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诊断ICM 2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 ,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 ;心脏扩大 ,各种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呈现左心室扩大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 (<5 0 %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血管狭窄平均 >75 % ,甚至完全闭塞。结论 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 :以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 ,酷似扩张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是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32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同期159例确诊为DCM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显示,32例误诊为DCM的ICM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与DCM相比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ICM组患者均有血管病变,其中大部分为两支以上血管病变以及闭塞病变,而DCM组患者偶可表现为单支血管病变.认为对无明显原因的心脏扩大患者不能忽视ICM的可能,冠脉造影是鉴别ICM和DCM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1例 IC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发生在老年人 ,均并发血脂异常 ,19例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15例并发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 ,9例并发糖尿病。所有病例均并发各种心律失常 ,以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 ,按 NYHA心功能分级多在 级以上 ,且呈多支血管病变。结论 :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 ,冠状动脉病变广泛。病史、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对诊断具有意义 ,而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具决定性价值。治疗上主要是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控制心律失常、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必要时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与扩张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和原发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超声鉴别论断。方法 分析 3 3例 ICM和 3 0例 DCM患者超声 \动态心电图 (DCG)和部分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超声 RV测值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RAD差异有显著性。ICM组中以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瓣膜瓣环钙化明显增多 ,部分病例左心室呈“3”字型扩大 ,即室间隔面呈倒“3”字型 ,侧壁呈正“3”字型。而DCM组则以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为主 ,左心室呈球型扩大为主。DCG示心律失常复杂和频繁程度以 DCM为高 ,结论 超声结合病史对 ICM和 DCM进行鉴别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有疑问的 ICM病例仍应提倡冠状动脉造影以利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