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原因导致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后 ,每一个患儿都面临着脑复苏的问题。心脏停搏时间长 ,缺氧性脑损伤就严重 ,缺氧及再灌注后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每一个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后的患儿都应该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脑复苏。1 脑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脑复苏成功的前提是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取决于院内外的心肺复苏水平 ,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转运能力等。心肺复苏越及时 ,脑复苏成功率越高。脑复苏成功率与心脏停搏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性、有效性也非常重要 ,即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脑…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逐渐控制,意外伤害正逐渐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危险因素,其中溺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溺水获救后心肺脑复苏的成效与患儿预后有直接关系。尤其脑复苏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患儿未来的生存质量。分析我院近10年来所救治的溺水患儿的资料,对比脑复苏早期用药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划分为两组,纳洛酮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23例中自主呼吸恢复16例(69.6%),自主循环恢复18例(78.3%),复苏成功15例(65.2%);常规复苏组分别为9例(40.9%)、14例(63.6%)和8例(36.4%),两组三项复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促进呼吸和循环恢复,减少致残率,在小儿心肺复苏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划分为两组,纳洛酮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23例中自主呼吸恢复16例(69.6%),自主循环恢复18例(78.3%),复苏成功15例(65.2%);常规复苏组分别为9例(40.9%)、14例(63.6%)和8例(36.4%),两组三项复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促进呼吸和循环恢复,减少致残率,在小儿心肺复苏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在抢救心脏骤停经常规心肺复苏未恢复自主循环患儿的临床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院内不同场所发生的难治性心脏骤停患儿ECPR治疗的临床资料及不良预后, 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9岁、3岁3个月、2岁6个月。病例1、3患儿均以发热、呕吐起病, 既往体健, 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 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心脏骤停。病例2患儿既往有肝外型门静脉-体静脉异位引流病史, 堵闭术后出现急性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再次取出堵闭塞时出现心脏骤停。3例患儿经常规心肺复苏均未恢复自主循环, 后行ECPR治疗, 但ECPR治疗下3例患儿预后不佳, 出现脑功能障碍、严重渗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非ICU环境下的ECPR受多种环境因素、设备及人员限制的影响。目前国内报道的儿童ECPR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23例溺水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溺水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23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溺水患儿年龄分布6个月~12岁,现场心肺复苏5例,溺水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19例,其中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23例患儿中经综合治疗痊愈16例,死亡3例,退院4例.结论 溺水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溺水后立即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积极防治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脑水肿等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162例患儿心、肺、脑复苏结果分析(附41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脑复苏成功率是当前儿科急救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我们1983年7月~1989年7月收治的162例心肺脑复苏患儿治疗结果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123例,女39例。年龄7小时~14岁,1岁以内121例,大于1岁41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进行院间转诊的临床应用,以提高ECMO在重症患儿院间转诊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我院ECMO支持下转运的重症甲型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4岁9个月患儿因"咳嗽4 d"于当地住院治疗,入院次日患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约20 min后,患儿心跳、呼吸恢复,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和CO2潴留,需ECMO治疗,由于当地医疗资源限制,由我院ECMO转诊团队立即至当地,评估后予ECMO治疗,患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病情暂平稳,随即在ECMO支持治疗下进行了院间转诊,转诊过程中持续予咪达唑仑泵入镇静、镇痛,于当日夜间到达我院PICU,入我院后继续予ECMO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脑保护等治疗,患儿于入院后第9天成功撤离ECMO。但由于患儿前期心肺复苏时间长,存在重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终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结论ECMO能够为危重患儿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在专业ECMO转诊团队监护下进行的ECMO院间转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脑损伤是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后患儿的主要致死原因,脑功能保护措施十分必要.治疗性亚低温对改善脑功能预后效果明显.对于心肺复苏术后仍然昏迷的患儿实行亚低温治疗,应用降温毯和冰帽,目标温度32~ 34℃,治疗时间24~72 h或者适当延长,然后逐渐复温.本文就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的患儿实施亚低温脑功能保护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因素哈尔滨市第七○三研究所卫生科(150036)曹曼青,李冰哈尔滨市红十字儿童医院急救中心(150010)赵惜霜心肺复苏是儿科临床常采用的急救措施。我们从1988。-1992年5年中复苏成功39例,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问 现代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如何 ?答 :众所周知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最严重的疾病状态 ,如不及时处理抢救 ,病人可迅速死亡 ,或可能留有程度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必须争分夺秒地采取急救手段 ,恢复患者的氧供应及排出二氧化碳 ,以达到有效气体交换 ;并用人工方法压迫心脏使之被动排血 ,维持有效血循环 ;并于心肺复苏开始后迅速进行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这一急救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 (CPR)。这里尤其强调脑功能恢复与否是判断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CPR后脑功能始终得不到恢复 ,则CPR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新生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1年急诊科、NICU收治的73例心跳呼吸骤停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常规新生儿复苏流程“ABC”急救后未复苏成功的新生儿分为肾上腺素组47例(对照组)及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组26例(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3.1%,6/26)与对照组(34.O%,1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956,P〉0.05)。结论在新生儿复苏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溺水的急救(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降低溺水患儿病死率,探讨最佳的院前、院内急救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院急诊与ICU救治的19例溺水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5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2例进行了胸外按压,无一例通过救护车转运至首诊医院。平均到达医院时间1.02h。至我院急诊时,心肺停止、瞳孔散大者6例;意识障碍者7例;抽搐者1例;完全清醒5例。对心肺停止的6例患儿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进行复苏。1例急诊室死亡;其余5例均恢复自主循环,其中1例心肺停止30min复苏成功,目前基本恢复正常。1例3h后放弃而死亡,3例于入ICU后11~19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非心肺停止组13例患儿中4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溺水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是成功复苏、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意外伤害的预防应关注高危人群,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对远期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提高,脑复苏已成为当今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使存活者恢复智力和体力是CPR的最终目的,但经CPR长期存活患儿远期脑功能状态观察较少,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对CPR存活出院患儿进行了随访,旨在探讨脑功能障碍与心肺复苏措施的关系,提高小儿心肺复苏水平。  相似文献   

15.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重的急症,接诊者常为急诊科医生,近5年来,我们共为18例患儿作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3月~13岁,其中3月~1岁7例,2~3岁2例,6岁4例,7~9岁3例,1...  相似文献   

16.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为临床常见的最紧急的病症〔1,2〕,提高复苏成活率,减少后遗症仍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难题,为探索心肺脑复苏成败相关的因素,对1992~1998年8月曾在我院救治的95例小儿心肺脑复苏病例作回顾性的总结与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跳呼吸骤停95例,男性58例,女性37例,新生儿39例,~1岁37例,~8岁11例,~14岁8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37例,严重电解质紊乱与补液不当12例,各种中毒9例,颅内出血9例,颅内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溺水、格林巴利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先心病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比较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骨髓腔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8年来我们试用骨髓腔内输液抢救 7例小儿危重患儿 ,均一次穿刺成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 2例 ,女 5例。年龄 1~ 3岁。基础疾病有迟发性维生素 K缺乏性颅内出血、闷热综合征、癫持续状态、化脑、婴儿腹泻并重度离子紊乱各 1例 ,重度肺炎心衰 2例。1 .2 入院时状态与急救方法 入院时呼吸微弱并心跳缓慢 2例 ,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持续状态、休克、重度脱水、酸中毒各 1例。临床死亡或濒死者入院后立即行心肺复苏和 /或气管插管 ;惊厥者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97例心肺脑复苏患儿施行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根据临床过程分为三期,各期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昏迷期 此期有听觉存在的可能,护理时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后内环境的变化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肺复苏(CPR)后的内环境变化是由于呼吸、心跳停止造成全身器官缺氧缺血和复苏后循环重新建立,各缺血器官血流恢复,进而发生再灌注损伤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及时治疗由此继发的严重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及时进行脑复苏,是获得CPR真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