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红素氧合酶-1与心血管疾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血红素氧合酶的诱导型,能催化血红素分解生成CO、胆红素和铁.这三种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损伤、抗细胞增殖、抗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张力及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等.HO-1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有适应性表达,并在防治这些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有三种同功酶:HO-1、HO-2、HO-3。HO-1为诱导型,在心、肺、脾、肝、肾、骨髓和网状内皮细胞系统中表达较多,并被血红素、内毒素、氧化剂等多种因素所诱导。HO-2和HO-3为结构型,通常不被诱导。HO催化分解血红素产生胆绿素、一氧化碳(CO)和铁,此为内源性CO的主要产生途径。本文就HO-1及其产物CO在多个系统、器官的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氧合酶(HO)是催化分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胆绿素和二价铁离子的限速酶。近来研究发现,HO-1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此文从HO-1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症、改善微循环方面概述其与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血糖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它可以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引发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从而导致DM时细胞生理功能失调.OS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ROS和活性氮(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组织损伤等[1],由此可见,氧化系统在DM及其并发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及其代谢产物是重要的抗氧化系统,目前大量研究证实HO-1在抗OS损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延缓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HO在DM及其并发症领域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血红素氧合酶-1;DM并发症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38X(2014)03-0168-04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昌兴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94-97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胆红素、一氧化碳(CO)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体内废物。然而,近年的研究证实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CO是一种新型信使分子;HO是一种抗氧合酶和应激蛋白,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实验性AS斑块及CHD患者HO-1表达显著增加。研究表明HO-1基因启动子微小卫星多态性与CHD的危险性及冠状动脉、股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关。但也有研究表明它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及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无关。因此,其确切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血红素氧合酶-1在器官移植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体内唯一一种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他可以氧化降解血红素,将其分解为一氧化碳、自由铁和胆绿素.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唯一可以被诱导的血红素氧合酶,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HO-1具有抗炎、抗凋亡、抗增生反应等多种保护作用.HO-1不仅可以在机体生理状态下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机体非正常状态包括应激状态下被诱导,被认为是在细胞受损时维持其氧化和抗氧化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本文就HO-1在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细胞保护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中血红素氧合酶(HO)-1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病程进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45例,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31例)及死亡组(1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组血清HO-1及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血清H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P 0. 01),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 0. 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p38 MAPK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且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 0. 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HO-1和p38 MAPK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HO-1和p38 MAPK表达水平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在胃腺癌及腹膜转移灶、细胞系及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胄腺癌组织及其腹膜转移灶、转移灶旁无瘤腹膜组织中HO-1的表达,以及46例无腹膜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HO-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腺癌腹膜转移组织及耐药细胞系HO-1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及其腹膜转移灶HO-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27/68)和41.2%(28/68),显著高于癌旁无瘤腹膜组织[0%(0/68),P<0.01],亦显著高于无腹膜转移胃癌组织[21.7%(10/46),P<0.05].低分化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转移灶(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无瘤腹膜组织(P<0.05).HO-1在耐药细胞系GC9811-P的表达水平较其亲本细胞系明显上调(P<0.05).结论 HO-1在胃腺癌腹膜转移过程中表达增高,HO-1可能参与胃癌腹膜转移发生.高表达HO-1与胃癌腹膜转移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存在于组织的上皮细胞,并可能与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冠脉综合征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斑块的稳定性决定的。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能代谢血红素形成一氧化碳、游离铁和胆红素。近来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斑块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18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随访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 ;提取患者外周血DNA ,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卫星序列后采用Spreadex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 5 8% (6 8/ 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其中携带双核苷酸重复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4 7.5 % ,携带两条双核苷酸重复均≥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6 8.4 % (P <0 .0 5 )。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后 ,两组的再狭窄率仍有统计学差异 (OR为 0 .4 0 6 ,95 %CI为 0 .185~ 0 .891,P<0 .0 5 )。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与再狭窄相关 ,对调控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来防治再狭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的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49例)及多支病变组(n=86例),同期15例冠脉造影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ACS患者12h内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的血浆hs-CRP,比较不同组别hs-CRPP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92±0.75)mg/L、(1.52±0.63)mg/L、(1.71±0.83)mg/L,ACS各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同ACS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存在差异,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P〈0.001),SAP组的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0例)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和〈0.001)。以人群血浆hs—CRP水平的第90分位值3mg/L为截点,将冠心病组中行冠脉造影的对象分为低hs—CRP水平组和高hs—CRP水平组,可见后者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例数(n=36)显著多于前者(n=17)(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了解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我院行CS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n=58),分为A组(阵旧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n=43例),及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15)。A组于CSI术前、后,B组于CSI术当日,术后1,3,8日清晨抽取空腹血进行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A组:CSI术后平均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1),CK-MB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B组:CSI术后CRP及CK-MB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结论:CSI术后血清CRP水平升高;它与局部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有关,可作为CSI术损伤程度及AMI病程转归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时间段铁的沉积颗粒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之间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探讨脑出血后铁超载与HO-1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HO-1在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制造脑出血模型,Perl's法观察不同组大鼠铁沉积,免疫组化及RT-PCR法观察HO-1表达变化.结果 脑出血模型各组较同期手术对照组铁沉积显著增多,且以第7天最多,增高约21倍(P<0.001);去铁胺干预后脑组织铁沉积含量显著减少,且以第7天最显著(P<0.01);HO-1免疫阳性细胞以神经元为主;脑出血各组HO-1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第3、7、14天组HO-1 mRNA表达显著增多,且以第3、7天最高;干预第3、14天组与同期脑出血组比较,HO-1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干预第7、14天组与同期脑出血组比较,HO-1 mRNA表达显著减少.相关分析显示铁染色颗粒与HO-1 mRNA表达(r=0.647)、HO-1免疫阳性细胞(r=0.209)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后铁超载可能诱导HO-1的表达,HO-1的上调可能具有双重作用,因此应用HO-1酶抑制剂干预脑出血时应慎重考虑其作用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1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体内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体内分解血红素生成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自由铁。HO-1系统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促进细胞存活、循环稳定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在HIRI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药物或基因工程的方法诱导产生HO-1,能减轻HIRI,目前这一方向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Xin Li Guangfu Song Yuling Jin Hongwei Liu Changqing Li Chengwu Han Shiyan Ren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4,6(6):772-777
Background
There i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bilirubin level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heme oxygenase-1 (HO-1) can catalyze heme into bilirubin, it is unknown the association of HO-1 level with risk of stroke.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fifty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were recruited. Serum level of HO-1, total and direct bilirubin, alanine transaminase, live function, lipid profile and infection status of patients were measured.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erms of serum levels of HO-1 (163.6±58.7 vs. 141.2±49.7, P=0.032), total bilirubin (10.1±4.6 vs. 15.8±2.7, P<0.001), direct bilirubin (3.2±2.1 vs. 5.9±1.2, P<0.001), fasting glucose (6.7±3.1 vs. 4.9±1.3, P<0.001), cholesterol (4.4±1.1 vs. 3.9±0.8, P=0.005)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84.9±9.4 vs. 81.3±9.2, P=0.046).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serum direct bilirubin (OR, 2.83; P<0.001), total bilirubin (OR, 1.82, P=0.001), DBP (OR, 0.88, P=0.041), and fasting glucose (OR, 0.34, P<0.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troke.Conclusions
Serum HO-1 level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than TIA, but the bilirubin level i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than TIA and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troke.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link among HO-1, bilirubin and stroke. 相似文献19.
老年血清β2微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4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CRP水平,老年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CRP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老年组或非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β2-MG、CRP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明显,与1支病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愈严重,血清β2-MG、CRP水平愈高,以3组升高最明显,与1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β2-MG、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P〈0.01)和0.416(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