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2经门脉超声造影在肝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只接种Walker-256瘤株的鼠肝癌模型进行经门静脉的CO2增强超声造影的研究.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肝内呈弥漫性增强,持续较长时间,肝肿瘤显示为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呈负性增强。说明肝肿瘤缺乏门静脉血供,但CO2超声增强仍能提高超声对鼠肝肿瘤的显示率。本研究对鼠肝肿瘤的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18.2%)。最小的鼠肝肿瘤仅3mm,超声所测的肿瘤大小与肿瘤标本的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门静脉CO2超声造影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CO_2作为超声造影剂早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在肝脏方面的应用也有多篇报道,但多为经肝动脉途径进行造影的。本研究通过留置的门静脉导管进行CO_2超声造影,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肝癌术后门静脉插管患者11例,包括肝癌未切除放置导管或肝癌已切除而行预防性插管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造影均在术后2周~2月之间进行。11例中有5例肝癌未切除,导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经门脉CO_2超声造影(CO_2-EUS)和碘油软X线摄影在肝癌动物模型的对照分析,探讨二者在诊断肝癌方面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肝癌模型的建立 取18只Wistar鼠,体重100~150g,按常规方法将Walker-256瘤株一小块塞入肝内;5~10天后分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在兔VX2肝癌模型肝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将所有兔子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B组采用超声辅助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技术成功率.结果 VX2肝癌成瘤率为100%.肝动脉插管中有12只兔(A组8只,B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均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常规超声检查方法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对两种方法检查的原发性肝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符合率97.5%、灵敏度92.5%、特异度95%,动脉期高增强70.0%、门脉期低增强80.0%、延迟期低增强97.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原发性肝癌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作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将VX2细胞滤液、VX2瘤株小块及VX2瘤株小块+明胶海绵分别注射或接种于2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一周后不同时间行超声检查.结果 A组滤液注射法平均成瘤时间约21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75%.B组包块埋植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83%.C组包块埋植+明胶海绵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88%.三组成瘤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χ2=1.118,P>0.05).肝脏内的移植瘤在超声上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高危微小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灵敏度和特异度。观察肝内病灶在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结果 156例高危患者中微小肝癌87例,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6%和74.71%,均高于常规超声(48.28%和50.57%)和增强CT(65.52%和5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7例微小肝癌患者中,71例(81.61%)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即动脉相病灶高增强,门脉相或延迟相消退为低回声; 16例(18.39%)表现为"快进同出"型,其中直径1 cm者占68.75%(11/16)。结论超声造影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后的组织血流特征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强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5例常规超声发现肝脏内局灶性病变并经穿刺和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小肝癌的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 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然后该组患者均行DSA肝动脉造影。结果对25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DSA检查,其中20例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为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的HCC增强模式与DSA肝动脉造影表现相同;其中1个病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病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与DSA肝动脉造影表现基本符合;有2例超声造影未检测出肿瘤样特征性图像改变,而经DSA肝动脉造影检测出并诊断为小肝癌。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的增强特征,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实时超声谐波造影时间窗及动脉早期初始强化形式及意义.方法:观察完整时相,确定时间窗.分析初始强化形式以及该形式与二维图像、CDFI的关系.结果:93.4%(44/47)表现为"快进快出"特征.边界不清的病灶中10例造影后较造影前增大.肝癌病灶在超声造影中开始强化表现具有不同形态学特点.结论: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有自己的"时间窗".将超声增强初始强化表现与二维图像、CDFI相结合,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病理确诊的105例肝癌患者114个癌灶进行常规彩超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二维声像图的特点,造影后分析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增强方式及增强时相.结果 实时超声造影:在114灶中,105灶(92.1%)于动脉相快速均匀增强,100灶(87.7%)门脉相快速退出,5灶(4.4%)实质相退出;6灶(5.2%)于动脉相环状增强,门脉相退出明显早于周围肝实质;3灶(2.6%)为动脉相与肝实质同步非均匀增强或稍晚,门脉相退出早于周围肝实质;将造影时病灶动脉相快速增强早于肝实质和门脉相快速消退的表现作为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标准,则本组定性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92.9%(106/114).常规彩超诊断65灶(57.0%),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χ2=36.998,P<0.05).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可以较清晰地动态显示肝癌各时相血流灌注全过程,具有安全、方便和确诊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尽管目前有多种新的血管成像手段,包括血管镜、多普勒、血管内超声、三维CT和MRA等,但传统血管造影包括DSA仍是以上各种方法的参照标准,水溶性碘剂血管造影以其显影清晰,图像真实见长。但即使是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也难免在少数病例出现过敏反应和肾毒性等副反应,并在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多发性骨髓瘤、甲亢和碘过敏患者的使用受到限制。一定量CO_2注入人体后可快速地被血液吸收且又能很快经肺排出体外,加上其密度低,所以可被用做阴性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观察,了解超声造影对HIFU疗效的评价作用,并进一步指导HIFU的治疗. 方法 68例肝癌患者(89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1例(55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了解肿瘤组织内部有无残留血供和遗漏病灶,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进行HIFU补充治疗;B组27例(34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AF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HIFU治疗后行超声造影发现A组24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进行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3.3%、59.7%;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7%、85.3%和85.2%、75.0%、61.5%;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P<0.05)意义. 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进行疗效的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6个肝癌结节)进行了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法对照分析。其中直径>3cm的肝癌灶24个,直径≤3cm的肝癌灶22个。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检出直径>3cm的肝癌灶的敏感性比常规超声略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直径≤3cm的肝癌灶,超声造影检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1)。我们认为,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对检出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小肝癌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评价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局部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肝癌患者(39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进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以最终诊断为标准评价实时超声造影的准确性。结果39个病灶中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4个病灶有残存活性,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符,而常规彩超仅检出4例,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低于实时超声造影。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是一种评价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疗效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兔VX2微小肝癌超声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声学造影剂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研究最大径<5.0 mm的兔肝VX2微小肝癌在造影前后的检出率.方法10只荷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长效声学造影剂"脂氟显",二次谐波显像扫描记录肝脏造影影像,最后与动物肝大体病理切面对照,评价超声造影对微小肿瘤检出的敏感性.结果10只动物肝脏大体病理检查共检出31个微小肿瘤,大小1.6~5.0 mm.其中3.0~5.0 mm的肿瘤结节造影前检出3个,造影后检出8个;1.0~3.0 mm的肿瘤结节造影前检出1个,造影后检出17个.微小肿瘤检出敏感性从造影前的12.9%提高到造影后80.6%.结论声学造影增强显著提高了5.0 mm以下微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CO_2微泡超声造影及其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张梅综述超声造影,即超声显象和血管造影的结合,最早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对先心病及办膜返流性疾病的诊断[1,2]。1982年,Mattrey应用全氟化溴(PFOB)作造影剂,行兔的肝癌模型的超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00例肝癌的超声、CT和血管造影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三种不同影像对检测肝癌的敏感性、病灶类型、病灶面积的比较以及对检出病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了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诊断肝癌上无疑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三种不同影像对肝癌的成像机制差异,从而提出了合理的影像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肝癌患病率的逐年增加,肝癌诊治的时机对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肝癌的早期诊治也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消融术后疗效评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造影在早期肝癌诊断和消融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予以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87例,均行超声造影和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超声造影时间。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5.40%(83/87)较二维超声74.71%(65/87)高(83/87)较高(P<0.05);高分化癌超声造影开始减退时间较中-低分化癌短(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判断病变类型,评估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法对照分析,其中直径>3cm的肝癌灶24个,直径≤3cm的肝癌灶22个。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检出直径>3cm的肝癌灶的敏感性比常规超声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