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小腿腓肠肌部分切除塑造小腿外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索改善单纯性腓肠肌肥大患者小腿外形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腓甩肌肥大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切取肌肉的设计,并应用自行研制的小腿肌肉切取器一次完成小腿肌肉的切除和塑形,以改善小腿粗大的形状。结果:1996年以来临床应用13例,取得较好的塑形效果。本组病例去除腓肠肌最少11g,最多201g,平均77g,术后3d下地活动,1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行走,随访1-6个月,足、膝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小腿腓肠肌部分切除对腓肠肌单纯肥大有较好的整形美容效果,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3.
聚集蛋白基因转染促进移植肌肉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染神经源性聚集蛋白基因对游离移植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大鼠股薄肌原位移植模型,按移植术后即刻肌肉内注射溶液的不同分为pCS2+.-agrin基因转染实验组。pCS2+空质粒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后两组作为手术对照组,基因电转染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各组肌肉收缩功能、神经源性agrin蛋白表达,以及终板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agrin基因转染组肌肉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空质粒转染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4、5、10周,P〈0.05),但术后晚期15及20周时各组肌肉功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agrin基因转染后,术后1周到5周,有大量棕黄色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终板及其邻近区域,但到第10周时表达明显减少,接近对照组水平。agrin基因转染组终板区的nAChR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移植肌肉终板区转染神经源性agrin基因,促进了移植肌肉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由于目前所应用的肌松监测仪与监测方法存在弊端,故仍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有:(1)强直后单爆发刺激,主要应用于PTC检测不到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2)压电传感器,一类新型直接检测肉收缩力的信号转换器,人机连接简单,造价便宜,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5.
ICU病人使用肌松药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CU病人使用肌松药的适应证很多。短期使用其剂量,禁忌症与并发症与在手术室中相似。本文详述了长时间使用肌松药的并发症,并讨论了如何正确掌握神经刺激器并避免用药过量。目前不没有ICU中使用的最完善的肌松药,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特殊需要,条件,禁忌证,对心血管的影响,作用时间以及费用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大鼠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的模型,评价术后肌萎缩与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显露、游离大鼠股薄肌,在肌肉起止点处切断肌肉附着部,支配神经入肌点前0.5cm处切断该神经,并夹闭该肌的主要供血动静脉约50min,在此期间将肌肉原位重新缝合固定,并行神经端端吻合,复通肌肉血循环。分别在术后不同时段观测肌肉萎缩和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指标,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各分组大鼠成活良好。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先降低后增加,术后第4周时最低,为59.3±5.2%,术后晚期时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计算术后移植肌肉的最大单或强直收缩力的维持率,术后早期(术后1~3周,失神经期),肌肉功能维持率下降较快,3周时最大单收缩力仅存对照侧的39.53±3.63%,随后逐渐上升,至术后30周时恢复为正常对照的83.16±8.19%;而最大强直收缩力则分别降至39.09±5.07%,然后恢复至86.74±2.88%。结论所构建的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符合研究需要;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先呈现典型肌萎缩后表现,后随神经的再支配,萎缩逐渐好转,但至术后30周时仍未恢复到术前对照组水平;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肌肉功能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肌肉萎缩是游离肌肉移植后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蛋白质代谢角度出发,移植后肌肉内蛋白含量尤其是收缩蛋白含量的变化,是肌萎缩与肌肉功能的降低密切相关的重要联系点。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的瘦体质量减少,脂肪组织相对增多;血清白蛋白砬少,两种球蛋白增高,心排血量降低,肝,肾功能减退等。这些改变将影响许多药物包括非极化肌松药的体内分布,消除和药效作用。本文重点复习随增龄的正常生理改变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人体内分布,消除和药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所应用的肌松监测仪与监测方法存在弊端,故仍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有:①强直后单爆发刺激(post-tetanic burst, PTB),主要应用于PTC检测不到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②压电传感器,一类新型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的信号转换器,人机连接简单、造价便宜、一次性使用;③磁力刺激,其特点系无痛及不适感、可随意改变监测部位、不受高频电器干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绝经后女性肌肉强度和肌肉质量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分析了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40名绝经后妇女。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全身骨密度和附肢骨骼肌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ASM)。ASM指数(ASMI,kg/m~2)按照ASM(kg)除以高度的平方(m~2)计算。测量握力(kg)作为肌肉力量的指标。结果调整ASMI和年龄后(股骨颈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 105,腰椎=0. 116),握力强度与几个骨骼部位BMD呈显著性正相关(P0. 05)。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的调整平均值显示出握力强度从最低到最高三分位数的显著增加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肌肉强度与绝经后妇女肌肉量的几个位点的BMD密切相关。无论肌肉大小如何,肌力强健的绝经后妇女都有健康的骨骼状态。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肌肉强度密切相关,与肌肉质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绝经后女性肌肉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120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90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2.4±7.5)岁。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身高、体重,计算BMI数值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体成分分析检测肌肉质量。根据ASMI数值将受试者分为肌肉减少组及非肌肉减少组;分析两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BMI数值、骨密度及肌肉质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各因素与肌肉质量的相关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指标与肌肉质量的相关性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肌肉减少组BMI和ASMI数值低于非肌肉减少组(P<0.05);肌肉减少组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大于非肌肉减少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绝经年龄(r=0.262,P=0.012)和BMI(r=0.771,P<0.001)与ASMI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ASMI值的因素主要有绝经年龄(P=0.037,B=0.034)和BM...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一个理想的肌松药来取代琥珀胆碱用于快速诱导插管,TAAC3就是一个新合成的起效快且时效短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另外,临床上所用的肌松药拮抗剂都是抗胆碱酯酶药,最新研究的Org 25969对肌松药的拮抗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机制来起作用。本文对TAAC3和Org 25969的近期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股外侧肌浅区肌肉移植进行创伤性主要肌肉缺损功能重建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院急诊收治股外侧肌浅区重建动力肌肉缺损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7.6岁。机器挤压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车祸伤1例。前臂GustiloⅢB型损伤5例,其中屈指肌群缺损2例,伸指肌群缺损2例,掌背侧屈指肌和伸指肌同时缺损1例,左侧2例、右侧3例;右第1掌骨缺损伴皮肤及鱼际肌缺损1例;右臂完全离断及肌皮神经自肱二头肌抽出1例;右小腿GustiloⅢC型损伤伴长伸肌和趾伸肌缺损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0cm×8.0cm~36.0cm×11.0cm,切取皮瓣面积12.0cm×6.0cm~38.0cm×12.0cm,切取肌肉体积为18.0cm×9.0cm×1.5cm~10.0cm×2.0cm×1.0cm,采用肌骨B超测量健侧相应缺损的主要肌肉解剖横截面积、长度;在股前外侧设计嵌合移植组织瓣,按创面大小设计皮瓣,根据肌肉缺损情况在股外侧肌浅区设计并切取相应的皮瓣和1个或2个肌肉组织块,覆盖创面的同时行肌肉动力重建。随访方法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保留一侧(右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0岁;随访2.5~15个月,平均4.3个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颈椎MRI检查,在横断面MRI片上用Photoshop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C2/3、C3/4、C4/5、C5/6、C6/7椎间盘水平左右两侧颈后肌肉的横截面积,以5个水平的总面积表示颈后肌肉的容积。对术前、末次随访时各个水平的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进行比较,并分别比较术前左侧与右侧总面积、末次随访时左侧与右侧总面积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单侧总面积的变化,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各个椎间盘水平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3/4、C4/5、C5/6水平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在C2/3、C6/7水平上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C2/3、C3/4、C4/5、C5/6水平颈后肌肉面积及右侧总面积的变化值(末次随访时-术前)与左侧相对应的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6/7水平上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与左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减少了对颈后方肌肉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颈后肌肉的容积。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肌肉松弛药作用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与方法:使用孤立前臂技术、前臂局部降温、记录单个重复刺激尺神经时姆指内收肌收缩反应。在志愿受试者双前臂上观察中度低温对维库溴铵、罗库溴铵(rocuronium)和十季铵(de-camethonium)消退作用的影响。结果:当皮肤温度下降5~7℃时,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从常温时8.8±1.5和9.6±2.7分别延长至15.6±3.3和19.6±6.5(P<0.01),十季铵的恢复指数无显著改变。恢复指数变化与温度变化间比例常数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分别为3.21±1.34和2.86±0.82,十季铵为1.29±0.26。结论: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作用的消除可能是受温度影响的生物学过程,去极化肌松药十季铵作用的消除可能是较少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物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18例肺叶切除术病人分二组,分别静滴阿屈可林加异氟醚吸入与单独阿屈可林静滴。应用Datex多功能气体监测仪监测异氟醚吸入呼出浓度。应用上海产微电脑微滴器节每小时用时。分别记录各组阿屈可林每小时每公斤的用量。结果显示,吸入组较未吸入组少用28%药量,说明异氟醚有增强阿屈可林神经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肌松剂的反应有极大的个体差异。资料报导,一组接受0.1mg/kg右旋筒箭毒硷静脉注射的病人,6%无可见反应,7%肌肉完全松弛,其余则呈程度不等的神经肌肉阻滞。当病人患有神经肌肉疾病、合并应用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影响肌松剂的代谢和排泄时。此种个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渐进性骨质流失引起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肌肉微环境对调节骨骼发育、修复和重建起重要作用,微环境的破坏将导致其组织结构的改变,肌力、肌量减弱、收缩功能下降、骨应力刺激减少,进而加快骨质流失。因此,维护肌肉健康不仅可以增强肌力,同时还能减少骨量丢失,改善骨强度,治疗OP应该同时兼顾肌肉与骨骼,多靶点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肌肉微环境与OP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OP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肾脏病与肌肉松驰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肌肉松驰药在慢性肾衰病人麻醉期应用。概述了这些病人应用筒箭毒、阿库溴铵和泮库溴铵的缺点及阿屈库铵和维库溴铵的优点。初步报道了哌库溴铵、美维松、达可松和罗库溴铵在肾病患者应用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肌肉匀浆在诱导肌腱再生方面的作用,探讨人造血管作为支架构建肌腱再生空间和作为腱鞘代用品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双侧跟腱缺损模型,一侧用人造血管内置自体肌肉匀浆桥接(A组),另一侧用自体跟腱移植(对照B组)或缺损旷置(对照C组),术后第3、5、7、9周分别通过肉眼、光镜、电镜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分析肌腱再生修复的情况。结果A组,人造血管中胶原纤维腱化,排列较有序,腱周粘连轻微,生物力学拉力测试强度逐步增强。B组,自体移植肌腱愈合较好,腱周存在粘连,生物力学拉力测试强度较好。C组,肌腱以结缔组织粘连愈合为主,腱周粘连严重,生物力学拉力测试强度较差。肌腱组织学愈合示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第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周以后A组优于C组;各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显示各周A组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体观和病理学评价腱周粘连A组明显优于B、C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在第3、5、7周B组抗张强度优于A组,在第9周时A、B两组抗张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9周A组抗张强度优于C组。结论人造血管内置自体肌肉匀浆桥接肌腱缺损后能有效诱导肌腱再生修复;人造血管能够较好地预防肌腱腱周的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