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近17年来收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诊疗经验,着重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5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腹部平片检查,25例行钡灌肠检查,15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所有病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次,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7例次,环状胰腺4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33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全面细致探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盎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卜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崔足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回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活疗方法。方法32例先天性肠回转不良患儿均行腹部平片检查.26例行钡剂灌肠检查.并采取手术治疗。结果22例患儿合并中肠扭转。31例患儿治愈·治愈率达97%,其中1例术后肠梗阻复发再次手术。1倒肠扭转后肠坏死行肠切除术,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肠回转不良多易并发急性肠扭转、肠梗阻。钡剂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ladd式手术是本病治疗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儿童肠旋转异常的影像学认识,着重讨论上消化道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7例手术证实的儿童肠旋转异常影像学表现。27例均摄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造影24例,钡剂灌肠10例,CT检查3例。结果肠未旋转3例,肠旋转不良24例。合并左膈疝、巨大脐膨出、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十二指肠降部膈膜、多处肠闭锁各1例。腹部平片为高位梗阻23例,其中17例为不全性,6例为完全性,1例小肠低位梗阻,左膈疝1例,肠道充气正常2例。24例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十二指肠梗阻,不全性梗阻21例,其中9例有不同程度的中肠扭转,完全性3例。10例钡剂灌肠均见回盲部位置异常。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反映其基本病理改变,对疑有肠旋转异常的患儿应首选上消化道造影,必要时行钡剂灌肠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 X线表现特征 ,我们对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手术证实的 2 7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 X线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中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17h~ 2 8d。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9例 ,合并肠旋转不良 3例 ,孤立性右位心 1例 ;环形胰腺 10例 ,合并肠旋转不良 2例 ;肠旋转不良 8例 ,合并十二指肠异位 1例 ,肠扭转 2例。所有病例均拍腹部立位片 ,17例做钡餐或碘油上消化道造影 ,8例在上消化道造影同时做钡灌肠检查。2 结  果2 .1 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腹部立位片表现“双泡征”6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明 《江苏医药》1997,23(8):558-559
报告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29例(805%)有胆汁性呕吐,7例(19.5%)有上腹部膨隆。诊断以腹部X线平片(36例),上消化道造影(28例)和结肠造影(1例)。36例均作Ladd氏手术,其中4例因肠扭转、肠坏死而行肠切除术。术后5例死亡。18例获得随访,14倒无症状。我们体会Ladd氏手术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手术,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与X线造影(上消化道造影联合钡剂灌肠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新生儿的彩超检查与X线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符合率93.47%(43/46),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中等回声团块,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典型呈"漩涡征";X线造影诊断符合率76.08%(35/46),主要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连接处位置异常,回盲肠及阑尾位置异常。结论彩超较X线造影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小儿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小儿肠梗阻患者行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32例,进行透视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清晰显示肠形态结构图像,对比剂充分充盈肠管;32例患者行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后,机械性肠梗阻27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功能紊乱1例。其中29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成功,中转手术率9.38%,腹痛缓解时间(7.1±1.4)h;首次排便时间(24.4±1.2)h;住院天数(5.4±1.1)d;3例行手术治疗腹痛缓解时间(17.3±2.5)h;首次排便时间(38.2±3.1)h;住院天数(8.4±1.1)d。结论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可区分小儿肠梗阻的类型,使用泛影葡胺行消化道造影对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31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 3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显示十二脂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23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18例进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0例;右上腹4例;右下腹4例.31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2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脉或静脉频谱.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肠梗阻治疗中行消化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肠梗阻治疗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给予10%盐水灌肠2次治疗,治疗组给于鼻胃管注入泛影葡胺40 ml加生理盐水40 ml,30%泛影葡胺500ml灌肠造影。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保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和66.6%(P值〈0.05)。治疗组保守治疗优秀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泛影葡胺上下消化道造影诊断肠梗阻有助于决定治疗手段,对治疗肠梗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化道CT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资料完整38例,所有病例均在肠道针对性准备充分基础上进行,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先行充盈小肠各组,1~1.5小时后腹透观察,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肌注654—220mg,10分钟后口服产气粉3~6g,结肠采用肛管注气办法使结肠各段充气。全腹消化道亦可采用泛影葡胺稀释液充填(泛影葡胺稀释液200ml保留灌肠),检查时再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约500ml。应用螺旋CT全腹增强前后扫描,病变处行薄层扫描及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观察,并与纤维胃镜、肠镜和/或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8例,经CT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窦患肉伴幽门不全梗阻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2例,十二指肠Corhn氏病1例,小肠粪石3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腹膜癌5例,肠旋转不良1例,肠套叠并扭转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腹腔脓肿2例。结论:消化道CT造影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胃肠肿瘤术前的评估、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以及因病情不能进行纤维胃镜、肠镜检查或检查阴性患者可快速、无创伤性明确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76%泛影葡胺40~100ml,通过口服或鼻饲,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7例。通过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X线摄影,观察造影剂到达的部位和通过情况。结果 54例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3例患者症状加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结论应用泛影葡胺造影可以起到诊断肠梗阻的作用,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性质,同时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泛影葡胺在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经过。结果 35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肠外营养(TPN),同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及泛影葡胺等,症状于住院后5~22 d(平均6.8 d)消失,均未行手术,痊愈出院。结论采用以乌司他丁联合泛影葡胺为主的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令人满意,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婴幼儿常见外科疾病之一,延误诊断,会造成致命后果。现将我院1990年~1998年经外科手术证实的32例病例报告于下。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新生儿19例占593%,1月~1岁7例占219%,1岁零1个月以上6例占19%。临床表现:26例剧烈呕吐,呕吐物中含胆汁。6例为间隙性腹胀、呕吐。3例呕吐物为咖啡色,2例便血。行腹部立、卧位平片。26例X线片示肠胀气、扩张,并有液平面,为完全性肠梗阻。6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胃肠钡剂造影检查。25例见十二指肠第3、4段,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且管腔变细。7例横结肠上方与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6.
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成 《中国药业》2009,18(15):64-65
目的探讨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联用奥曲肽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80mL,行动态腹部X片观察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不需手术者则联用奥曲肽治疗。结果总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手术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为20.00%,对照组为26.67%)。结论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诊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兆林 《北方药学》2012,9(9):85-85
目的:分析并比较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肠梗阻西医基础治疗,泛影葡胺注入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泛影葡胺注入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泛影葡胺注入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周文  禹建春 《海峡药学》2011,23(4):159-160
目的探讨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联用善得定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80mL,行动态腹部X片观察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不需手术者则联用善得定治疗。结果总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手术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为20.00%,对照组为26.67%)。结论泛影葡胺联合善得定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诊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消化道造影,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结果53例患者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12.5 h,9例患者症状体征加重、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梗阻部位以及对选择手术时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4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口服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胃肠道造影检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确定梗阻部位及梗阻的具体情况。结果38例患者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肠梗阻症状消失,另10例患者造影剂未到达结肠,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口服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可以有效缩短肠梗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为早期手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