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膜片钳技术在麻醉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原理的研究与许多学科有关。目前认为全麻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活性有关。本文介绍了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在单通道水平研究麻醉药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电生理技术——膜片钳技术,并且就近年来应用此技术研究麻醉药对离子通道作用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recording technique)是用微玻璃电极以其与细胞间的千兆欧姆对接后测量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方法,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成为现实,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动力。本文就膜片钳的特点、简要操作步骤,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麻醉药对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气管平滑肌离子通道的影响,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缺血、缺氧的脑诲马神经细胞突触电位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作为非兴奋细胞的代表 ,迄今已经发现其存在多种类型的离子通道 ,利用膜片钳技术开展肝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近年来受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广泛重视 ,现就膜片钳技术在肝细胞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一、膜片钳技术1.膜片钳技术的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 (或多个的 )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该技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的尖端 ,经过抛光处理后使其开口直径达到大约 1μm ,然后与细胞膜形成高阻封接 ,封接阻抗高达吉欧(GΩ) ,通过与专用放大器连接的计算机 ,记录流过局部膜片的…  相似文献   

4.
膜片钳技术与麻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recording technique)是用微玻璃电极以其与细胞间的千兆欧姆对接后的测量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方法,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成为现实,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动力。本文就膜片钳的特点、简要操作步骤,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麻醉药对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气管平滑肌瘤子通道的影响,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缺血、缺氧的脑海马神经细胞突触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是复杂的神经生理状态,其机理至今未完全清楚。随着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发展,在亚细胞和离子通道上广泛开展了对全麻药的作用机理研究。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c-fos”技术在全麻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os原癌基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功能定位法。利用该技术可反映全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多级神经元通路,提示全麻药物的作用机理。本文简要介绍了c-fos技术的建立和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4~10岁AS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疝囊腹壁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常规气管插管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静脉全麻。B组30例,基础麻醉后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紧闭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术中连续监测HR、SBP、DBP、SpO2、PETCO2。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安静、麻醉满意、肌松良好。气腹后HR、SBP、DBP、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放气后10m in上述参数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两组SpO2为98%~100%,无差异。苏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术毕苏醒快,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c—fos”技术在全麻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fos原癌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神经功能定位法。利用该技术可反映全麻药物中枢神经夜用的多级神经元通路,提示全麻药物的作用机理。本文简要介绍了c-fos技术的建立和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假体隆乳术是整形外科中常见手术之一,在多数医院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及高位硬膜外麻醉,但上述麻醉需要良好的麻醉设备.我们总结了2009~2011年对190例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施行隆乳术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Mg2+具有拮抗N-甲基-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ment,NMDA)受体,抑制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和肾上腺髓质及交感能神经末梢肾上腺素等介质的释放等作用,常用以辅助全身麻醉、术后镇痛等,可明显减少麻醉镇痛药的消耗.  相似文献   

11.
<正> 自2000年1月至今,我院对4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0~68岁,ASAⅠ~Ⅱ级,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组);另选40例手中种类、年龄、性别均与A组类同患者,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进行对照(B组)。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和阿托品0.5mg。A组先行于T_(6-8)作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为试验量,观察无腰麻症状后注入1.6%利多卡因10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以1%普鲁卡因、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液维持麻醉,每隔30~4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5ml。术毕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氟哌啶3mg+生理盐水10ml行术后镇痛。B组单用静脉麻醉,方法同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瑞芬太尼、丙泊酚等超短效静脉镇痛、镇静药物应用非常普及,亦比较适合于小儿麻醉。我院对小儿外科的很多短小手术普遍实施了喉罩通气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取得了安全可靠的效果。但是,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继发性痛觉过敏会加重患儿的痛苦并引起哭闹不安,为手术后  相似文献   

13.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其在成人全身麻醉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就BIS监测的原理,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麻醉在心胸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和方法:40例心胸手术应用异丙酚麻醉。其诱导剂量为1~1.5mg/kg,维持量为1.72~4.96mg·kg-1·h-1。结果:诱导期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维持期心动过缓1例。10例在诱导时采用无创心功能测定,资料显示诱导后CI、SI和EVI分别下降9.6%±5.5%、12.0%±8.0%和7.8%±5.8%(P均<0.05)。20例在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诱导后SBP、DBP和MAP分别下降15.2%±2.4%、14.9%±3.8%和15.1%±2.8%(P均<0.05)。结论:异丙酚具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深度易于调节等优点。但该药对循环功能仍有相当程度影响。因此,在老年、高血压、心功能差的病人,诱导时减量为妥。另外合并使用潘库溴铵可有效预防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氟玛西尼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则鲜有报道.本文就氟玛西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知晓在全麻手术中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潜伏期和波幅与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本文综述了MLAEP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自2000年1月至今,我院对4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0~68岁,ASAⅠ~Ⅱ级,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组);另选40例手中种类、年龄、性别均与A组类同患者,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进行对照(B组)。  相似文献   

18.
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肠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院临床应用50例喉罩(LM)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七氟醚在新生儿伞麻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年龄1~27 d新生儿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接受气管插管全麻:Ⅰ组使用8%七氟醚诱导、4%浓度维持;Ⅱ组采用8%七氟醚、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5 mg/kg诱导,3%七氟醚维持.监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5、30、60min及缝皮时的心率、血压.记录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Ⅰ组诱导至插管时间长于Ⅱ组(P<0.05),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与术前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5 min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切皮时、手术开始15 min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监测在小儿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全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T监测组(N组)和常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N组丙泊酚浓度根据NT值进行调整,C组丙泊酚浓度依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调控.记录两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丙泊酚的用量和患者围手术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N组[(6.2±1.1) min、(11.1±1.0) min]较C组[(14.1±1.8) min、(18.5±1.6) min]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的用量比较,N组(99±8) mg较C组(148±8) mg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手术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小儿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手术采用NT监测麻醉深度,较传统凭经验给药更安全,能减少不必要地过量使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