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超在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的价值。方法 彩超检查6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直径,测量内径及内一中膜厚度(IMT),测量有关血流参数,观察有无斑块,判断斑块性质,并将检查结果与61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61例中的54例(88.52%)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不稳定斑块29例(47.54%),对照组61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1例(18.33%),其中,不稳定斑块3例(4.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21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正常组(118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0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胰岛功能,颈动脉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63%,其发病平均年龄为(53.99±10.87)岁,男性患者占72.4%,女性占27.6%;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占59.6%,高血压患者占33.2%,脂肪肝患者占78.6%。②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诊断T2DM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的BMI、DBP、FPG、PPG、FINS、PINS、HBA1C、TG、TC、HDL-C、HOMA-β无明显差异(P〉0.05)。③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层后没有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P〉0.05)。④logistic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结果显示SBP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已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现和干预颈动脉病变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脑梗死组,同期将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6例正常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同斑块类型构成的差异,并分析其颈动脉血流指标及hs-CRP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3.0%高于对照组28.1%,软斑检出率为59.5%高于对照组22.6%,硬斑检出率为3.4%低于对照组19.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动脉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高,早期诊断软斑等不稳定斑块有利于脑梗死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FBG及Hcy均高于对照组,HDL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含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共41例检测出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8.3%;对照组共7例检测出易损斑块,检出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TIA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能有效降低TIA的发病率,全面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TI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在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减少行血运重建术及心力衰竭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对于血压控制疗效肯定,在减慢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减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均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并观察其性质,测定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且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高血压患者、2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RMSSD、SDNNidex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高血压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HRV参数较无增厚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参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和(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HRV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预测.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超声检查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2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特性及分布情况、颈动脉狭窄率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内-中膜局限性增厚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90.8%vs.61.7%,P0.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68.3%vs.56.7%,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的患者高于非脑梗死组(89.2%vs.35.0%,P0.001)。脑梗死组斑块以软斑为主,非脑梗死组以硬斑为主;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58.5%vs.36.8%,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的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我院13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另选取138例同期住院或门诊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梗死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梗死组出现多个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如脂质性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性斑块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双侧和单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中重度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78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斑块回声类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血管病组IMT高于健康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较健康对照组数目增多(P〈0.05)。结论IMT与粥样斑块的类型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可提供治疗及预防脑梗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5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25例,另选30例无斑块组(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ET、NO的含量。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ET、NO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ET,NO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静  陈越平 《西南军医》2008,10(4):15-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7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40例,另选50例无斑块者(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的含量。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尿酸、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33例作为观察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体学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骨密度检查数据。结果:观察组收缩压(SBP)、脉压(PP)、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和OP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SBP、PP、LDL-C和UA等呈正相关。结论:OP、高血压、血脂异常与CA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反映CA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15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150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狭窄情况;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且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亦有所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选择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国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921-92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所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粥样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软溃疡斑、纤维斑、钙化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超声对于准确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情况,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尿酸( UA)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在高血压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血清进行UA和hs-CRP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分析观察组高血压分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UA和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UA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高血压Ⅲ级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高于高血压Ⅰ级组和Ⅱ级组( P﹤0.05);高血压管腔狭窄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平均高于高血压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 P﹤0.05)。结论血清UA和hs-CRP可作为诊断高血压、评估高血压病情,并判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辛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20例高血脂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者服用非他汀类药物.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加重.结论:辛伐他汀能稳定或减轻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脑心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人民军医》2010,(11):845-846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16例,占96.7%,对照组78例,占7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脂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加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梗死患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75%的脑梗死患合并有颈动脉弱样硬化,侧向符合率为57.4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以软斑,混合斑多见,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防止脑梗死的发生,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的检出和监测,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