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了解本市夏季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对1994-1997年5-8月14岁以下急性感染腹泻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94-96年用S.S增减基,97年加用麦康凯及山梨醇培养基,分离出致病菌249株,进一步作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作11种抗生素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及菌株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 201名腹泻病患儿常规进行粪便培养及菌种鉴别。结果 2091名患儿中,男女之比为1.6:1,检出菌株620株,检出率为29.65%(620/2091)。致病菌株405株,占65.32%(405/620),主要为志贺氏菌387株,占62.42%(387/620),其中以福氏志贺氏菌为主78.04%(302/387),其次是宋内菌21.96%(85/387)。302株福氏菌以F2a最多占93.05%(281/302),沙门氏菌占2.95%(18/620)。条件致病菌占33.55%(208/620),主要为克雷伯菌属占8.23%(51/620),假单胞菌属占7.42%(46/620),变形杆菌属占6.63%(41/620),肠杆菌属占4.84%(30/620),真菌占1.13%(7/620)。结论 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中,由于抗菌素的滥用,引起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市夏季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对1994~1997年5~8月14岁以下急性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94~96年用S.S培养基,97年加用麦康凯及山梨醇培养基,分离出致病菌249株,进一步作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作11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福氏痢疾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痢特灵的敏感率最高(70%以上),氟哌酸和先锋V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率明显回升至50%以上,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是少见的致病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致病菌耐药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致病菌耐药力研究叶苗兴,张志敏,延玺,范荣,张萍(山西省临汾地区妇幼保健所临汾041000)随着临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而成为腹泻病抗菌治疗的棘手问题。我们从1992年以来针对小儿腹泻致病菌的耐药力进行了研究,现分述如...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泻、脱水和发热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8%和93.3%,与对照组比较(80.0%、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9.
10.
1995年7~9月对我市560例急性腹泻惠为54.64%(305/560),共检出29种407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2.68%(407/560)。男士患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无显性差异。560例腹泻患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对分离的65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分型.福氏菌群占首位为78.46%(51/65),其中2a又为福氏中的主要务血清型,为76.47%(39/51).另径动物实验证实,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毒力。除志贺菌外,该两种菌和气单胞菌巳成为我市目前的主要腹泻病原菌,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现混合点感染86例,占28.17%(86/30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引起腹泻的致病菌已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分析近 2年来从我院收治的 110 6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培养出的致病菌的细菌学特点以及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 ,以期为加强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减少其发病率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标本来自我院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住院治疗的 110 6例腹泻患儿 ,大便常规化验均有异常。男 652例 ,女 4 54例 ;年龄 1个月~ 12岁 ,平均 3 1岁。共培养出致病菌 586株 ,阳性率53%。1 2 方法1 2 1 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取自入院后用抗生素治疗前。取粘液脓血便 1~ 3ml ,置于无菌…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由病毒细菌等引起 ,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年龄多在 3岁以下 ,对小儿健康及生长发育危害较大 ,我们自 2 0 0 1年 9月以来分别以鱼腥草注射液联合抗生素以及三氮唑核苷加用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共 180例 ,比较二组疗效 ,发现鱼腥草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 180例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联合氨苄青霉素治疗组共 10 0例患儿 ,其中男5 8例 ,女 4 2例 ,男女比例为 1 4∶1,年龄 2个月~ 12个月以下者 63例 ,1岁~ 3岁者 37…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儿科于1995年5月~9月合用思密达与吡哌酸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1995年5月~9月期间到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124例,随机分为两组:思密达+吡哌酸组(治疗组),吡哌酸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孢硫脒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与头孢唑林进行对比.方法 将19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静脉滴注头孢硫脒50~100mg、(ks·d);对照组98例,静脉滴注头孢唑林50~100mg、(kg·d),疗程均为5~7d.详细记录病情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便常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头孢硫脒治疗常见致病菌所致肠道感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因腹泻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儿2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4例,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同时给予肌注阿托品和小剂量干扰素;对照组110例,仅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5%和60.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结论阿托品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L),血清总钙测定。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病,是由许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就我国较多见者分别叙述如下。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有时也称病毒性胃肠炎,它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非常普遍的疾病,近十年来相继在婴幼儿腹泻中发现了诺沃克病毒(Norwalk.V)、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小园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然而引起人类病毒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还是轮状病毒(R、V).现在RV腹泻的病原、临床诊断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