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志贺菌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38株耐药的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的N末端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后,用SSCP方法检测突变,然后测序。结果福氏志贺菌gyrA基因PCR-SSCP显示有8株突变,测序结果揭示存在2个导致氨基酸改变的基因点突变:83位TCG(Ser)→TTG(Leu)突变和87位GAC(Asp)→GGC(Gly)突变。结论gyrA基因点突变与福氏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DNA促旋酶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部分片断,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检测gyrA突变情况。结果:30株耐喹诺酮菌株都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PCR—RFLP均显示两条不同于敏感株的电泳带,其PCR—SSCP则检测到4种不同于敏感菌的迁徙率条带;而10株敏感菌均未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gyrA基因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可能为其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分离获得42株解脲支原体并检测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的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3种喹诺酮均敏感1株,41株至少对1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测序发现上述敏感株和1株耐药株不发生突变,其余40株耐药株gyrA和parC基因发生D112E和(或)S83L突变。结论 3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较严重,已不适合作为临床推荐用药,解脲支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类型及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50株环丙沙星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37株淋病奈瑟菌临床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75.2%、76.6%、97.1%和100%。50株临床菌株测序发现,gyrA基因存在3种核苷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其中S91F突变发生在所有检测菌株,49株D95位发生突变;parC基因突变位点较多且相对比较分散,其中28株parC基因85、86、87、88和91位发生单位点突变,9株parC基因发生双重突变。结论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可推荐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分离获得77株解脲脲原体并检测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同时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的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3种喹诺酮均敏感3株,74株至少对1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测序发现上述敏感株和2株耐药株不发生突变,其余72株耐药株gyrA和parC发生D112E和/或$83L突变。结论解脲脲原体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与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Zhang W  Wu Y  Yin W  Yu M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0):1573-1575
目的:研究Uu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从184个临床Uu株中筛选出13株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的菌株,PCR扩增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QRDR区。产物测序后和标准敏感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序列比较结果表明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导致GyrA第95位天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parC QRDR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导致ParC第80位丝氨酸被亮氨酸所替代。结论:这些结果表明gyrA QRDR第87位核苷酸C到A的突变与parC QRDR的第50位核苷酸C到T的突变和Uu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成都地区63株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其中57株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6株为野生型敏感株)的gyrA基因单点突变与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对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托舒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分别耐药的菌株中,gyrA基因发生单点突变率达67.27%~92.5%,且多数gyrA基因突变菌株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金葡菌多数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探索四川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分离株gyrA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并和标准株H37Rv比较。结果 68株临床分离株中,14株喹诺酮药物敏感株和8株低耐药株未发现gyrA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25株高耐药株、11株低耐药株和10株药物敏感株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高耐药株突变率为100%,低耐药株突变率为58%,敏感株突变率为42%,总的突变率为68%。根据SSCP条带,gyrA突变可分成4种类型,测序发现分别为Ser95Thr、Asp94Gly、Ala90Val、Ala83Val突变。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与gyr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26株淋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定量检测其中63株淋球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淋球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和parC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淋球菌对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6%、81.7%、72.2%和82.5%.环丙沙星MIC为0.004~12.0μg/mL,耐药率65.1%.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而中介或耐药菌株均出现gyrA突变或同时伴有parC 突变,且所有parC突变均发生在gyrA突变基础上.突变位点包括gyrA上Set91→Tyr,Set91→Phe,Asp95→Gly,Asp95→Ala,Asp95→Ash以及parC上Gly85→Cys、Asp86→Asn、Set87→,Arg、Ser87→Ile、Ser87→Asn、Ser88→Pro、Glu91→Lvs、Glu91→Gly.其中以gyrA Ser91→Phe频率最高.结论 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已十分严重.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 Ser91→Phe是形成该耐药性的关键突变.多位点突变具有协同作用,可使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 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测定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中 111株对两种氟喹诺酮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直接序列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环丙沙星耐药菌株gyrA和parC基因突变。结果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 ,其耐药率分别为 10 9%、11 1%、11 8%、12 5 %。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2 9 2 %、2 3 5 %和 33 7%。耐环丙沙星和ICU临床分离的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6 0 %以上为多重耐药 (MDR)菌株。 80株耐环丙沙星菌株中 6 6株( 75 % )出现gyrA基因Thr83(ACC)→Ile(ATC)突变 ,5 2株 ( 6 5 % )发生parC基因Ser87(TCG)→Leu(TTG)突变 ,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突变的有 5 2株 ( 6 5 % ) ,而 31株环丙沙星敏感菌中未发现上述突变。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对环丙沙星的MIC显著高于单独gyrA基因突变株和不存在上述突变的菌株 ,P <0 0 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特别是耐环丙沙星和ICU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检测27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率,PCR扩增gyrA和parC基因,测序分析DNA序列。结果27株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而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100%敏感;DNA序列分析表明:环丙沙星耐药株均存在gyrA和par(3基因的突变,其中gyrA基因的突变位点发生在第91位、95位氨基酸,purC基因的突变发生在第86位、87位、88位和91位氨基酸。结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检测27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率,PCR扩增gyrA和parC基因,测序分析DNA序列。结果27株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而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100%敏感;DNA序列分析表明:环丙沙星耐药株均存在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其中gyrA基因的突变位点发生在第91位、95位氨基酸,parC基因的突变发生在第86位、87位、88位和91位氨基酸。结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肺炎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多代培养后,肺炎支原体(MP)标准株FH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将标准株FH在含有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检测其对3种药物的MIC值。提取标准株及诱导耐药株的DNA,PCR扩增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测序分析耐药株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多代培养诱导后,FH出现对诱导药物的耐药及交叉耐药。6株药物诱导耐药株,其中在左氧氟沙星诱导的耐药株gyrA基因编码的95位蛋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parC基因编码的87位天门冬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在加替沙星诱导的耐药株中gyrB基因编码的464位精氨酸转变为赖氨酸。parE基因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    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可诱导肺炎支原体出现耐药及交叉耐药。其产生可能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药敏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3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药敏试剂盒对解脲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株耐喹诺酮菌株,采用PCR进行扩增gyrA基因并检测其测序,采用Blast对比方法分析耐药菌株和标准菌株序列存在的差异,分析解脲支原体药敏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结果:氧氟沙星耐药性为29.90%;罗红霉素耐药性为23.76%;阿奇霉素、美满霉素以及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5.84%;PCR扩增中分别得到大小为335bp和310bp的片段。对4株耐喹诺酮Uu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显示:2株耐喹诺酮Uu的gyrA302位碱基C-T误义突变使其编码的101位丙氨酸变为缬氨酸;1株在gyrA13位发生突变,但是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另外1株为突变。结论:解脲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敏感性主要是由于gyrA基因突变引起所控氨基酸发生变化,临床用药时应该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耐药不动杆菌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靶位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与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之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分析,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Ⅰb-cr].结果 20株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85%,亚胺培南90%,美洛培南耐药率达到95%.19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gyrA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第83位密码子TCA→TTA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er→ Leu);20株不动杆菌中,parC基因均检出存在QRDR区第80位密码子TCG→TTG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er→Leu);没有检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aac(6’)-Ⅰ b-or.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QRDR区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DNA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关系,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对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2mg/L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菌株,对其gyrA和parE的喹诺酮决定区域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DNA解旋酶最常见的83位和87位没有突变,同时在GyrA的整个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s)没有氨基酸的改变.并且其83位是Gin而不是其它革兰阴性菌常见的Ser或Thr。5株菌中的parE各有1株菌在402和432突变,但是该突变与FQNS耐药不相关,未观察到Valdezate研究中的1/2菌株的加框突变频率高且主要集中在437、465、477和485位的现象。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FQNS耐药与主动外排泵有关,可能与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DNA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石庆新  杨阳  蔡莺莺  周铁丽 《浙江医学》2019,41(6):521-524,528
目的研究喹诺酮药物对临床分离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耐药分子机制,探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MDRTB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量孔AlamarBlue显色法检测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对MDRTB的MIC;PCR方法扩增MDRTB的gyr基因并测序。结果40株氧氟沙星敏感MDRTB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均敏感;未检测到gyr基因发生突变。40株氧氟沙星耐药MDRTB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率分别为0%、30.0%、42.5%、40.0%;检测到33株(82.5%)gyrA基因和2株(5%)gyr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为Ala90Val、Ser91Pro、Asp94Gly、Asp94His、Asp94Asn、Asp94Ala、Asn477Thr和Thr478Asn。结论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以gyrA基因Ala90Val、Ser91Pro、Asp94Gly突变类型为主;莫西沙星是治疗氧氟沙星低水平耐药MDRTB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至2007年,选择几个省市在不同季节对腹泻人群进行了该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物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通过对该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和parC基因的变异情况检测发现,在22株萘啶酸耐药的菌株中,有20株gyrA基因检出氨基酸变异,其中83位点共检出Ser(AGC)→Arg(AGA或AGG)突变12株,Ⅱe(ATC)突变3株,Cys(TGC)1株,87位点检出Gly(GGC)突变2株,Tyr(TAC)和Asn(AAC)突变各1株;3株萘啶酸敏感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耳耶尔森菌未检出上述氨基酸位点突变,而parC基因无论耐药株或敏感株均未检出突变.结论 我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萘啶酸的耐药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因为氟喹讲酮类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而高水平用药,用药时间过长,以及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根本原因.氟喹诺酮的过度应用使萘啶酸耐药株选择性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 有 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全部试验菌株使用VITEK 2-Compact仪器和GPI卡进行鉴定。通过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对左氧氟沙星(Levo)与环丙沙星(Cip)耐药的30株粪肠球菌和10株屎肠球菌GyrA基因有无碱基发生突变,并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其突变类型。检测了30株粪肠球菌在M-H琼脂中加入终浓度为20μg/mL利血平后Cip MIC值的改变。结果 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40株对Levo和Cip同时耐药肠球菌均扩增出GyrA基因,其中有24株粪肠球菌和4株屎肠球菌的单链泳动带与粪肠球菌ATCC 29212和敏感菌株的单链泳动带相比较出现异常。其中粪肠球菌在第87位上有密码子改变:GAA变为GGA;屎肠球菌在第83位有密码子改变:AGT变为TAT,这些突变均可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在M-H琼脂中加入利血平可以提高部分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结论用PCR-SSCP法检测40株肠球菌的GyrA基因并通过测序分析,显示有70%(28株)肠球菌碱基发生了突变,说明GyrA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是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药物泵出等耐药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