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波长635 nm、808 nm激光照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肌肉力学特性角度对该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44例,分为4组:635组、808组、交替组和对照组,以拉伸锻炼为基础治疗,激光照射斜方肌左右两侧第二激痛点(对照组为假激光照射)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和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值(PPT)、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颈部活动度(ROM)的差异,并采用肌张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进一步评价弱激光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弱激光治疗后,635组、808组、交替组、对照组激痛点肌张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DI)和压痛阈值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激光治疗组(635组/808组/交替组)左侧激痛点肌张力变化量20.35±3.37、21.07±5.01、23.06±7.37 vs 15.01±6.40)、VAS变化量(29.50±8.96、23.36±9.24、25.83±11.84 vs 12.50±12.08)、左侧激痛点压痛阈值变化量(1.40±0.66、1.58±0.59、1.42±0.59 vs 0.45±0.15)均大于对照组,但三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激光照射可以降低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的肌张力、减轻疼痛程度、增大颈部侧屈活动度,激光照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三种激光作用方式对该病种的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 ,对枕大神经的行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1)枕大神经在枕外隆凸下方 (2 8± 0 2 )cm ,旁开 (2 6± 0 1)cm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至皮下 ;(2 )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的部位约位于枕外隆凸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 1/ 3交界点 ;(3)穿出点有大量腱纤维和筋膜束缠绕枕大神经及枕动静脉 ,是发生卡压的部位。结论 :用针刀在枕大神经穿腱膜和筋膜点的稍内侧进针 ,从外上向内下 ,与后正中线约呈 40°夹角 ,作分离松解 ,便可解除其卡压。  相似文献   

3.
1985年以来,我们在斜方肌解剖研究基础上,利用带血管蒂或肌肉蒂的外侧岛状斜方肌肌皮瓣移位,修复8例烧伤后重度颈部疤痕挛缩,获得满意效果。本文介绍了应用解剖学,临床病例,手术设计和步骤,并讨论了几种斜方肌肌皮瓣的术式,外侧料方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术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2例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肌肉牵张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以肌肉牵张锻炼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重症创伤补液应警惕腹腔间隙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伤后肌筋膜腔综合征已为大家所熟知,但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nment syndrome,ACS)似未引起广泛注意。肌筋膜腔综合征不及时减压,引起的是肢体肌肉的坏死,因其形于外,较易识别。腹腔间隙综合征,引起的是多内脏功能障碍,但因藏于内,易被忽略,所以,有国外学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价“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拔罐、蜡疗、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薰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Z”型拔针刀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评定标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安全,突显了中医简、便、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类创伤的发生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病痛,挤压伤的发生较常见,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建筑物倒塌、矿井坍塌等,其中一类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 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12月至1985年,我们施行斜方肌替代肩关节外展功能重建术5例,收到满意效果。本组5例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左肩3例,右肩2例。年龄11~21岁,平均16岁。三角肌肌力均为0级,斜方肌肌力均为Ⅴ级,5例肩周围其它肌肉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皮瓣修复肩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5例肩部高压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肩部创面清创后均采用肌皮瓣修复,10例患者创面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患者创面应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患者术后肌皮瓣成活、供区修复情况以及肩部外观、活动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肩部皮瓣平整、不臃肿,外观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供瓣区留有条状瘢痕。下斜方肌肌皮瓣无翼状或下垂肩胛畸形。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和斜方肌肌皮瓣是修复肩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良好的方法。背阔肌肌皮瓣还能够进行三角肌重建,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35例病人的37个周围性神经鞘瘤(NST)的CT表现(雪旺氏瘤16个,神经纤维瘤1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5个,弥漫性神经纤维瘤1个,恶性NST4个)。男13,女22例。年龄12~70岁。CT表现:①肿瘤位置:椎旁13个,纵隔5个,咽旁4个,臂丛5个,坐骨神经5个,眼眶、腹部、腭和骨内各1个,皮肤2个;②大小:2~20cm;③边缘:30个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肿块;④邻近肌肉和筋膜的移位:4个喉旁者均位于颈动脉鞘内,使咽旁脂肪间隙前移和/或斜方肌后移。4个颈椎旁和2个臂丛肿癌大部分向椎间孔外延伸并有前斜方肌和颈长肌前移。腰椎旁肿瘤均  相似文献   

11.
病例 男性,66岁。因被他人用菜刀砍伤颅顶、颌面、颈项及左上肢等多处,流血不止0.5h,于1996年5月3日23:00时入院。查体: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与燥动交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5/3kPa,脉搏细数、呼吸浅快。颅顶部有一6cm长前后向刀口,达筋膜层;额部有纵横交错5cm刀口9处,颅骨显露;左面颊部一12cm长“⌒”形刀口,皮肌瓣外翻。前于甲状腺平面,经左耳根绕枕骨粗隆至颈右侧中部由6刀砍成近环形伤口,创缘参差不齐。左右胸锁突肌,斜方肌及枕后肌群不全性断裂,枕骨大孔  相似文献   

1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神经后外侧枝卡压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本症是由于腰1~3神经后外侧枝在离开椎管后走行第三腰椎横突部肌筋膜深层受到增厚挛缩的肌筋膜疤痕卡压,神经水肿变粗,产生该神经枝分布区的腰臀腿疼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较易。1983年刘广杰等报告,本病治疗以推拿药物、局封和手术等综合疗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我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治疗方法上,采用了非手术疗法,用自制点针挑拨方法,代替手术切开,也  相似文献   

13.
俞航  储辉  黄洪 《人民军医》2014,(7):795-79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因运动损伤导致肌肉、肌腱和筋膜等结缔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造成病变部位组织粘连、血供不足及新陈代谢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也是影响官兵正常训练的一大原因。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军事训练引起的MPS 11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如刚  王彬  李翔  杨际  李如春   《放射学实践》2014,(4):422-422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可分浅、中和深层,由于腰部活动度最大,常容易扭伤,是腰背疼痛常发区域。包虫病单独发生在该区域,文献罕有报道,现报告腰部胸腰筋膜内巨大包虫囊肿CT表现,累及浅、中及深层呈哑铃状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患者和正常人群肩胛肌群肌力和肩峰下间隙的差异,探究SIS患者肩胛肌群肌力大小改变与肩峰下间隙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0名SIS患者纳入SIS组,年龄 31.40 ± 6.51 岁,男 29、女 21,肩痛持续时间 8.79 ± 6.89 月;25 名正常健康人纳入正常组,年龄 29.40± 6.44岁,男14、女11。采用肌骨超声测试受试者在肩外展0°、30°和60°的肩峰-肱骨距离(AHD),作为肩峰下间隙的评价指标;采用 Micro FET2 手持式测力计测试受试者的斜方肌上束(UT)、斜方肌中束(MT)、斜方肌下束(LT)以及前锯肌(SA)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并进行标准化(最大等长收缩肌力/体重)。比较SIS组和正常组的AHD、肩胛肌群肌力大小的差异,分析SIS患者肩胛肌群肌力的改变与AHD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肩外展角度的增加,SIS组和正常组的AHD均逐渐减少,在肩外展30°到60°的过程中,SIS组AHD的变化量(AHD30°-60°)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在肩外展0°到60°的过程中,SIS组A...  相似文献   

16.
腮腺肿瘤、炎症等常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手术通常采用S形切口,即自耳屏前方直向下,绕耳垂下方至颞乳突尖,再转向下经颌下区,在下颌角下方1.5cm处转向前行.至舌骨平面在腮腺嚼肌筋膜浅面将皮瓣掀起。术后并发症多为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麻木和术后耳垂区凹陷。味觉出汗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70%,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 1978年英国首先试用碳纤维作人工肌腱,国内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组72例人工肌腱的临床应用始于1986年。临床及随访效果较满意。一般资料:男25例,女47例,年龄5~27岁。采用腹直肌接碳绳代替股四头肌术42例;腹直肌联合腹外斜肌接碳绳代股四头肌术5例;骶棘肌接碳绳替代臀大肌21例;背阔肌接碳绳替代臀大肌3例;背阔肌联合斜方肌接碳绳代三角肌稳定肩关节1例。 手术方法:根据年龄大小,所替代肌肉的长度,分别选用6束、9束、12束碳绳。术前高压消毒,术中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即可使用。 一、腹直肌代股四头肌术:先解剖游离腹直肌作好移植准备,在大腿上1/3处作一腱纽,然后在髌骨上纵切口,向内、外侧作深筋膜下剥离,将碳绳2束辫式缝合在腹直肌远端后形成4股,通过皮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学生,因"被刀刺伤背部疼痛、流血、活动受限2小时"而入院。体查:表情痛苦,背部两肩胛骨上缘与脊柱交界处可见一斜形长约4.0cm的裂口、渗血,可见肌筋膜外露。  相似文献   

19.
四肢骨骼肌都由坚韧的肌筋膜包绕,并分成大小不等的间隔。当创伤,如骨折、软组织挤压、断肢再植术后、石膏绷带压迫和烧伤等,均可使筋膜腔内压力升高,损伤了间隔的血供,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名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Post-Traumatic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PACS,如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种呼吸模式训练对部分呼吸肌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华大学航院某班30人,并随机分成试验组20人、对照组10人。试验组每天进行30 min的多模态呼吸训练,即通过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HP呼吸、卷腹、仰卧抬腿等模式相结合的呼吸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训练,共干预8周。试验前后,采用核磁共振(MRI)对膈肌、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多裂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进行扫描,测定相应的厚度或纵横径大小。结果 经过8周的呼吸训练,膈肌厚度和腰方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较试验前均有增加(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性的提高膈肌、腰方肌和腹壁肌肉大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对提高身体核心区的力量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