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6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Ki- 6 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cervicalepithelium ,NCE) ,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 ,CIN)和 75例宫颈浸润癌 (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 ,ICC)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 6 7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Ki- 6 7在NCE、CIN和I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33%、72 .2 2 %和 96 .0 0 % ,从NCE到CIN再到ICC ,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 <0 .0 1)。Ki- 6 7在ICC的表达与间质浸润有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无关 (P >0 .0 5 )。宫颈癌突破深层间质浸润者 ,其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者 (P <0 .0 5 )。结论 :Ki- 6 7抗原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间质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琼  郑绍光  谭景浪 《广西医学》2001,23(5):1061-106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P1 6 及P -gp表达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5 2例结直肠癌中P 16、P -gp的表达。结果 :P1 6 、P -gp阳性率分别为 6 1 5 % (32 5 2 )、82 6 % (4 3 5 2 )。P1 6 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呈正相关(P <0 0 5 ) ,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P -gp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P1 6 与P -gp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P1 6 阳性率越高 ,P -gp表达越低。结论 :P1 6 、P -gp蛋白表达能反映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 ,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肿瘤预后判断、指导化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组织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银染端粒序列重复扩增 (TRAP)法检测 4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4 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 39例 (88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大小、是否有蒂无关 (P >0 0 5 ) ;也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 (P >0 0 5 )。随访资料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病人是否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是膀胱癌理想的肿瘤标记物。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抑癌基因P16 蛋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73例鼻咽癌和10 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粘膜上皮中的抑癌基因P16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①P16蛋白在鼻咽部慢性炎症的粘膜上皮的阳性表达率(100% )明显高于鼻咽癌的阳性表达率(38.4% ),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 ②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低分化和未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Ⅳ期)、肿瘤浸润程度(T1 ~T2与T3、T4)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而未发现P16 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 ③P16 蛋白表达阳性组的三年生存率(88.9% ),高于表达阴性组的三年生存率(72.9% )(P< 0.05)。以上表明,P16 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可作为了解鼻咽癌生物学特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8例鼻咽癌和43例鼻咽炎症黏膜组织中VEGF、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EGFR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炎症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VEGF、EGFR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VEGF、EGFR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即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中VEGF、EGFR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VEGF、EGFR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VEGF、EGFR蛋白可为了解鼻咽癌生物学特性及判断其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6 2的表达及其与P5 3和Rb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 4 4例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中P6 2、P5 3和Rb的表达水平。结果 :4 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6 2、P5 3、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2 %、70 .5 %、4 5 .4 % ;P6 2胞核阳性为 36 .4 %、胞浆阳性为 9.1 % ,胞核胞浆同时阳性为 2 2 .7% ;P6 2细胞核、细胞浆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P <0 .0 5 )。P5 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Rb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1 ) ,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P6 2阳性表达与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s=0 .82 ,P <0 .0 5 ) ,而与Rb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rs=- 0 .78,P <0 .0 5 )。结论 :P6 2、P5 3、Rb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它们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年期大肠癌nm23/NDPK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 30例青年期大肠癌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产物 /核苷二磷酸激酶 (nm 2 3/NDPK )的表达。结果青年期大肠癌nm2 3/NDPK表达阳性率为 6 3 .33 % ,在组织分化低、原发灶浸润程度 (T3、T4 )、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DukesC、D期和血清CEA阳性的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减低 (P <0 .0 5 ) ,与其他生物学指标无关 (P >0 .0 5 )。提示青年期大肠癌组织学类型 ,浸润转移程度与nm 2 3/NDPK蛋白的表达有密切相关 ,其有助于对青年期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了解及对病人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鼻咽癌 (NPC)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2 6 7例鼻咽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鼻咽癌 30~ 5 9岁者 2 19例 (82 .0 % ) ;男性 181例 (6 7.8% ) ;农民 2 5 1例 (94 .0 % ) ;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者 2 0 1例 (75 .3% ,P <0 .0 1) ;病变累及鼻咽顶部者 16 1例 (6 0 .3% ) ;粘膜下浸润型 117例(43.8% ) ;分化差者包括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 2 2 1例 (82 .8% ,P<0 .0 1)。结论 本组病例以 30~ 5 9岁、男性、农民多见 ;病变常累及鼻咽癌顶部 ,临床首发症状多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分化差的癌多 ,恶性程度高 ,揭示预后不良 ;粘膜下浸润型明显偏多 ,对可疑病例均应进行鼻咽粘膜盲目活检 ,以便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4v7 8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鳞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16例鳞状上皮CIN (其中轻度 5例、中度 5例、重度 6例 )、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7 8无阳性表达。轻、中、重度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40 %及 6 6 .6 7%,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从鳞状上皮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CD44v7 8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 ,但原位癌与浸润癌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7 8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病理分级无关(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7 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结论 CD44v7 8阳性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3-153,168
目的 探讨CD4 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乳腺癌中CD4 4V6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C -erbB - 2、ER综合分析。结果 CD4 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 73 5 % ,高于无转移组 4 5 2 % (P <0 0 5 ) ;脉管神经浸润组 76 0 % ,高于非浸润组 5 0 0 % (P <0 0 5 ) ;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CD4 4V6表达呈递增趋势 ,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 4 4 4 %、5 9 4 %、86 7%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CD4 4V6在C -erbB - 2阳性组 (70 7% )高于阴性组 (41 7% ) (P <0 0 5 ) ,ER阴性组 (71 3% )高于ER阳性组 (5 0 0 % ) (P <0 0 5 )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D4 4V6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周峻  金岩  何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102-103,10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方法检测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标本中的病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73.3% (2 2 / 30 ) ,而 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无 1例表现出端粒酶阳性。T1~T2 期 2 1例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6 1.9% (13/ 2 1) ;T3 ~T4期 9例均为端粒酶阳性表达 (10 0 % )。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Ⅰ级17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5 8.8% (10 / 17) ;Ⅱ级 8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87.5 % (7/ 8) ;Ⅲ级 5例 ,均表达出端粒酶阳性 (10 0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 ,且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恶性肿瘤的整个病程有关 ,与其恶性程度、浸润能力有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颖  刘明  李恒力  韩水平  徐长福  周党侠  雷霆 《医学争鸣》2003,24(13):1210-1212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浸润状况及其与凋亡相关因子bcl 2 ,bax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抗CD6 8(MΦ标记物 )、bcl 2和baxmAb分别对 4 1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使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乳腺癌癌巢及间质中均有CD6 8+ 细胞浸润 ,CD6 8+ 细胞数与bcl 2表达强度显著负相关 (rS=- 0 .4 4 1,P =0 .0 0 4 ) ,与bax表达强度正相关 (rS=0 .348,P =0 .0 2 6 ) .CD6 8+ 细胞数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无关 (P值均 >0 .0 5 ) .结论 :巨噬细胞的浸润与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形成和清除关系密切 ;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泡沫细胞的来源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脂纹期 6 2个和纤维斑块期 38个 )中CD6 8、CD43和Act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中 ,CD6 8、CD43和Act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脂纹期斑块中 ,CD6 8阳性物质弥散分布 ,而CD43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斑块的中央 ;两者的表达显著大于纤维斑块期 (P <0 .0 1)。纤维期斑块中Actin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斑块的基底部和纤维帽中 ,其表达显著高于脂纹期 (P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斑块的泡沫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源性 ;纤维斑块期主要是血管平滑肌细胞源性 ,其与形成纤维帽有关。局部浸润的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斑块中脂质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谭晓虹  刘志辉  岑洪  李刚  劳永聪 《重庆医学》2011,40(36):3689-3690,3693,3783
目的探讨人类鼻咽癌(NP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32例鼻咽癌组织、5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的黏膜组织中hMLH1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55.30%,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的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76.00%,P<0.05),鼻咽癌组织中hMLH1表达与鼻咽癌T、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hMLH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hMLH1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白细胞DR抗原和CD44V6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CD44V6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鼻咽癌组织中HLA-DR和CD44V6的表达。结果:HLA-DR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4/58)、72%(42/58)。HLA-DR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CD44V6表达与生存率无关。结论:HLA-DR和CD44V6联合检测有助于对鼻咽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王强  赵滢  孙威  乔麟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12-31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 60例胃癌患者的 2 187枚淋巴结应用抗上皮细胞膜 (E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被检病例的 61 7% (3 7/ 60 ) ,淋巴结的 3 6% (79/ 2 187)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微转移阳性组的 5年生存率(2 8 6% )明显低于阴性组 (79 8% ) (P <0 0 5)。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 ,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浸润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用抗巨噬细胞抗体经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正常粘膜组织进行巨噬细胞浸润检测。结果 大肠癌肿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明显正常组织中为多;巨噬细胞浸润与大肠癌的转移,分期,分化及预后有关,巨噬细胞浸润多者,其转移发生率低,分期较早,分化也较好,且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也较高。结论 基噬细胞的浸润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研究E 钙黏附素 (E cad)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0例结肠癌和 1 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E cad均呈阳性表达 ,而CD44V6均阴性 ,结肠癌组织中E cad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 .3 %和 63 .3 %。E cad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4.67,P <0 .0 5) ,而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无关 (χ2 =2 .1 1~ 3 .39,P >0 .0 5)。浸润至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4、6 .33 ,P <0 .0 5) ,CD44V6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组织学分级及Dukes分期无关 (χ2 =2 .1 8、2 .71 ,P >0 .0 5)。④结论 E cad失表达和CD44V6高表达在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TEN与宫颈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PTEN基因在 6 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6 2例宫颈癌组织中 ,PTEN阳性表达率为 4 8.39% ;PTEN在直径 <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 1.11% ,明显高于癌灶≥ 4cm患者的 30 .77% (P <0 .0 5 ) ;临床分期≤Ⅰb 期者和Ⅱa-Ⅲa 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 6 %和 30 .77% (P <0 .0 1) ;在高、中、低分化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3%、5 6 .5 2 %和 2 5 .92 %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无、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87%和 2 3.5 3% (P <0 .0 5 ) ;PTEN表达阳性者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1%和 84 .6 2 % ,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的 72 .0 %和 5 0 .0 %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抑制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其表达率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