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1992-2004年,我们收治SLE患者352例,现分析其中34例男性SLE(MSLE)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32例老年SLE与56例中青年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老年组出现乏力、发热、肌痛、口眼干燥、浆膜炎、肺部受累、血液系统异常及抗SSA抗体(抗-SSA)、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皮疹、雷诺现象、光过敏、肾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补体C3降低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anti-Sm)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SLE具有轻型化和非典型化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膜炎(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42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起病时首发及发病过程中临床表现特征、自身抗体分布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改变特征,探讨SLE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1994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男性SLE患者142例,年龄12 ~ 68岁,平均年龄31.9岁;同期住院女性SLE患者320...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核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的426例SLE住院患者。结果 426例SLE患者中18例伴有结核,患病率为4.2%,死亡7例,病死率为39%。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肺结核12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淋巴结核3例。18例做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强阳性2例(12.5%),阴性16例(87,5%),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5/18(83%)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6个月-3年内患结核。结论 SLE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易发生结核菌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结核菌感染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常累及多个脏器 ,临床表现多样 ,性别、环境、遗传及年龄等因素可造成临床表现的差异。以前认为老年人罹患SLE很少 ,而随着人们对SLE的进一步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SLE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其临床表现和病程与中青年SLE患者不尽相同 ,易造成误诊 ,而且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我们就老年人SL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以期使广大医务人员能更熟悉老年人SLE的特点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LE患者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提升医务工作者对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认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SLE住院患者的资料,分为2组,有消化系统病变的为消化系统受累组243例,随机抽取无消化系统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486例,采用 t检验、秩...  相似文献   

8.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男性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研究,并与女性SLE进行比较。发现男性SLE的盘状红斑或非典型皮损、口腔溃疡、白细胞下降及低C3血症较女性多见,而抗ds—DNA升高、雷诺氏现象及蝶形红斑则较少。  相似文献   

9.
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与早发SLE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晚发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2004年于我院就诊的晚发SLE患者21例,并随机选取了同期40例发病时年龄〈50岁的患者作为早发SLE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结果晚发SLE占所有SLE患者的6.18%。晚发SLE组性别比例女: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P〈0.01),且一些临床表现较少见:关节炎(P〈0.01);蝶形红斑(P〈0.05);肾脏受累(P〈0.01)。实验室指标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更高(P〈0.05),而低补体C3血症较早发SLE组低(P〈0.01)。治疗方面,晚发SLE组较少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结论晚发SLE的临床表现多较轻,治疗上较少需要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收治426例SLE住院患者中18例伴有结核,其临床特点:①患病率及病死率高分别为4.2%和39%明显高于普通人群。②结核症状不典型。主要是均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干扰或掩盖结核病的症征,使其发病和临床经过变得十分隐匿或不典型。③X线胸片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不典型。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无菌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1例SLE住院患者中ONFH的发病率为6.94%(32/461),在SLE病程3年之内发生ONFH的病例占65.63%(21/32);SEE合并ONFH者与SLE未合并ONFH者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皮肤血管炎、血小板升高、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升高、LDL-C升高、骨密度低表现的患者在SLE并发ONFH者所占的比例较SLE未合并ONFH者高,平均初始口服糖皮质激素量和1个月、半年、总糖皮质激素累积量亦较SLE未合并ONFH者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肾脏受累、高血压、贫血、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有无行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LE病程3年之内发生ONFH的危险性相对较高,SLE并发ONFH患者多数具有皮肤溃疡、坏疽等皮肤血管炎以及血小板、Fib、LDL-C升高和骨密度低的表现,且多数患者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LN)及病理分型的异同。方法分析49例男、女SLE(其中男性13例,女性36例)的临床资料及LN肾活检病理类型。结果在男、女性SLE的初发症状中,蛋白尿、浮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初发症状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临床表现者男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性狼疮患者起病较重,并以蛋白尿、浮肿为初发症状多见。而且男性SLE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P〈0.05)。男、女LN的病理表现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SLE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起病常较重,但男、女性SLE具体临床表现与LN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败血症感染的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本院2005-2010年住院确诊的SLE伴败血症患者21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活动期SLE患者21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最高体温[(39.4±0.6)与(37.2±0.4)℃,t=13.403,P=0.000]、高热(体温≥39℃)发生率(71%与5%,X2=19.788,P=0.000)、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0.2±4.6)×109/L和(6.2±2.5)×109/L,t=3.469,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8.3±4.5)与(4.5±2.1)×109/L,t=3.559,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74±59)与(5±4) mg/L,t=5.398,P=0.000]、乳酸脱氢酶(LDH)水平[(444±343)与(225±144) U/L,t=5.398,P=0.000]均显著升高,其中CRP升高分别超过对照组和正常值的15倍和20倍.血清白蛋白水平[(29±9)与(35±7) g/L,t=2.688,P=0.011]、维持治疗的羟氯喹剂量[(0.11±0.08)与(0.17±0.09) g/d,t=2.331,P=0.025]、抗SSA抗体阳性率(38%与71%,X2=4.709,P=0.03)和抗SSB抗体阳性率(0与43%,X2=11.455,P=0.001),病例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SLEDAI分别与SLE病程(r=0.514,P=0.017)、周围血白细胞总数(r=0.552,P=0.010)、中性粒细胞计数(r=0.545,P=0.0ll)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LDH (r=0.482,P=0.032)、CRP(r=0.606,P=0.022)呈正相关,而对照组无这些相关性.结论 当SLE患者出现高热、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LDH升高、CRP升高10倍以上时需警惕败血症感染;SLE活动与败血症感染可能相互影响,且病程长者疾病活动性受影响更明显.低蛋白血症、SSA/SSB抗体阴性可能是败血症感染的危险因素,羟氯喹可能有减少败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8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合并P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出现肺动脉高压距SLE确诊的平均间隔期为2.3年;其中3例为严重PHT;伴明显的心力衰竭;雷诺现象27例;38例患者抗核抗体(ANA)均为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21例,抗Sm抗体阳性16例,抗SSA、SSB抗体阳性8例,抗磷脂抗体升高4例,类风湿因子(RF)升高13例,抗U1RNP抗体阳性15例;合并肺纤维化者7例.所有患者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3例死亡,余35例病情稳定.结论 PHT是SLE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雷诺现象是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早期联合治疗PHT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13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探讨SLE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7年7月华山医院SLE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对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SLE患者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533例SLE患者中发生感染130例,感染发生率为24.4%.1例患者因呼吸道感染死亡.SLE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6.9%)、尿道(23.8%)及皮肤软组织(18.5%).在感染病原体构成中,细菌最常见(53.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39.2%),两者合并感染比例高.尚有7例结核患者和10例带状疱疹患者.SLE患者感染最常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菌株比例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较高.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低白蛋白血症、中度贫血及大剂量激素治疗为SLE患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道及尿道为SLE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经验性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受累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受累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共13例SLE心肌受累病例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SLE心肌受累发生率0.52%,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7±5.8)%和(40.9 ±7.1)%(P=0.002),抗rRNP抗体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显著相关(r=0.843,P=0.001).cTnI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相关(r=0.656,P=0.036).结论 SLE心肌受累仍属罕见病,预后较差,心脏超声可早期诊断并监测病情,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一些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蛋白血症、多部位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真菌血症可能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LE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曲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SLE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452例SLE患者中42例(9.29%)在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活动性结核,单纯浸润犁肺结核11例(26.19%);肺外结核31例(73.81%),其中有10例(23.81%)未找到结核感染病灶,8例(19.05%)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14.29%)结核性脑膜炎,2例(4.76%)胸腔结核,2例(4.76%)腹腔结核,1例(2.38%)淋巴结核,1例(2.38%)骨结核,1例(2.38%)肾结核.42例结核感染患者有狼疮肾炎38例,血清白蛋白低40例,有结核病史10例,白细胞低14例,血糖升高14例.抗结核治疗起效时间一般在1周以上,最长可达4周.死亡2例,均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过程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以重症结核和肺外结核为多.既往有结核病史、狼疮肾炎等SLE患者,町能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9.
Dai YX  Zhang SY  DU Z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41-543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70—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院诊断为SLE合并冠心病11例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第一次心脏事件发作时的情况、SLE诊断、治疗及活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年龄较小为(53.9±8.1)岁;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较少为(1.3±0.8)个/例;糖皮质激素使用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显著增高(P〈0.05);发生心脏事件时的狼疮活动评分(SLEDAI)较高为(12.0±10.3)分;SLE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较重,表现为弥漫狭窄、重度钙化。结论SLE患者早发冠心病不能完全用传统危险因素来解释,而且冠脉病变程度往往较重,预后差,需要尽早干预,尽量延缓疾病进程,并使用无创检查加强早期检出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多种活化的T细胞亚群与疾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11例(其中活动期6例,非活动期5例)和健康对照8名。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CD2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活化T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T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骨髓T细胞HIJA—DR^+、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P〈0.05)。11例SLE患者骨髓CD3^+HLA—DR^+、CD4^+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2,r=-0.675,P均〈0.05);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尿蛋白定量(24h)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88,P均〈0.05)。活动期SLE骨髓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943,r=-0.829,P均〈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活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且骨髓中活化的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