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新平 《河南中医》2006,26(6):54-55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5%~30%,常合并有胆管狭窄或变异,且术后残余结石约占30%,反复发作。同时,本病一直居胆道良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现代医学对此比较棘手。肝内胆管结石在中医学中属“胁痛”、“黄疸”等范畴。笔者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的特点,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金威灵汤治疗胆石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症,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西医治疗上以溶石和手术为主,而中医近年来对胆石症研究进展归纳为辨证分型治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的胆红素钙石,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局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5%~30%,常合并有胆管狭窄或变异,且术后残余结石约占30%,常反复发作。由于胆管结石是个复杂的、多时相的疾病,治疗方法虽多,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肝外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胆囊结石当结石移动或嵌顿在胆囊颈时有剧烈的绞痛;肝外胆管结石在剑突下间隙性阵发性疼痛,伴有黄胆、发热;肝内胆管结石可以无症状疼痛或肝区胀痛不适。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胁痛、胃脘痛”范畴,治疗以疏肝利胆、清热排石通腑。笔者近几年通过采用耳穴贴压加服排石合剂治疗胆石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疽”等范畴。笔者采用柴牡五金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系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据统计,有34~50%的胆石症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常在辅助检查下得以发现。在这些无症状性结石患者中,约20%出现症状时反应较重,并发症较多;另外,许多病人发现症状通过治疗后(包括手术),自觉症状消失,但结石或结石残余仍然存在。这类无“症”可辨的情况,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盲目性。鉴于此,本文试从脏腑阴阳理论、体质学说的角度探讨无症状胆系结石的证治规律。1.阳虚寒凝──致石之因传统研究认为,胆石的形成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湿邪、蛔虫上扰等因素有关,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柴胡汤治疗胆石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石症有70%同时合并胆囊炎,临床上为常见病及多发病,大柴胡汤为一经典方剂主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我将此方用于治疗胆石症,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石通加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近6年来在门诊患者使用胆石通、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38例,其中单纯胆囊结石占63.2%,总胆管结石占26.3%,肝内胆管结石占10.5%。经用药1~3疗程排石率达68.4%,对胆石症总有效率为97.3%。  相似文献   

9.
张燕玲 《河北中医》1997,19(6):13-14
胆石症的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们发生结石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以右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中医本无胆石症之病名,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类似本病的记载可归属于“胁痛”、“腹痛”、“腹胀”、“黄疸”、“结胸”等门类中。一般认为,胆石症的发生,是由于长期的情志抑郁,饮食失节,导致脏腑气机受阴,血行不畅,进而形成瘀血、浊气、痰湿互结而致结石。1病机分析胆石症的主要病位在于肝胆。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胆附着于肝,与肝相连,胆为“中清之府”,内藏胆汁,胆汁源自“肝之余气”,肝胆共司疏泄…  相似文献   

10.
肝内残余结石是指位于肝总管、肝门区以上的胆管残留有结石者。由于位置关系及常合并肝胆管狭窄等因素,是胆道外科诊治中常见的难题。以往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再次手术,不仅技术有困难,且病死率也高.效果不够满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一些比单一方法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我国肝内残余结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国胆石症与西方国家的胆石症有很大不同。其特点是:(1)肝内外胆管结石多见,约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徐人安 《江西中医药》2006,37(11):12-13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某些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上颇常见。胆石依其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依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固醇结石多发生于胆囊内,胆色素结石则多发生于胆管中。  相似文献   

12.
气功挑肥五疗法是笔者经长期气功修炼和医疗实践总结而得的治疗胆石症的气功方法。气功医师经过刻苦练功后具有一定的外气发放功能,通过外气作用于患者,将结石排出,同时通过自我气功锻炼,自我外气导引,以增强疗效。本疗法对患者无副作用,无痛苦,疗效可靠,尤其对外气接受(体质)敏感型患者取效更快。本疗法的适应症有:①泥砂样结石,包括肝内胆管泥砂样结石和胆囊内充满型泥砂结石;②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的胆石症,此类患者经气功治疗后,能较好地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具有良好的排石效应;③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症,由于肝内胆管在胆…  相似文献   

13.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胆石症在临床上日为常见,其结石成份常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之分。胆系外科对本病治疗虽有所进展,但其残石率高,且术后结石复发仍为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中医学通过辨证与辨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日臻完善,收效堪称满意,现将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60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各类胆石病人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1.3岁。其中胆囊结石42例(70%),肝内胆管结石8例(13%),胆总管结石10例(1…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本组653例,均经B型超声波检查确诊,符合1979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系统疾患会议制订的“关于胆道感染、胆石症的诊断标准”。其中,胆石症急性发作140例,胆石症241洌,肝内胆管结石176例,胆总管结石52例,胆管结石23例,多发性并梗阻21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肝胀”、“胆胀”等范畴。慢性胆囊炎一般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与治疗亦多有相同之处,为常见疾病之一,因病情复杂缠绵,故施治也应法随证转。笔者在临证过程中,针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以7法论治,现试述如下: 1 疏肝利胆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胆失疏泄证型。胆附于肝,受肝之余气,溢于胆而成胆汁,为“中精之府”。肝胆相互为用,肝失疏泄,胆气不利,日久结石。治以疏肝解郁利胆。本法在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为常用。常用柴胡、枳壳、香附、郁金行气解郁;白芍柔肝止痛;栀子清热泻火,配以…  相似文献   

16.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胆外科工作中,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肝内胆管结石除多发外尚存在手术中处理困难、难以一次性取尽结石等特点,往往需要结合肝叶切除及术后胆道镜取石等手段,才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2001—2005年共采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石症属于中医“胆胀”、“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分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结石两种。笔者采用传统中药辨证论治,利用高科技进行炮制后治疗胆石症68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冠华  孙福堂 《新中医》2004,36(1):57-58
胆系结石临床常见,表现为右中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绞痛或隐痛,并可向右肩胛部或右肩背部放射。近年来,笔者自拟排石汤配合西医综合治疗胆石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8例患者,男40例,女68例;年龄25-59岁,平均45岁。其中胆囊结石82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总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6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胆系造影、B超或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肝胆疏泄失常,属于中医的"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临床辨证治疗从中医病机出发,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双重抗返流措施胆肠Roux-Y吻合术联合中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1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胆肠Roux-Y吻合,桥袢设置双重抗返流措施,同时缩短桥袢长度、做桥袢造瘘,术后结合利胆排石汤治疗。结果:有各类并发症17例,发生率15.0%;胆瘘1例,发生率0.9%;无死亡。104例无胆道症状复发,治愈率92.0%。结论:双重抗返流措施胆肠Roux-Y吻合术联合中药治疗可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