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45例脊椎铰累病理证实,CT扫描表现溶骨性(32例),成骨性(4例)和混合性(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其次咽癌和胃癌。本组30例作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平片发现或可颖骨破坏19例,而CT扫描为100%,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优越敏感。对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肺癌骨转移的CT诊断:附36例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报告36例肺癌骨转移的CT表现,其中29例作X线平片检查。CT表现主要呈溶骨性骨破坏(69.5%),亦可呈成骨性(5.5%)或混合性(25%)骨破坏。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X线平片敏感。如平片骨破坏发现率为75.8%,CT扫描为100%;平片显示软组织肿块发现率为13.7%,CT为61.1%。文中对肺癌骨转移的发病情况、转移途径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24例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益征象。方法:分析24例57个椎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转移瘤的X线平片表现,并下16例脊椎结核和5例脊椎骨髓瘤的CT表现作对照。结果: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X线平片为敏感,X线平片发现骨破坏为54%,CT扫描为100%;脊椎转移瘤椎体及椎弓根破坏多见,脊椎结核椎旁软组织肿胀多见且明显。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有助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着重讨论脊椎骨折在行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行CT检查即联合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97例脊椎外伤患者在行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行CT检查。结果:CT进一步发现阳性病例86例,余11例CT未见新的病变显示。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联合诊断脊椎外伤,其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脊椎骨折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检查方法主要靠传统X线平片,平片容易发现骨折,但对骨折某些情况观察较差,如骨折类型,骨碎片位置,骨折处椎管、脊髓、软组织等详细情况。CT问世以来,其检查方法为平片不足之处作了补充,但CT也不能完全取代平片,只是在平片发现骨折、并需要了解骨折详细情况时采用为佳。作者通过对92例脊椎骨折平片与CT诊断对照分析,提倡X线平片与CT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诊断脊椎骨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平片椎弓根征—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多见于脊柱转移瘤,曾被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早期X线表现,有早期诊断意义。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脊椎转移瘤集中侵犯椎体,椎弓根破坏均发生在椎体破坏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脊椎转移瘤的椎弓根征重新认识。本研究在通过对脊椎转移瘤椎弓根平片、MRI表现对照分析,阐明平片椎弓根的实质和意义,探讨对脊椎转移瘤MRI诊断有益的征象。  相似文献   

8.
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5例肺结核CT片与X线平片分辨率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优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X线平片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比较55例结核病中CT片和X线平片发现空洞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片和X线平片,尤其在CT片高分辨率的诊断下,55例患者无一例误诊、误治。结论 X线平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CT可作为诊断肺结核补充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脊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及CT的表现分析,提高对其影象诊断的认识。方法:44例脊椎的爆裂性骨折,均有完整的X线平片及CT检查资料.并对其平片,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爆裂性骨折可以累及颈、胸、腰等椎体,但以胸腰段为主。结论:X线平片可提示诊断,CT可完整显示三柱结构.并可提供明确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共10例。年龄43-85岁,平均74.7岁,对其X线,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估季X线平片检查,2例做了CT和MRI检查,3例做了骨核素扫描。结果 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先发现骨转移,然后查出原发病灶者8例,先发现原发病灶,然后查出骨转移者2例。其中成骨型转移8例。混合型2例。结论 前列腺癌属于亲骨性肿瘤,极易发生骨转移,成骨型多见。临床上以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先发现转移病灶,后发现原发病灶为特点,影像特点;以骨盆和脊柱为主的向心性转移多见。X线,CT,MRI,核素扫描相结合对于发现和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53.8%),未发现骨折征象18例(46.2%),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对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中分别施以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整群选取颈椎病病人80例,均为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对上述所有病人均进行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统计这三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X线平片、CT和MRI诊断法对80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率经评定显示分别为83.75%、95.00%和97.50%,CT法和MRI法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二者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MRI诊断除颈椎曲度异常外其他各项定位诊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MRI对于椎间隙狭隘(63.75%)、骨性椎管狭窄(57.50%)以及颈椎曲度异常(62.50%)的检查结果相较于CT检查均明显较高;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40.00%)和钩突增生(78.75%)的检查结果经评定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可以将X线平片联合MRI或者CT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X线平片联合螺旋CT对脊椎骨折临床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脊椎骨折疑似患者18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椎骨折94例,187例疑似患者均行螺旋CT、X线平片检测,比较螺旋CT、X线平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脊椎骨折的效果。结果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的灵敏度为91.49%(86/94)、特异度为97.85%(91/93)、准确度为94.65%(177/187)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误诊率为2.15%(2/93)、漏诊率为8.51%(8/94)均低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X线平片联合检测脊椎骨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且误诊率、漏诊率较低,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X线平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转移瘤CT诊断与X线平片比较张殿波,程其盛,孟维国,刘晓冬本文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0例恶性肿瘤伴脊椎转移患者的102个病变椎骨的CT图像,24例摄脊椎X线正侧位片,其中18例X线平片发现病变或提示异常。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中...  相似文献   

16.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X线平片所见征象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经CT扫描和X线平片照摄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腰脊椎侧弯和生理曲度变直及侧凸改变、椎间隙改变、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相邻椎体后缘局限性骨吸收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CT扫描的主要征象有:脱入椎管的髓核块影,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水肿及移位,脱出髓核的部位部分钙化或骨化和髓核碎裂并在椎管内上下滑移等。CT的阳性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分别为100%和61.29%。结论CT和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千秋,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但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乏力、发热、肝脾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43例患者的X线平片无骨质改变6例(14%),仅表现为骨质疏松5例(11.6%),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广泛的骨质疏松32例(74.4%);脊椎CT检查100%显示有骨质破坏;脊椎MRI检查100%提示有信号改变,多数病变呈长T1、T2信号。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影像表现为多发性穿凿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X线平片检查,尤其是头颅、脊椎、肋骨及骨盆平片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的常规检查,CT及MRI检查对早期和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脊椎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49例肺结核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9例X线平片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进行肺部CT扫描。结果:平片诊断,增殖性肺结核37例;浸润性肺结核12例。CT诊断,增殖性肺结核29例;浸润性肺结核20例,其中5例伴有空洞。20例浸润性肺结核通过临床正规治疗,两年内全部治愈。29例增殖性肺结核,没有治疗,两年内三次拍片复查,X线表现无变化。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必要时以CT作为诊断肺结核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法(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诊治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CT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法及多平面重建,然后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在本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漏诊后经CT扫描确诊3例;X线平片确诊无误的34例中CT扫描后更正分型5例,其余病例经CT检查所显示的骨折线和骨折片数目也明显较X线平片多。结论SSD和MPR互补应用能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同时也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X线平片和常规CT无法比拟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作者对7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桂转移瘤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与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脊柱转移瘤在低场强MRI上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椎体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盘嵌入征、多累及椎弓、椎旁软组织肿块。本研究提示:低场强MRI比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能更敏感地检出脊柱转移病灶,并能对转移灶的分布、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作出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