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燕 《肝脏》2012,(12):867-869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病率及其与体质指数、血脂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因脂肪肝、肥胖或血脂异常就诊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体质指数和血脂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72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脂肪肝患者487例,占67.2%;体质指数异常者440例,占60.7%;血脂异常者315例,占43.4%。脂肪肝同时伴体质指数异常者407例,占脂肪肝者83.6%;脂肪肝同时伴血脂异常者262例,占脂肪肝者53.8%。与非脂肪肝人群相比,体质指数增高和血脂异常的比例在脂肪肝患者中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肪肝患者血脂增高类型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结论普通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脂肪肝的形成与患者体质指数增加和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减轻体质量、纠正血脂异常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油田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病率及其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43名某油田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等检查,进行NAFL组和非NAFL组的对比分析。结果(1)743名职工中检出NAFL221名,检出率29.7%;其中BMI≥28者检出率为64.3%,BMI-Q24者检出率为13.4%,24≤BMI%28者检出率为48.6%;肥胖患者NAFL榆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2)NAFL组的BMI、TG、HDL—C、FBG与非NAF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AFL组中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NAFL组(P〈0.01)。结论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率NAFL组高于非NAFL组。  相似文献   

3.
4.
国内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仅限于大中城市,而县城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情况缺乏数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5月26日至2008年9月3日本院健康体检的城镇职工4 748例,其中男2 813例,女1 935例.1.2 方法 受检者常规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空腹静脉血,待测血糖、血脂、乙肝五项(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酶法测血糖(GLU);CHOD-PAP酶法总胆固醇(TC);GPO-PAP酶法测甘油三酯(TG);IFCC法测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韩国麦迪信8000行肝胆胰脾彩超检查.  相似文献   

5.
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二医院(364000)杨晓霞王治国*卢起明**张汉卿钟晓红本文对1994、1995年在我院进行的离退休老干部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老年脂肪肝与肥胖、血脂、血糖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离退休老干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3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硬化检测,并探讨各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与身高、性别、左侧脉搏波传导速度(Lba PWV)、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Rba PWV)、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关(P=0.000)。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依次为:TG(OR:3.528)、血糖(OR:2.910)、性别(OR:2.141)、Lba PWV(OR:1.771)。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血糖异常密切相关,而且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人们(尤其是男性)对脂肪肝认知的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脂肪肝以及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老年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老年脂肪肝是发达国家第一位肝病,在中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1~3〕。本组资料通过对中老年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健康体检的14018名人员中脂肪肝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5.6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约是女性的1.63倍。男性脂肪肝的高发年龄是41-60岁,女性是61-70岁。脂肪肝组的腰围、体重指数、舒张压、血脂(TG、LDL-C、HDL-C)、血糖、血红蛋白、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脂肪肝组中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两组间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无差异。结论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它通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的堆积相关[1].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被认为是以内脏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2].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内脏脂肪量及其他人体测量指标与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对照人群各100例,对两组人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在870例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11.49%),单因素检验发现男性、文化程度低、35~50岁年龄段、不良生活方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尿酸水平高等8个变量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高(OR=3.49)、35~50岁年龄段(OR=3.08)、高脂血症(OR=2.98)和糖尿病(OR=2.76)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复杂,应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它通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的堆积相关[1].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被认为是以内脏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2].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内脏脂肪量及其他人体测量指标与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由于脂肪在肝脏沉积造成肝脏脂肪样变性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发病与高脂血、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有关[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不同地区和人群的NAFLD患病率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社区60岁以上居民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进一步探求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脂、血尿酸、血糖、肝功能、肝脏B超等,收集2008年社区60岁以上居民健康普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6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990例,发现脂肪肝276例,占总人数的27.9%,其中男性脂肪肝为23%(70/304),女性脂肪肝为30%(206/686)。在276例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发现:脂肪肝患者饮酒、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血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病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指数升高、运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1735例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门诊和住院脂肪肝病人的资料。结果中度、重度脂肪肝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相关因素,男性脂肪肝在28岁后有一个剧增阶段,与酗酒有关。女性在38岁后发病逐渐增多,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结论普通体检时B超检查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发现,减肥、饮食调节、戒酒以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03年某单位接受体检的459例受试者,其中诊断为FLD 154例(03FLD组),非脂肪肝(NFLD)305例(03 NFLD组),2009年对同一受试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观察6年后该人群再次进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脂、肝酶学指标、血尿酸(UA)检测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变化,比较两组人群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或保护因素。结果 6年后再次检测该研究人群时,38例FLD患者超声下转为正常肝脏(B组),其余116例仍为FLD(A组);原来无FLD的305例受试者中有91例新发FLD(C组),其余214例受试者仍然保持为无FLD状态(D组)。A、B组相比无论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男性受试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D组(P=0.007),C组女性平均年龄明显高于D组(P=0.025)。A组受试者BMI、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FBG、UA均值水平均高于B组;C组比D组有更多的代谢异常和肝脏生化学异常。尽管B组受试者随访中FLD已经消失,但与不曾发生FLD的D组受试者比较仍有大部分人体测量学和生化学指标异常。结论脂肪肝的出现与性别、年龄有关,而它的消失与性别、年龄无关;脂肪肝的发生或消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密切相关,随着FLD病程的延长,MS各组分的患病率就越高;脂肪肝的治疗效果不仅限于超声下脂肪肝的消减,更重要的是MS组分(包括尿酸)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16.
某民族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病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950名教职工行B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达38.63%,不同性别脂肪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50岁人群患病率最高,其中59.40%的脂肪肝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7.17%有糖尿病史,29.97%有高脂血压,11.17%有肥胖症。结论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高,其发生和性别、年龄有关,主要病因为酒精、代谢性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为有效防治脂肪肝,现将我院进行体检的4618例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性肝病(脂肪肝)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112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112名受检者中,检出脂肪肝2874例,脂肪肝患病率为20.29%。其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1);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加,在21~60岁体检人员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在>60岁者中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脂肪肝检出率随着体重指数增加显著上升。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P<0.01)。结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转氨酶与脂肪肝发病率有关。重点干预30~60岁肥胖男性及脂肪肝并转氨酶异常者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阎勇  汪允海 《山东医药》2006,46(31):46-47
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和不并发脂肪肝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等指标,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结果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血TG增高、HDL-C降低、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下降,且腹型肥胖者及冠心病发生率高。认为减肥、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防治糖尿病性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分析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发展趋势,同时试对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进一步探求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询问病史、生活史及既往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脂、血尿酸、血糖、胰岛素、肝功能、华支睾吸虫抗体、肝脏B超等,收集2003-2005年连续3年来在我科健康普查的11956名成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医学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我市城镇成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4.11%→16.33%→20.76%),其中以20~39岁患病率上升较明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脂肪肝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率为28.5%,饮酒、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华支睾吸虫病均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肪肝各危险因素按危险风险大小顺序排列如下:饮酒〉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华支睾吸虫病。结论中山市城镇成年人群近3年来脂肪肝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有呈年轻化的趋势,而且与华支睾吸虫病发病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