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五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我院5年来,应用单平面、双平面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系列切面的探讨与断面解剖的对照研究、79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检查,术中手术方法决策和效果评价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18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未能完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进行了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①在13岁以上的患者中,多平面TEE检查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成功率;②在143例(79%)的患者中,多平面TEE纠正或补充了TTE的诊断;③病变性质和大小的最佳显示切面90%以上是横切面和纵切面以外的斜切面,④与TTE、单平面TEE和双平面TEE相比,多平面TEE对于多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心脏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⑤在50例手术患者中,多平面TEE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高达100%。这些结果表明,多平面TEE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显象对3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探头较单平面和双平面探头能得到更多的有关心血管形态结构的信息。对显示左心耳血栓,先天性二叶式和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瓣膜返流的最长流拄,冠状动脉瘘、冠脉夹层分离、主动脉根部脓肿、主动脉夹层分离和房间隔缺损与腔静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153例正常人房室平面位移正常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綦美和  刘明春  黄聪 《华西医学》2003,18(3):358-358
目的:计算房室平面位移法的有关正常值,以利临床参考。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对153例正常人进行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左室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以M型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左室下壁、左室后壁、左室侧壁方向的房室环处测量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及左房收缩所致房室平面位移值,并计算后者与前者的比值,每个数据均测量三个心动周期,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3例正常人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均大于10mm,四个位点总房室平面位移值基本一致,左房收缩所致房室平面位移值与总房室平面位移值的比值基本一致。结论:一般情况下,测量房室平面位移值只需测量一个位点即可,总房室平面位移值的正常值在10mm以上。  相似文献   

5.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右心室容积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测量右心室容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探讨最佳测量平面数。方法 使用RT—3DE系统采集22例正常成人的右室“金字塔”形三维数据库,结合其容积分析软件,脱机采用心尖长轴多平面法,分别测量右室的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并由二者之差计算右室每搏量(RVSV),同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计算左室每搏量(LVSV)。结果 RT—3DE上2平面、4平面、8平面以及16平面法测得的RVSV均与LVSV相关性好(r分别为0.73,0.69,0.62,0.66,P<0.025-0.0025);2平面法测得的RVEDV较4平面、8平面以及16平面法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4平面法与8平面法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平面法与16平面法测值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3DE技术确定右室容积准确可靠、重复性高,提示临床上使用心尖8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方法和基本切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190例患者中进行了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探查方法和基本切面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在13岁以上的患者中,多平面TEE检查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成功率;(2)采用探头撤退法、晶片旋转法、管体转动法和尖端扭曲法4种操作手法相结合的探查技术,可迅速获得诊断信息;(3)以解剖学标志作为定位基准,依次在胃底、胃食道交界、食道下段、食道中段、食道中。上段和食道上段6个水平,转动相控阵装置,探查0°、45°、90°和135°4个基本切面,可在绝大多数患者中显示心血管疾病的解剖学异常;(4)与单平面和双平面TEE相比,多平面TEE具有学习曲线短、图像易于解释、探头操作和患者不适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轴位CT显示27个椎体骨折,25个横突骨折,3个棘突骨折,3个椎弓根骨折,15个椎板骨折,4个椎间关节脱位,0个椎体脱位,1个椎体旋转,2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27、15、3、2、7、2、4、1、25个;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27、5、3、2、5、2、4、0、2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最为直观。结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辅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是近年来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目前,TEE技术可分为以下三类:1.单平面TEE;2.双平面TEE,又包括双晶片双平面TEE和矩阵平面TEE,3.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实际情况再认识国人胸骨颈切迹作为脊柱体表定位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胸椎、部分颈椎的MR照片共300例,以胸骨颈切迹的最上缘作定位标尺X轴的平行线,以平行线与椎体中轴的交叉点落在椎体内或椎间隙内而定位。结果 胸骨颈切迹上缘对第1胸椎同一平面2例(0.66%);对第2胸椎同一平面64例(21%);对胸椎2~3椎间隙同一平面102例(34%);对第3胸椎同一平面110例(36.66%);对胸椎3~4椎间隙同一平面20例(6.6%)和对第4胸椎同一平面2例(0.6%)。结论 认为胸骨颈切迹所对应的脊椎并非一平面,而是一节段,大多位于胸2至胸4椎体间,以胸2、胸2~3椎间隙、胸3平面多见。MR检查时因受线圈扫描野限制,不能简单地用胸骨颈切迹所对应的脊柱平面作为数序标志,只能作为定位中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调整麻醉平面上界,使各组不同,观察记录各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阿托品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组病人中,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最稳定,牵拉反应最轻。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平面经食管超声(TEE)对92例各类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探讨了全平面TEE检查的优越性及其不足,并且展示了几种特殊病变图像。结果显示,全平面TEE晶体能在探头内作0°~180°旋转,具有观察范围广、捕捉信息多、对病人刺激小、操作简便等优点。笔者认为全平面TEE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新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体表感觉平面可以对脊髓病变进行相对精确的定位,同时也是影像学检查确定部位的依据。但在临床上,经常出现体表感觉平面与脊髓病灶不相对应的情况,尤其颈段的慢性压迫性病变往往出现感觉平面下移的现象。因此,应提高体表感觉平面的定位与脊髓病灶非一致性的认识,这对于脊髓病变尤其压迫性病变的正确定位和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探头在评估特纳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16例特纳综合征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都进行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及经腹超声检查,以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度,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探头下观察子宫长度,矢状切面和横切面宽度,内膜、卵巢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卵巢存在时大小。采用χ2检验对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诊断特纳综合征患者与经腹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诊断特纳综合征符合率为93.7%(15/16),经腹凸阵探头诊断特纳综合征符合率为50.0%(8/16)。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评估特纳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相对于经腹超声,它能够提供更翔实的信息,因此可被作为特纳综合征的辅助诊断方法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80例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经胸(TTE)及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显示:多平面TEE能够准确地显示瓣膜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尤其是对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尖瓣狭窄并发左房血栓与左房云雾状阴影的鉴别、术后瓣膜功能的评价、瓣口面积的测量、瓣周漏、赘生物与瓣叶脱垂的鉴别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47.5%病例经多平面TEE补充或纠正了TEE的诊断;对于瓣膜病TEE最佳探查切面多为斜切面,优于单平面及双平面TEE。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平面TEE能够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心脏瓣膜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给药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当前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由于腰麻平面不易控制,交感神经阻滞广泛,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产妇心率减慢、恶心呕吐,新生儿缺氧和酸中毒等并发症。为了母婴的安全,积极调控麻醉平面,防治低血压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末节手指不同平面离断再植临床经验。方法 根据末节手指离断平面的不同,采用吻合动脉、静脉或单纯吻合静脉,重建离断指的血运再植患指。结果 再植36例41指,成活34指,成活率82.9%,再植术后远期,再植指外观与正常手指接近,感觉功能良好,两点辨别觉为3-8mm。结论 吻合血管的末节不同平面离断指再植,均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可在各个平面上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三维形态及空间位置,能明确突出物的病理改变形态、部位、大小和关节突、黄韧带、后纵韧带、椎体后缘、神经根、椎管毗邻的关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更具优势,对确定治疗方案和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关于单平面和多平面截骨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已颇多,但两者间生物力学特点直接比较的实验结果不多。目的:探讨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治疗脊椎后凸的生物力学损伤特点。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年龄三四岁。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椎标本(T8~L5)随机分成完整组、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Dick组)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组(Luque组),每组4具。以侧弯方式进行超生理负荷试验,损伤试验在Instron550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10mm/min的速度匀速度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折或脱位而屈服。记录截荷值的变化并观察损伤模式,绘制损伤试验的载荷一位移曲线。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牛脊柱标本损伤性右侧弯试验截荷一位移曲线。结果:12具小牛脊柱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完整组标本在3600N的弯曲载荷下屈服,曲线形态缓和;单平面截骨Dick组在2800N时屈服,曲线亦较缓和;多平面截骨Luque组加载至7160N才屈服,抵抗力几乎直线下落至4000N以下,此后曲线平缓。结论:实验中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的最大抗屈服能力稍优于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但不足以构成临床应用中决定取舍的依据,两种术式术后脊柱稳定性坚强可靠,有利于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Muller's动作观察,观察喉咽各壁向中线的塌陷程度,判断阻塞平面及多平面阻塞出现的频率。结果61例OSAS患者中,软腭平面狭窄、舌根平面不狭窄19例,占31%;软腭及舌根平面均狭窄者42例,占69%。结论大部分OSA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多部位的解剖性狭窄。提示通过电子鼻咽喉镜进行Muller's动作观察,观察咽喉腔阻塞或狭窄水平,可作为临床选择UPPP适应证,提高UPPP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针内针”腰麻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或患本身原因,有些患麻醉平面出现不升或低平面现象,达不到手术所要求的区域。通过“针内针”腰麻后硬膜外置管对麻醉平面不足的病例用生理盐水进行硬膜外充填,可有效地提高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