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96例双胎妊娠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雅丽 《右江医学》2003,31(1):47-48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96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阴道产、剖宫产两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产组 (P <0 .0 1)。两组第一胎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第二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产组 (P <0 .0 5)。结论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 ,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97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61例(行剖宫产)和阴道试产组36例(行阴道试产),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试产组36例产妇中,试产成功31例(85.11%),另外5例在阴道试产过程中改为剖宫产。两组产后2 h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子宫破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 2 3 8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初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经产妇 (P <0 . 0 5 ) ;②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高于阴道分娩(P <0 . 0 5 ) ,两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③初产妇新生儿体重 >42 5 0g ,经产妇新生儿体重 >45 0 0g者 ,剖宫产率增高 (P <0 . 0 5 )。结论 :对无产前合并症、并发症及其它剖宫产指征 ,胎方位正常 ,且初产妇估计胎儿体重 <42 5 0g、经产妇胎儿体重 <45 0 0g者 ,可以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刘珺  吕天淑 《医学文选》2003,22(3):287-289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 VBAC)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 1 0 8例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产妇 ,根据临产指征分为剖宫产组 46例 ,VBAC组 62例 ,比较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发病率、产程中、手术中的出血量。结果 本组有 62例 ( 38.8% )产妇成功经阴道分娩。 1例子宫不完全破裂。剖宫产组出血量较VBAC组多 ( t=2 .70 3,P <0 .0 1 ) ;新生儿生后 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 P >0 .0 5 )。在 VBAC组中有 5 2 .1 %的新生儿体重比上次剖宫产儿重。结论 无阴道试产反指征的剖宫产后再孕的产妇试产和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应不断提高手术质量 ,加强剖宫产后再孕产妇的管理以提高 VBAC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试产在瘢痕子宫不同再次分娩方式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16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组(观察组,n=80),瘢痕子宫剖宫产组(对照组,n=80),另选取本院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为对照二组(n=80)。分别比较三组分娩时间与住院时间、母体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产后行宫腔常规检查,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是否出现子宫破裂情况,并观察三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采用Apgar新生儿评分法对新生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分娩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二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体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且观察组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二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新生儿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Apgar新生儿评分与对照二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它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产程及住院时间,不影响母体及新生儿安全,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的产妇可积极采取阴道试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ICP孕妇 16 2例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ICP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13.89%、新生儿窒息率 11.11%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14 .2 9%、新生儿窒息率 10 .71%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ICP孕妇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38.87%、新生儿窒息率 2 7.78%、死产 1例 (5 .5 6 % )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2 1.4 3%、新生儿窒息率14 .2 8% ,无围产儿死亡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重度ICP阴道分娩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5 0 .0 0 %、新生儿窒息率4 1.6 7%、死产 2例 (16 .6 7% ) ,剖宫产组羊水污染发生率 30 .0 0 %、新生儿窒息率 2 0 .0 0 % ,无围产儿死亡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轻度ICP孕妇无其他合并症时 ,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对中、重度ICP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可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避免死产的发生 ,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82例双胎妊娠的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孕产妇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  相似文献   

8.
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风险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风险关系。方法 :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对 135例足月单胎头位难产初产妇进行评分 ,按评分分组处理。结果 : ≤ 8分 ,剖宫产率 10 0 % ,新生儿窒息率 16 7%。 9分 ,10分 ,11分3组分娩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组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评分≤ 9分者应放宽剖宫产指标 ,评分 10分者应作短期试产。评分 >10分者大胆试产 ,阴道分娩不因评分低而增加新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李俊良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06-130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情况。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63例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进行对照。结果263例中93例行阴道试产,8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再次剖宫产182例,手术产率69%。阴道试产逐年下降,再次剖宫产逐年升高。阴道分娩孕妇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并发症与再次剖宫产孕妇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而阴道分娩能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胡聪翠 《海南医学》2006,17(11):126-127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6例巨大胎儿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巨大胎儿中双顶径(BPD)十股骨长度(FL)>16.5cm者占80%,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巨大胎儿及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结论 BPD FL>16.5cm,可做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一项可靠指标,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脐带绕颈病例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术比例增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急诊剖宫产术者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术者(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多见,其次为剖宫产分娩;对于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32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中脐带因素、胎位及产程异常为主要原因,分别占35.16%和32.58%;分娩方式中以阴道助产发生率最高,达59.85%,78例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恰当处理;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20例足月分娩初产妇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进行适时评分,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正确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结果:420例孕妇中经阴道分娩为313例(74.5%),剖宫产的为107例(25.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5.2%(22/420);其中改良评分在80分以上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95.7%(267/279),剖宫产率为4.3%(12/279),评分在80分以下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67.4%(95/141),剖宫产率为32.6%(46/141),两者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头位分娩评分可及时地、准确地判断头位难产,便于医生作出正确选择,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生育现状,并与同期适龄产妇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高龄产妇3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适龄产妇3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以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比例(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为54.19%、无痛分娩比例为25.81%,对照组自然分娩比例为65.16%、无痛分娩比例为28.39%(均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中最典型的为子痫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9.03%、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观察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龄产妇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新生儿多出现巨大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现象,分娩方式方面则多选择无痛分娩或者剖宫产。对于高龄产妇而言,需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尽可能降低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系统检测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血清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并与1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Ⅰ浓度明显升高,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两两之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窒息组血清中cTn—Ⅰ浓度与CK—M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5)。窒息组中有心血管并发症与无心血管并发症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重度窒息组中两者差异更显著(P<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有心血管并发症组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急儿血清cTn—Ⅰ浓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Ⅰ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所致急性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姚军  于江 《华夏医学》2002,15(6):752-754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53例巨大胎儿的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的体重,身高,孕周有关,巨大胎儿中双顶径(BPF)+股骨长度(FL)>16.5cm者占87.41%,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机会均明显降低,巨大胎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难产率明显升高。结论:BPD+FL>16.5cm可做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一项可靠指标,对巨大胎儿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58例巨大胎儿足月分娩中,顺产80例,阴道助产90例。部宫产86例。阴道分娩170例中产后出血14例。会阴Ⅲ°裂伤1例,肩性难产8例.滞产2例,死产3例。通过258例巨大儿分娩方式的回顾性分析。如果产前能较正确地估计胎儿体重及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就可以减少母婴损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网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丰梅  尹保民 《农垦医学》2004,26(4):241-242
目的 :探讨分娩时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安危的预测及分娩后新生儿的结果。方法 :选择 2 0 0 3年 5月至 8月本院 4 0 0例使用胎心监护网络分娩的产妇与应用单机监护分娩的产妇比较 ,观察两组宫内窘迫符合率、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网络监测组宫内窘迫符合率为 19.2 5 % ,高于对照组 12 .89% (X2 =6 .4 1,P <0 .0 5 )。剖宫产发生率网络组为 2 1.5 % ,高于对照组 14 .2 2 % (X2 =7.718,P <0 .0 1)。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阴道助产发生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网络监护能较早、更准确了解胎儿宫内安危 ,提高监测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