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大鼠模型上形成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消退特点。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胺酮依赖自然消退组和氯胺酮依赖训练消退组,每组8只。氯胺酮依赖组交替隔天腹腔注射氯胺酮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6d使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对照组每天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实验的d18,CPP形成后氯胺酮(10-15mg.kg-1)依赖训练消退组进行生理盐水消退训练,然后各组分别在不同时段(d19,d24-26,d54-56)进行CPP测试。结果:氯胺酮处理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CPP,自然消退组大鼠CPP在训练后d38仍存在,训练消退组经生理盐水消退训练后大鼠CPP迅速消失。结论:氯胺酮诱导的大鼠CPP可维持38d以上,生理盐水消退训练可加速其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对动物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的影响。方法 :吗啡连续给药适应训练 4d ,建立大鼠吗啡CPP ,观察卡马西平对CPP形成及维持的影响。结果 :卡马西平 10 0mg·kg-1可减弱吗啡诱导大鼠形成的CPP强度 (卡马西平组 6 76±s 173 1,对照组 785±s 6 0 6 ,P <0 0 5 ) ;5 0mg·kg-1促使已形成的CPP迅速减退、消失 (给药d4 ,由 74 2±s 81 0降至 5 15±s 317 4 ,P <0 0 5 ) ;且卡马西平自身不会使大鼠产生CPP。结论 :卡马西平对大鼠的吗啡CPP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其对阿片类依赖者的渴求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影响,用于建立满意的CPP模型。方法:分别采用15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10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8d、10d进行CPP训练,测定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mg/kg吗啡6d组、10mg/kg吗啡8d组和10mg/kg吗啡10d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诱导大鼠CPP建立,三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g/kg吗啡训练大鼠6d后,与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诱导CPP形成。结论:大鼠在用10mg/kg吗啡训练8d、10d及15mg/kg吗啡训练6d后,均可诱导大鼠CPP形成,但10mg/kg吗啡训练8d建立的CPP模型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在单一视觉线索条件下是否能够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仅以训练箱体顶部的LED图案作为辨别和条件性刺激信号,采用剂量递增法对各组大鼠(吗啡-动态图案组、生理盐水-动态图案组、吗啡-静态图案组、生理盐水-静态图案组)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训练,训练周期分别为6 d和4 d,每天一个训练周期。吗啡-动态图案组和吗啡-静态图案组大鼠每天上午(或下午)给吗啡,在CPP箱伴药图案侧中停留45m in;下午(或上午)给生理盐水,在CPP箱非伴药图案侧中停留45 m in。吗啡的初始剂量为5 mg.kg-1,每2 d递增5 mg.kg-1。训练结束后的d1进行效果测试。生理盐水-动态图案组和生理盐水-静态图案组大鼠按同样操作,但一直给生理盐水,不给吗啡。结果:训练6 d后,吗啡-动态图案组大鼠在CPP箱体伴药图案侧停留的时间比生理盐水-动态图案组大鼠长(P<0.01),吗啡-静态图案组大鼠在CPP箱伴药图案侧停留的时间比生理盐水-静态图案组大鼠长(P<0.01)。在训练4 d的方案中,吗啡-动态图案组大鼠在CPP箱体伴药图案侧的停留时间则明显高于吗啡-静态图案组大鼠(P<0.05)。结论:大鼠在单一视觉线索下能够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动态视觉线索较静态视觉线索更易使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本实验可为药物成瘾领域中研究药物奖赏效应与条件刺激的关联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钩藤碱对大鼠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大鼠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及钩藤碱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方法:连续给予苯丙胺(2 mg/kg,sc,每日1次)4 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建立苯丙胺位置偏爱模型.钩藤碱低、中、高剂量(10、20、60 mg/kg) 苯丙胺组在训练阶段第2天sc苯丙胺12 h后分别按剂量ip给予钩藤碱,氯胺酮 苯丙胺组在训练阶段第3天sc苯丙胺之前15 min给予氯胺酮(15 mg/kg,ip),均连续3 d.钩藤碱 生理盐水组连续给予钩藤碱(60 mg/kg,ip,每日1次)4 d.结果:钩藤碱各剂量组和阳性药氯胺酮组大鼠在伴药箱的逗留时间均明显缩短,钩藤碱三剂量组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相应增强.钩藤碱 生理盐水组大鼠不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预先给予钩藤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苯丙胺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而钩藤碱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潜力.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计算机控制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吗啡依赖模型空白对照法及吗啡依赖动物自身对照方法 ,评价作者建立的计算机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结果 从给药d 3天开始 ,受试动物表现出与用药相关的一侧实验箱 (伴药盒 )的偏好 ,停留时间比在另一侧箱 (非伴药盒 )的长 (P <0 0 1) ,停用吗啡后 ,对伴药盒仍有偏好。结论 在位置偏爱实验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是成功的 ,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阿片成瘾,主要表现为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我室研究发现应用非选择性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能阻断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也可减轻对吗啡耐受[1]。在东莨菪碱对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及反应恢复影响实验中发现东莨菪碱能降低吗啡静脉自身给药猕猴的踏板反应率和总强化次数[2]。这些表明东莨菪碱能降低吗啡的躯体和精神依赖性。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是一种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方法,本实验通过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剂量东莨菪碱,观察其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探讨东莨菪碱在治疗阿片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独使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或氯胺酮及两者联合给药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及停药后和停药后重激发的位置偏爱的变化情况。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kg-1,ip)、MA给药组(2mg·kg-1,ip)、氯胺酮给药组(15mg·kg-1,ip)、MA与氯胺酮合用组(MA2mg·kg-1,ip;氯胺酮15mg·kg-1,ip,提前30min注射)。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小鼠,训练8d,隔天进行药物匹配训练,隔天生理盐水训练。停药24d后,氯胺酮组和两药合用组位置偏爱消失后,d25采用训练期时所用药物一半的剂量进行激发。分别记录15min之内小鼠各阶段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结果MA或氯胺酮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使小鼠出现CPP。氯胺酮的CPP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停药d9已消失,同时可抑制MA的CPP持续时间,两组再次激发均不重现。MA组小鼠位置偏爱在停药后25d里并未消失,激发后可使该效应显著增强。结论氯胺酮也是一种能够促使小鼠产生位置偏爱的药物,停药后短期内可增强MA引起位置偏爱的强度,但可抑制CPP的维持时间,同时抑制MA再激发后CPP重现。  相似文献   

9.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微机自动控制动物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由计算机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图示 ,定期完成实验。结果输出到打印机 ,并存盘保存。本系统配制不同的穿梭箱 ,可完成不同类型动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用本方法对大鼠进行吗啡位置偏爱实验 ,注射吗啡组大鼠在白盒 (伴药盒 )中停留时间为673.9s±s76.5s ,注射盐水组大鼠在白盒中停留时间为327.6s±s137.8s ,P<0.05。表明吗啡具有位置偏爱效应 ,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皮质酮作用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及条件性精神运动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机制 ,为探讨应激、环境线索诱发复吸的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32只♂SD大鼠分成 4组。训练 2d ,1次药物匹配训练 (吗啡 2mg·kg- 1 ,皮质酮 5mg·kg- 1 ,ip ,提前 2 0min注射 ) ,1次生理盐水训练。观察训练前后大鼠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 ,急性给药后的运动及条件性精神运动的变化。结果 :(1)吗啡组训练后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 0 1) ,皮质酮吗啡组、皮质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在 5 0、6 0min时皮质酮吗啡组的急性精神运动显著大于吗啡组和对照组 (P <0 0 1) ;(3)皮质酮吗啡组大鼠的条件性精神运动显著大于对照组、吗啡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5mg·kg- 1 的皮质酮显著抑制吗啡CPP的获得 ,但促进吗啡条件性精神运动的获得以及急性精神运动。CPP与条件性精神运动获得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时间间隔的实验方案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箱式非平衡设计的CPP装置,在实验方案1中,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d-1,ip)后放入伴药箱50 min,间隔6 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放入非伴药箱50 min,共12 d,检测期检测13 d。实验方案2中,奇数天给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ip),偶数天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8 d,在检测期不定期地把大鼠放入到CPP箱中进行检测。结果:两种实验方案的吗啡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P<0.01);自然戒断后,实验方案1和实验方案2中吗啡组大鼠的CPP维持分别为5 d和42 d。结论:两种实验方案均能有效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而实验方案2更经济、省时,可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的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应用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进行脱毒治疗 ,分别于停用吗啡24h,72h,8d观察其对湿狗样抖动、齿颤等戒断症状的影响及位置偏爱实验吗啡侧停留时间。结果··:丁丙诺啡能明显地缓解和控制戒断症状 ,递减顺利 ,但不能改变大鼠在吗啡侧停留时间。结论··:丁丙诺啡脱毒治疗没有明显改变依赖大鼠对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 ,临床应用中加强心理治疗对预防复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法,研究了DHE的精神依赖性的潜力及其与受体的关系。结果表明,DHE在1倍镇痛ED_(50)的剂量0.6μg·kg~(-1)sc下,就可产生明显的位置偏爱,且偏爱程度随药物剂量增加(3倍ED_(50),9倍ED_(50))而加强。但是DHE产生偏爱的受体机制可能与Mor不同,它不为M_(5050)(3 mg·kg~(-1)ip)所阻断。这些结果说明,DHE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潜力,而且在形成机制上,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伏隔核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通路在吗啡犒赏相关学习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伏隔核壳区内注射吗啡所致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用蛋白激酶A的拮抗剂Rp-cAMPS干预,测评大鼠在伴药侧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蛋白激酶A抑制剂没有阻断吗啡所致的条件性位置偏爱(P<0.01)。结论:伏隔核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通路在吗啡犒赏相关学习中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