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玉楼  王鑫  王坤  刘芳 《口腔医学》2012,32(7):403-405,425
[摘要] 目的 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拔除1~4颗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PAR指数的规则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估、分析。结果 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9.50±7.05、2.00±2.00,减少27.50±6.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4.00±9.25、1.94±2.54,减少22.06±9.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AR指数各项指标中包括牙齿排列、颊侧关系、覆盖、覆牙合等矫治前后分值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中线矫治前后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3.63±6.02)%;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87.90±24.69)%。结论 应用PAR指数评价认为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第一恒磨牙在人一生中承担着相当重要的咀嚼功能 ,但又是龋坏及釉质发育不良患病率较高的牙齿 ,不少青少年就诊时 ,6 6牙冠已严重破坏 ,或根尖周病变严重而难以保留 ,为了减数或不为减数 ,都可考虑拔除 6 6。作者在临床上尝试拔除6 6 ,将 77排列到 6 6 的正常位置以代替 6 6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993~ 1999年间共治疗 16例 ,女 12例 ,男 4例 ,年龄为 9~ 2 2岁。现总结体会如下 :1 混合牙列期拔 6 6 ( 2例 )1.1 患者情况 替牙期 6 6已严重破坏 ,无保留价值。1.2 注意事项 ①侧切牙已萌出 ,第二恒磨牙及前磨牙尚未萌出。②有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资料,分析矫治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患者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1.3—26.7岁,平均16.5岁。拔除1—4颗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其中拔除4颗第一磨牙5例,拔除3颗第一磨牙1例,拔除2颗第一磨牙4例,拔除1颗第一磨牙12例。结果患者矫治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注重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龋齿是人类常见病之一。据临床观察第一恒磨牙龋坏较多,特别是下颌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更高。我们自1981年以来,采用适时拔牙法。目的是使自身的牙齿正常生理萌出,占据缺失牙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类似正畸。但所不同点是利用牙齿萌出的潜力,也就是牙齿的生理的拾向及近中移动,代替正畸矫治器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第一恒磨牙由于萌出早、患龋率高,因此在成人中常见到残冠、残根或缺失。这类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利用拔除第一恒磨牙后余留间隙排开前牙,最后关闭缺失牙间隙,是牙齿矫正的最佳方法。本文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及结果: 12例第一恒磨牙缺牙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从18—42岁;上颌第一恒磨牙5例,下颌第一恒磨牙7例,均有第三恒磨牙或牙胚存在。 使用方丝弓矫治,矫治时间平均一年零五个月,取下矫治器时前牙拥挤解除,第一恒磨牙间隙有9例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Salzmann 曾指出,拔牙后邻牙可产生移动;并提出拔除第一恒磨牙后,第二恒磨牙与第三恒磨牙均有前移倾向。Finn 在其论述中指出;在适宜年龄拔除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将很好地萌出于第一恒磨牙的位置,(牙合)关系正常。相继有许多学者如 Moyers、Geiger 等阐述了同样的论点,因此我们将确实无法保留的第一恒磨牙在适当的年龄予以拔除,并观察了第二恒磨牙的前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涉及正畸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伴牙弓前突的方法及设计原则。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病例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3岁。其中单纯牙列拥挤15例,拥挤伴牙弓前突9例,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或残根、残冠来替代拔除健康的前磨牙矫治。所有病例均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6—25个月,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第三磨牙均已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错袷病例,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了功能、美观及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10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与乳磨牙患龋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10个区(县)40所小学,对6 ~ 1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680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分析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年龄、性别及乳磨牙患龋之间的相关性,对第一恒磨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ed-filled teeth,DMFT)、龋失补牙面数(decayed-missed-filled surfaces,DMFS)及乳磨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ed-filled teeth,dmft)、龋失补牙面数(decayed-missed-filled surfaces,dmf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10岁第一恒磨牙DMFT为1440,龋均0.39(1440/3680);患龋率20.7% (763/3680),女性患龋率[28.9% (509/1762)]显著高于男性[13.2% (254/1918)] (P <0.0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第一恒磨牙DMFT与乳牙dmf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1,P<0.01),DMFS与dmfs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dmft>3、dmfs> 19时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成倍增长.结论 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性别、年龄及乳磨牙患龋指数有关,对乳磨牙高龋患者应早期对第一恒磨牙采取必要的防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前牙拥挤,尤其是侧切牙、尖牙唇舌向错位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严重拥挤者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减数后再制作矫正器。作者对轻度前牙拥挤的病例,采用第一双尖牙在局部麻醉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并对第一双尖牙的近远中减径,为前牙拥挤畸形提供间隙,使拥挤的牙进入正常牙列,从而达到既不拔牙又恢复正常的牙弓形态,使其功能和美观都得到改善。作者对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13-20岁的前牙拥挤病例(每个牙间隙差5mm以下)采用第一双尖牙根管治疗后片切近中远中减径后,就近提供间隙,使错位的侧切牙及尖牙进入正常位置。此法既可保持其正常的(?)关系,又可获得适当的足够的间隙,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由于第一恒磨牙在咀嚼、颌骨定位导向和正畸支抗等方面功能独特,临床上第一磨牙拔除后的正畸治疗对我们正畸医生是个挑战.作者对2000~2006年接诊87例患者的正畸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儿童第一恒磨牙拔除后第二恒磨牙前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时间最早 ,患龋机会也较多 ,往住在儿童期间就发生龋病 ,而且常因没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很快就引起牙冠大部破坏 ,根尖病变 ,以至于不能修复 ,影响正常咀嚼功能 ,还可能造成对牙合牙的延伸及邻牙移位。因此可以在适宜的年龄将病变的第一恒磨牙拔除 ,让第二恒磨牙很好地萌出于第一恒磨牙的位置。笔者跟踪观察 10例拔除第一恒磨牙后第二恒磨牙的前移状况。1 临床观察资料笔者跟踪观察 10例第一恒磨牙因龋坏严重不能治疗而拔除的儿童 ,患儿年龄 9~ 10岁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5例 ,上颌第一恒磨牙拔除 3例 ,下颌第一恒磨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6 ̄16岁的135例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拔除后遗留间隙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的临床观察,就间隙自然关闭的必备条件、时间及对颌牙伸长、间隙不关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磨牙患者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方法28例拔除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h7.0头颅侧位定位分析系统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定点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下面高(ANS-Me)、前面高(N-Me)、后面高(S-Go)、U1-PP、L6-MP较矫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MP较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FH-MP、PP-FH、PP-MP、上面高、后面高/前面高、上面高/前面高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经正畸拔牙矫治后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均增加,可能原因为下颌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16.
人群中龋病活跃性的预测方法很多,主要有牙釉质结构、化学特性、菌斑的生化因素、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流行病学方面,有学者研究了乳牙龋病与恒牙龋病之间的关系,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大;而应用第一恒磨牙的龋均来预测龋活跃性,方法简单可靠.就这一方法是否适用于国内人群进行了调查未见同类报道.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调查分析广东省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阅了1995年广东省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青少年第一恒磨牙健康状况的资料。结果 抽查地区为广州市城乡、珠海市城乡、韶关市城乡。调查人数6396人,调查牙数为25584颗,龋失补数8434颗,患龋率在18.86~56.99%之间,平均为32.79%,高于近年国内一些地区所报告的患龋率。结论 我省青少年的第一恒磨牙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 10例成人开病例对开发生的机理进行探讨以求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的病因 ,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 平均疗程 19个月 ,治疗结束时 ,牙列排齐 ,开解除 ,前后牙覆盖覆关系正常 ,面型改善 ,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对临床开病例采取拔除第二恒磨牙 ,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可达到治疗目的 ,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一恒磨牙对正常关系的维持及在咀嚼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常不作为减数对象,但它龋坏率最高,不得已而拔除.本文就12例拔除第一恒磨牙的患者采用Begg细丝弓、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了在矫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并对第一恒磨牙的拔除时机及支抗控制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错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错畸形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在错畸形的矫治过程中,做为支抗磨牙的第一恒磨牙的健康,对矫治的设计和疗效是非常重要的。而临床上多见不少严重错畸形的病例,其不同部位的第一恒磨牙已经有重度的龋坏、残垠或缺失。这就为错畸形的矫治增加了难度。本文对14例不同部位的第一恒磨牙缺失的错畸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