范化管理及采取相应治疗,将防止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TDS)是指外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地死亡,尸检不能发现明确的死因。近年国外对燕研究较多,取得进展较大,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结合有关资料综述如下。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世界各地报道的SIDS 发病率多为0.06~3‰。我国尚无统计资料。一般认为SIDS 的发病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尤其是4~10个月间;起病大多异常急骤,典型临床表现为四大症状: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现就有关病因诊断与治疗等综合报告如下:一、肠套叠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近年颇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在儿童中常见。除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外,若累及胃肠黏膜的毛细血管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患儿以剧烈腹痛和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在并不伴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变态反应疾病近年来持续普遍性增加,在许多国家似流行病,近20年增加3~4倍,小儿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约为25%,许多学者判断这类疾病还在继续增加,现将近年俄文及国内资料综述如下。发病机制近代观点一、特异反应与变态反应疾病在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反应性疾病占优势,特异反应为机体对周围环境广泛外源和内源性过敏原作用产生IgE能力增加,按近代临床免疫和遗传学观点,与变态反应遗传性素质、Th2细胞免疫反应,继而发生器官变态反应炎症和引起变态反应病变器官非特异高反应性有关。特异反应标志是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增加,标准过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