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肽类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I,Pro-Thr-His-Ile-Lys-TrpGly-Asp)和P物质N末端片段(SP3-4,Gly-Phy),并检测了AI和SP3-4对人血浆、脑和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①合成的AI和SP3-4经HPLC分离鉴定纯度均为>95%,②AI抑制人血浆(IC50 19±4.6/μmol/L)脑(IC50 26±6.3μmol/L)和肺(2例,IC50 119~14.1μmol/L)中ACE活性,SP3-4对人体内ACE活性无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发生的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口服ACE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发生咳嗽与不发生咳嗽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血清ACE水平。结果:130例患者中有51例(39.2%)发生咳嗽。咳嗽组ACE的I型等位基因及II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7%和54.8%,非咳嗽组分别为39.2%和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嗽组服药前血清ACE水平[(27.37±11.43)U/L]明显低于非咳嗽组[(45.21±12.56)U/L],两组血清ACE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服药前血清ACE水平在DD基因型最高[(36.65±12.78)U/L],ID型次之[(27.84±7.11)U/L],II型最低[(23.02±8.31)U/L],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口服ACEI后所致的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法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高纯度并具有生物活性的 ACEI 八肽,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ACEI 八肽对人血和脑组织及大鼠血和肺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ACEI 八肽静脉快速注入(60μg/kg)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压及降低血醛固酮浓度。侧脑室(icy)注射(6μg/kg)对血压没有影响。③少量 ACEI 八肽在不影响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浓度的情况下能加强脑钠素(BNP)的降压效果。④BNP 或其片断具有抑制 ACE 活性的作用。结果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高血压病生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耿海云  曹力 《医学综述》2009,15(3):369-37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相关的同系物。ACE降解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而ACE2的主要作用是降解AngⅡ,生成具有强舒血管作用的多肽-血管紧张素-(1~7)。在RAS中,ACE2与ACE可能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维持RAS的稳定。ACE2与ACE在结构及肾脏中的分布均有相似及不同之处。ACE2在肾脏中高度表达,它在肾脏的生理及病理状态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对ACE2基因剔除及应用ACE2抑制剂模型的研究表明,ACE2可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通过促进ACE2的表达或摄入外源性ACE2来提高ACE2水平可能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Captopril的干预作用.方法 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s,观察LPS对PMVECs作用的时间和浓度相关毒性以及Captopril的干预作用;再将PMVEC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不加干预措施;Captopril组(n=6),10-5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8 h;LPS组(n=6),1 mg/mL LPS孵育细胞8 h;Captoril+ LPS组(n=6),10-5 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 mg/mL LPS孵育8h.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ACE和ACE2的表达.结果 LPS可对大鼠PMECs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可使细胞ACE表达上调及ACE2表达下降;经Captopril干预后,可明显抑制LPS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逆转LPS对PMVECs中ACE及ACE2表达的影响,使ACE和ACE2表达水平回调至对照组水平.结论ACEI能减轻LPS所致的PMVECs毒性作用,而ACE及ACE2表达的变化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正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红 《医学综述》1998,4(1):F003-F003,F004
<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作为心血管领域的治疗药物,已获得稳固的地位,成为广泛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其原因在于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系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步,证明了ACE I的用途.但是,不论是高血压,还是心力衰竭,ACE I都不能使其完全治愈和不再发作,因此,要全面看待ACE I.1作用机制ACE I不仅阻碍血管紧张素I(AI)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抑制AⅡ的产生,而且可活化具有血管扩张的缓激肽(BK),增强BK的作用.因此,这与R-A系统抑制剂的肾素抑制剂(抑制R-A系统的最初阶段)及AⅡ受体拮抗剂(抑制R-A系统的最后阶段)明显不同.就是说即使同样是抑制R-A系统,但作用机制可完全不同,此处正是其用途及缺点所在.表1所示为主要的几种降压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肽6A灌流离体大鼠主动脉条,发现肽6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和释放。肽6A和大鼠血浆体外孵育,明显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结果表明,肽6A具有ACE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曾发现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丁醇提取物 400μg/mL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活性的抑制率约达59%。因此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提取物分得3个甾类生物碱并研究了它们的抗 ACE 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固相法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高纯度并具有生物活性的 ACEI 八肽,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ACEI 八肽对人血和脑组织及大鼠血和肺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ACEI 八肽静脉快速注入(60μg/kg)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压及降低血醛固酮浓度。侧脑室(icy)注射(6μg/kg)对血压没有影响。③少量 ACEI 八肽在不影响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浓度的情况下能加强脑钠素(BNP)的降压效果。④BNP 或其片断具有抑制 ACE 活性的作用。结果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高血压病生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常儿童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慕霞  顾晓琼 《广东医学》2006,27(1):100-101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的关系,并观察血清ACE的活性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是否有差异。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00例正常儿童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并同时用酶偶联法测定血清ACE活性。结果正常儿童ACE基因型中DD型血清ACE活性最高(68.21±22.54)U/L,显著高于ID型(48.91±19.72)U/L和II型(37.15±16.49)U/L(P均<0.05),ID型虽高于DD型,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间ACE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儿童ACE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ACE活性密切相关,性别和年龄不影响其血清ACE活性。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2000年由国外学者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质-锌金属蛋白酶,主要由心脏、肾脏、睾丸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因其含有一个HEXXH锌结合体,并在这一结合体附近与ACE高度同源,故称为血管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ACE2的基因ace2含有18个外显子,17个内含子,定位于Xp22,已知的ACE2蛋白序列由805个氨基酸组成。与ACE不同,ACE2是羧肽酶,从底物C末端去掉一个氨基酸残基,水解血管紧张素I(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生成AngⅠ-9、AngⅠ-7,而不能裂解缓激肽或典型的ACE底物Hip-His-Leu。ACE2的作用也不能被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抑制。ACE2的特性尚不清楚,但初步的生化特性显示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有重要功能。主要为:①心功能基本的调节剂。②高血压相关基因。③参与RAS系统的调节。ACE2是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调节剂,同时也是可能的治疗目标,因此,特异性影响ACE2产生的药物,以及缓冲血管紧张素Ⅱ活性的药物可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静丽  王玉兰 《医学综述》1999,5(8):350-351
<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EC3.4.15.1)或称为激酶Ⅱ,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能裂解血管紧张素Ⅰ成为具有强烈促血管收缩的物质血管紧张素Ⅱ,也能催化其他一些活性小肽如缓激肽、P物质和脑啡肽等的代谢并使其失活。人体内源性ACE由1306氨基酸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的17q23位上,长度大约21kb,包含26个外显子。在16内含子内有一段DNA片段的插入/缺失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哺乳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Zn2+依赖型羧二肽酶,为膜整合的单链糖蛋白,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rein angiotensin system,RAS)系统的关键酶,通过R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可以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Ⅰ,AngⅠ)、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ACE同时也是激肽酶,这2种作用均有强烈的缩血管升压作用[1],以维持血压、电解质和体液平衡、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14.
大约40年前,科学家从蛇毒中发现了一种能防止缓激肽降解的缓激肽强化因子,其中含5.13个氨基酸的肽类混合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血压降低。经过一系列分子重构,合成了目前的口服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中的一些基因与ACE中的锌结合,使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阻,从而扩张血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吸入低氧气体前及吸入后3~4分钟和23~24分钟时出肺血、入肺血中血管紧张素Ⅰ(AⅠ),Ⅱ(AⅡ)和 P 物质(SP)含量的变化。低氧后3~4分钟出、入肺血 AⅠ、AⅡ均明显增高,23~24分钟继续增高,而 SP 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HPPR)的发生与AⅠ,AⅡ的增高有关,10分钟左右肺动脉压回降并非由于 AⅠ,AⅡ生成减少或 SP 生成释放增加所致。低氧后不同时期肺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系.构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pSilencer/ACE siRNA质粒,将其转染HSC-T6,予10-6 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设立对照组.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EMSA显示:AngⅡ可刺激肝星状细胞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 ACE 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抑制NF-κB DNA 结合活性.结论 AT-1受体、ACE基因静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NF-κB 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高血压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受阻。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减少可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根据对ACE化学结构研究和酶解性质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分为三代,卡托普利为第1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在体内,ACE2水解血管紧张素Ⅰ、Ⅱ以及apelin亚型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ACE2也可作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感染人体引发肺炎.文章就ACE2水解不同底物产生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  相似文献   

19.
杨振东 《中国医刊》1989,24(12):5-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是近年用来治疗各类高血压的一类新药。该类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甲巯丙脯酸(Captopril,CP)和苯酯丙脯酸(Enalapril,EP)。在ACE抑制剂应用初期,用量较大(600~12000mg/日),副作用发生较多。近年推荐应用较小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189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 35T多态。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CE DD +AGT 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对抗基因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