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VP—16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VP-16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DNA凝胶电流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同时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VP-16对PC-3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凋亡的PC-3细胞呈明显的形态学改变;(2)DNA断裂呈梯形变化;(3)PC-3细胞凋亡率随VP-16作用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逐渐增高;(4)V  相似文献   

2.
VP16诱导Raji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VP16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了VP16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了DNA的梯形改变。结果 VP16可明显诱导Raji细胞调亡,5ug.ml^-1VP16作用48h时,凋亡指数为58.33%±3.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性差异(P〈0.01)。凋亡指数与药物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r=0.9407,P〈0.01)。结论 诱导凋亡是VP16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VP-16诱导PC-3细胞凋亡和癌基因blc-2及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FCM)研究PC-3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bcl-2及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和FCM检测表明,PC-3细胞的凋亡率随VP-16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和c-myc基因表达的阳性百分率随VP-16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VP—16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topoⅡ抑制剂的抗瘤机制。方法:选择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实验模型,以VP-16为诱导剂,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人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经VP-17处理的HL-60细胞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出现梯状DNA条带(DNA ladder),FCM DNA直方图上G0/G1峰前是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表明经VP-16处理的HL-60细胞的确发生了凋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VP16对细胞凋亡的作用。②方法用两种剂量(3.12,6.25μmol)的VP16处理腹腔接种S-180瘤细胞和抗阿霉素瘤细胞(S-180-R)的BABL/C鼠。0,6,9h分别取腹水,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相对DNA含量。③结果VP16在3.12,6.25μmol剂量时,均可诱导S-180细胞凋亡,而剂量效应并不明显。在6.25μmol时,也可诱导S-180-R细胞凋亡,且VP16诱导S-180和S-180-R两种细胞凋亡差别不明显。④结论VP16是S-180和S-180-R细胞凋亡的诱导剂。VP16诱导的凋亡与其抗药表型关系不大,但与免疫机制似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载体CDZ2酶切获得1.73kbDNA片段(含16d93bp的HCV结构区cDNA,其特异性已为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UNA片段插入载体pcDNA3,构建HCV重组体。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筛选、酶切分析,获得重组HCV(PcDNA3-HCV)。以重组质粒转染H9细胞(CD淋巴细胞系),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经RT-PCR、dot-ELISA验证表明,pcDNA3-HCV能在H9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为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不同剂量的VP-16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取PCD细胞,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细胞PCD的发生,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不同浓度的VP-16在试验条件下于4h内均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PCD。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研究细胞PCD的方法可靠,VP-16具有良好的诱导细胞产生PCD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体外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及细胞凋亡与Ki-67抗原、核增殖抗原(PCNA)、P53蛋白、Bax蛋白、死亡受体Fas表达的关系。探讨5-FU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OH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Ki-67、PCNA、P53、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P16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两种剂量的V这6处理腹腔接种S-180瘤细胞和抗阿霉素瘤细胞(S-180-R)的BABL/C鼠。0,6,9h分别取腹水,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相对DNA含量。结果 VP16在3.12,6.25μmol剂量时,均可诱导S-180-R细胞凋亡,且V这6导S-18和S180-R两种细胞凋亡差别不明显。结论VP16是S-180-和S-180-R细胞亡的诱导剂。V这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原位杂交(ISH)、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原位多聚酶链反应(IS-PCR)方法,检测39例宫颈鳞状上皮癌石蜡切片中HPV的感染。ISH的检出率为46.2%(17/39),明显低于IS-PCR的66.7%(26/39,P<0.01)和PCR的84.6%(33/39,P<0.01)。用常规ISH和地高辛标记探针能检出宫颈鳞状上皮癌HPV16感染的表皮细胞,而用IS-PCR方法在同样标本中可显示出更多的HPV16阳性表皮细胞,并且着色更深。PCR方法敏感性最高,但它不能用于组织细胞内的HPV16DNA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myc反义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CA46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为人工合成的针对c—myc基因的一段外源性基因片段,以无义的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导入CA46细胞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基因产物表达,荧光染色观察CA46细胞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百分率,TUNEL检测加用VP16后的CA46原位凋亡。结果 c—myc反义核苷酸(ASPO)作用CA46细胞后,RT—PCR示c—myc mRNA表达降低。荧光染色ASPO组细胞胞体缩小,胞膜完整,核质浓缩,出现黄绿色不规则或局部致密荧光,凋亡细胞约占23.3%,而SPO组及空白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细胞呈均匀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仅用VP16 10mg/L 3d,ASPO作用2d后加VP16 10mg/L 1d及ASPO作用3d均出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6%,72%及52%,而SPO组及空白但均未见凋亡峰。流式细胞仪检测CA46细胞c—myc蛋白为95.3%,经ASPO作用后降为23.7%,同时SPO组c—myc表达率为90.6%,TUNEL检测ASPO组凋亡细胞为25.5%,加用VP16后的CA46凋亡率为36.7%。结论 体外实验中CA46特异地被c—myc反义核酸抑制生长,细胞出现凋亡表现,c—myc mRNA癌基因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去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周期变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常规的去血清培养使细胞同步于G0期,采用终浓度为0~4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时特异性梯状条带(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与凋亡的时间关系。结果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用2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12、24h,荧光染色结果显示24h出现典型的凋亡,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DNA电泳结果显示凋亡特异性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去血清培养24h可使约90%PC12细胞停滞于G0/G1期,25μmol/L Aβ25-35诱导组8、16、24h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16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p峰)。结论Aβ25-35降低去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存活率,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随之出现凋亡,提示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HE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白藜芦醇培养Eca109细胞前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对Eca10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6.42%,并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胞浆内颗粒增多增粗,部分细胞变圆悬浮在培养基中;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白藜芦醇能诱导Eca109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如细胞体积变小,染色质浓缩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0 mg/L白藜芦醇培养Eca109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达19.52%,在DNA直方图上有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并进一步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VP- 1 6诱导 PC- 3细胞凋亡和癌基因 bcl- 2及 C- myc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标记法(TUNEL )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 PC- 3细胞凋亡 ,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bcl- 2及 C- 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和FCM检测表明 ,PC- 3细胞的凋亡率随 VP- 1 6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bcl- 2和 c- myc基因表达的阳性百分率随 VP- 1 6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VP- 1 6能够诱导 PC- 3细胞凋亡和抑制其bcl- 2和 c- myc基因的表达 ,且具有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甲型流感病毒H3N2诱导狗肾传代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对体外培养的狗肾传代细胞系(MDCK)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用不同血凝单位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经HE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甲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后,在细胞形态上呈现凋亡特有变化;电泳出现典型梯状条带;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凋亡率与病毒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MD-CK细胞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凋亡率与病毒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质膜型唾液酸酶(hmSD)对丁酸钠(NaBT)诱导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前列腺癌细胞PC3和稳定转染hmSD的前列腺癌细胞(PC3-hmSD)为靶细胞,分别设对照组、NaBT 2.5 mmol•L-1组、NaBT 5.0 mmol•L-1组、NaBT 10.0 mmol•L-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内ROS,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cl-XL、P65和Caspase 9蛋白表达。结果:① NaBT作用48和72 h时,PC3-hmSD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C3细胞(P<0.05);② NaBT 5.0 mmol•L-1作用4 h,PC3-hmS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PC3细胞(P<0.05);③ NaBT诱导细胞内活性氧产生,PC3-hmSD细胞与PC3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 NaBT作用下,与PC3细胞比较,PC3-hmSD细胞Bcl-XL、P65蛋白表达水平增强,而 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减低(P<0.05)。结论:① hmSD具有抵抗NaBT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② hmSD对NaBT诱 导活性氧产生无抑制作用;③ hmSD抗凋亡作用可能与Bcl-XL和P65表达上调、Caspase 9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吡唑衍生物对PC3、Bcap37、BGC8233种肿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吡唑衍生物对3种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AO/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对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吡唑衍生物对3种肿瘤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可见吡唑衍生物F分别使PC3细胞变小、变圆,核染色质凝集,Bcap37细胞周围呈现亮绿色的荧光凋亡小体;Western Blot检测可知吡唑衍生物对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没有抑制效果。结论:吡唑衍生物对3种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F诱导PC3和Bcap37细胞凋亡,吡唑衍生物不能通过阻断Erk1/2磷酸化来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Yang H  Chen SD  Lu GQ  Li B  Liang L  Xu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58-206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缺陷是否能诱导多巴胺能细胞发生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0、1μmol/L、5μmol/l或10μmol/L)处理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0、24或48h时PC12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的动态变化。结果5μmol/L或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活力(87%±6%和26%±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证实31.4%±4.0%的PC12细胞发生了凋亡,与对照组(7.5%±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印迹法显示对照组细胞内仅有极少量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表达;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48h的PC12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的表达明显较多。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能诱导多巴胺能细胞PC12发生凋亡,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酶的激活可能参与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过程;蛋白酶体的功能缺陷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砷酸(As2O3)、STI571单用及联用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As2O3和STI571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增殖采用细胞生长及活力测定;细胞凋亡采用细胞形态、Annexin-V/PI双染实验、DNA的PI染色及DNA电泳等方法测定.结果在As2O3和(或)STI571作用下K562细胞生长受抑伴随活力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细胞百分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基因组DNA电泳出现““梯““状条带.结论 As2O3和STI571均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该细胞凋亡的作用,两药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对其序列分析阐明其作为基因接种的可能性。方法:经常规 RT-PCR法从 HCV RNA阳性病人的血清中扩增出 HCV E1区的基因片段,经 EcoR Ⅰ和Xba Ⅰ双酶切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阳性克隆经 Sma Ⅰ和 Xba Ⅰ双酶切鉴定;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RT-PCR扩增产物经酶切过夜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连接,阳性克隆经 Sma Ⅰ和 Xba Ⅰ酶切后产生了预期大小的 144 bp的片段。测序后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HCVⅠ、Ⅱ、Ⅲ、Ⅳ型的同源性分别为72.8%、93.25%、61.96%和56.44%;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77. 3%、95. 7%、54 6%和 51. 35%;与已经报道的中国株的同源性为 95. 06%和93. 25%;属 HCV Ⅱ型;经计算机辅助分析表明该片段内含有4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 l个跨膜区,其氨基端为信号肽序列,在跨膜区的两端分别含有2个和1个抗原决定簇,而每一个抗原决定簇内均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该片段内还含有 2个 T细胞识别位点。 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