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答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因素。方法:应用干扰素α-2b 300万u肌注,每天1次,连续3天,以后隔天1次,疗程3个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62例。结果:干扰素应答者78例,非应答者84例,应答率为48%。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年轻、感染时间短、非母婴感染特别是有明确输血史者疗效较好:对抗-HBe阳性者疗效欠佳;其治疗过程中ALT正常与否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是第一种新一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短期观察显示拉米夫定治疗成功病例HBeAg矩应答可持续数月。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既往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血清转换患者血清学应答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3.
赵庆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庆君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肝病的治疗造诣颇深。曾参加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其创制的肝泰Ⅷ号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今不揣浅陋,将赵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1 祛邪为要,恒以清热解毒利湿 中医典籍中,并无病毒性肝炎之病名记载。赵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某一病程阶段症状相似、证型相同的发病特点,结合祖国医学中温病学的病因理论,特别是明·吴又可《温疫论》中“杂气”理论,提出了乙型肝  相似文献   

4.
5.
吴永强  李美花 《肝脏》2006,11(2):140-140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已公认,现将我们应用干扰素治疗126例各种状态下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26例慢性乙型肝炎为我院2000年至2005年8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按照肝功能状态、性别、是否母婴传播、联合用药及疗程进行分组.观察各组应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CHB患者PBMC表达,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Thl/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CHB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15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1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治疗结束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干扰素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早期应答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英  商燕红  商新水 《肝脏》2008,13(3):271-272
本研究对77例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的应答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α干扰素(IFN-α)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即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IFN-α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定义1.1应答的种类从三方面进行评价:(1)生化方面:ALT降低到正常值范围;(2)病毒学方面:HBeAg转阴,HBVDNA转阴或下降到105copy/ml以下;(3)组织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肝活检显示组织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分型,64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男51例,女13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4.8岁,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HBeAg阳性51例,HBcAb阳性60例,HBV DNA阳性64例,血清ALT为61~379U/L。主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不适,乏力,脘闷腹胀,黄疸,恶心欲呕,纳差,大便不调,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厚腻。病史1~20年。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索(r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18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必乙型肝炎患者,给予rIFN-α 1b治疗,每次5M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疗程中每1~3个月以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NA、以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测定HVV DNA、以Abbott EI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结果NA产生率为33.7%。阳性者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低于阴性者(27.9%对45.0%,x^2=4.979,P=0.026),NA出现时间对疗效无显著影响,但NA出现时已获部分应答者(35例)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未获部分应答者(26例)(45.7%对3.8%,x^2=11.009,P=0.001),NA出现时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pg/ml且近3个月下降幅度超过60%者(16例)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NA出观时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20pg/ml或虽低于20Pg/ml但近3个月下降幅度不足60%者(45例)(56.3%对20.0%,x^2=7.457,P=0.006)。结论NA可削弱或抵消rIFN-α抗HBV应答,NA出现时已获部分应答者及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pg/ml且近3个月下降幅度超过60%者完全应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97年4月~1997年12月,采用乙肝宁颗粒剂(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公司生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2例,两组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  相似文献   

12.
慢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一般资料 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期间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33.5岁;病程1~10年,平均3.3年。全部病人都有轻重不同的疲乏、纳差、腹胀、胁痛、小便黄等症状,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2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和前瞻分析7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HBV基因型资料。将基线ALT水平、基线病毒载量等10个可能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线ALT水平(X4)、基线病毒载量(X5)、应答时间(X8)及疗程(X9)是拉米夫定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回归方程为:h(t)=hO(t)·exp(-0.488X4+0.332X5+1.309X8-5.480X9)。结论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基线病毒载量低、治疗前ALT水平高和治疗疗程较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超过1.2亿人,现患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人.乙型肝炎以易于慢性化为其特征,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故慢性HBV感染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毒株变异的生物学行为及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仍然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总共90人,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18~53岁,平均29.5岁;病程1~10年,平均3.8年;届慢性迁延性肝炎者52例,届慢性活动性肝炎者38例。全部病例均有轻重不同的神疲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等症状;肝功能ALT70~230U/L,AST60~170U/L;HBV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HBeAg阳性者74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者的病程、病情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肝毒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纯中药浓缩胶囊肝毒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次口服肝毒清胶囊8粒,每日3次;30例对照组患者每次口服灭溴灵片6片,每日3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0、3、6个月检查ALT、AST、A/G、TBil、HBV5项指标及HBV-DNA(PCR法)进行对比。结果:肝毒清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为66.6%;HBeAg、HBV-DNA阴转率,肝毒清组为48.5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述评。认为辨证论治符合本病治疗规律,其分型诊断正趋于客观统一,遣方用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微观辨证和方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提高辨证论治疗效的两根支柱;辨病组方体现了传统治法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但疗效评价有待于统一标准和系统规划,今后要着眼于研究的深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单味药研究要注意和临床相结合,进一步引进和研制评价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用聚乙二醇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4年"于2007年12月5日收住我院。患者于1993年体检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03年10月化验HBV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完全应答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