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荧光探针PCR法(FQ-RCR)对妇科门诊200例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同时进行NG、CT和UU检测。结果:NG阳性率为5.0%(10/200),CT阳性率为7.0%(14/100),UU阳性率为8.0%(16/200),三者之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仅有2例NG和CT同时阳性。结论:(1)重庆地区妇科病人泌尿生殖道感染中NG、CT和UU占有一定比例,三者之间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荧光PCR技术检测NG、CT和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23 847例门急诊就诊患者的CT、NG和UU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果及相应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 847例患者中,22 953例男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5.0%、2.0%与22.6%;894例女性患者CT、NG、UU的检出率分别为7.9%、1.9%与48.9%。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N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按年龄段分层,各性别中CT、NG最高检出年龄段均为≤20岁年龄段。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患者中,CT检出最高为附睾炎(27.4%)人群,NG检出率则以尿道炎患者(16.7%)最高,UU检出率最高为不育症患者(32.6%)。结论女性患者CT检出率高于男性,男性附睾炎患者应注意筛查CT、NG。  相似文献   

3.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方法对2004年1 506例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NG,CT,UU地检测。结果1 506例患者中,NG检测280例,阳性24例(8.57%),其中男性阳性率9.00%,女性阳性率8.28%,无性别差异;CT检测共1 037例,阳性83例(8%),其中男性368例,阳性41例(11.14%),女性669例,阳性42例(6.28%),有显著性差异;UU检测1 281例,阳性581例(45.36%),男性421例,阳性86例(20.43%),女860例,阳性495例(57.5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U感染率显著高于NG与CT。100例正常体检者中NG,CT未检出,UU检出3例,均为女性。结论昆明地区淋菌性尿道炎(GU)处在一较低的水平,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4 030例患者中男2 509例,女1 521例,年龄1~73岁,平均(32.73±9.06)岁。CT、NG、UU总阳性率分别为11.29%(455/4 030)、6.72%(271/4030)、26.63%(1 073/4 030)。不同年份患者NG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NG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患者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NG阳性率较高,女性患者UU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患者CT、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G、UU阳性患者年龄多在21~40岁,但15~20岁年龄段的患者CT、NG、UU阳性率均最高。CT阳性患者和NG阳性患者中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27.91%和24.72%。结论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建议性病门诊常规筛查患者CT等性病病原体感染,并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遂宁地区2015年至2017年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地区的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3年生殖道标本进行CT、NG、UU病原体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U标本3276例(男1209例,女2067例),总阳性率54. 2%(1776/3276)。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451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37. 3%(451/1209),女性患者阳性标本1325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64. 1%(1325/20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皆在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CT标本2131例(男987例,女1144例),总阳性率14. 7%(313/2131)。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187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18. 9%(187/987),女性阳性标本126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11. 0%(126/114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分别在31岁~40和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NG标本917例(男605例,女312例),总阳性率16. 2%(149/917)。其中,男性患者阳性标本121例,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20. 0%(121/605),女性患者阳性标本28例,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9. 0%(28/31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患者皆在21岁~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结论:UU是该地区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以21岁~30岁生殖道感染者阳性率最高,应该重视该群体UU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 152例丽水地区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其进行NG、UU和C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152例患者中,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32%(399/30 152)、68.11%(20 537/30 152)、7.24%(2 182/30 152)。在多重感染中,NG+UU+CT的阳性率为0.18%(56/30 152),UU+CT的阳性率为6.08%(1 834/30 152),是双重感染中最高的。各年龄段病原体阳性率不同,20岁的NG和CT阳性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不同年龄段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地区UU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T和NG,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阳性率较高,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STD)4种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淋球菌(NG)培养、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对539例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STD的4种病原体进行检查。结果 539例中病原体阳性387例(71.80%),其中UU阳性234例(43.41%),NG阳性178例(33.02%),CT阳性120例(22.26%),MH阳性104例(19.29%);单一病原体感染占34.88%(188/539),混合感染占36.92%(199/539),其中2种病原体感染154例(28.57%),3种以上混合感染45例(8.35%)。结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STD 4种病原体感染以UU多见,其次为NG,CT及MH。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感染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情况。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92例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NG、UU和CT。结果:在71例临床诊断为淋病、121例临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中,检测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1.27%(8/71)、47.62%(30/63)、12.07%(7/58);检测NG UU、NG CT、UU CT、NG UU CT的阳性率分别为2.99%(4/134)、1.55%(2/129)、2.46%(3/122)、1.56%(3/192)。结论:应对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6月无锡地区682例STD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检测,女性同时检测念珠菌和滴虫。结果男性STD患者GV阳性率为8.1%,居NG(37.3%),UU(22.7%)之后列第3位;女性GV为28.3%,居念珠菌(42.6%),UU(38.6%)之后也列第3位。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居第3位,对STD患者应注重GV的检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性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5年至2017年皮肤科、性病科和妇科诊治患者,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梅毒(TP)、念珠菌(CA)、淋病奈瑟菌(N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7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剔除阳性复诊患者,同时统计分析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情况。结果3年共有6862人进行STD不同项目检查,7种病原体检测共有14828项,阳性1963项(13.2%),CT、NG、TP、HIV、UU、MH和CA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4.2%、23.6%、11.1%、2.9%、31.9%、4.8%和17.3%,3年间STD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中,妇科送检病原体阳性率最高,为19.2%;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的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9.3%,男性为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CT、NG和HI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混合感染率为2.5%,男性混合感染比女性高,但女性反复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专科门诊就诊者7种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支原体、念珠菌反复感染现象较普遍,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应受到重视。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引导就诊者进行STD联合筛查,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微小脲原体(UP)、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591例入组者分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组和无症状体检组,取宫颈分泌物,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对UP,UU和CT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组与无症状体检组U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6%(176/299)和40.75%(119/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性活跃人群中阳性率较高为56.46%(201/356);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74%(62/299)和14.38%(4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CT的检出率分别为13.71%(41/299)和8.56%(25/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UP,UU及CT的感染密切相关,以UP感染为主,且处于性活跃期UP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微小脲原体(UP)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和420例无症状体检者的宫颈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UU、UP和CT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在UP、UU与CT混合感染、UP与CT混合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UU、UP和CT拷贝对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患者组UU和UP感染载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拷贝数≥10~3 copies/μL),CT感染载量大都维持在高水平(拷贝数≥10~5 copies/μL)。结论 UU、UP和CT的感染载量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CT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的微生物,感染的拷贝数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应加强对CT的筛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756例为2002年6月~2003年6月来本院门诊就诊咨询的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1.2岁。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和念珠菌(VV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性科学》2015,(12):19-22
目的:探究并分析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VVC)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并征集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5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单纯组、重度组以及复发组。对所有患者进行UU、CT阳性率检查,并分别记录下UU阳性率、CT阳性率以及UU混合CT阳性率。结果: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之间UU阳性、CT阳性、UU混合C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UU阳性为8.4%,病例组患者UU阳性为5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病,对)=17.134,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组、重度组、复发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UU阳性率(χ2(单,对)=8.932,P=0.004;χ2(重,对)=8.362,P=0.005;χ2(复,对)=4.567,P=0.03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VVC的女性常伴有生殖道UU感染,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VVC的严重程度与女性生殖道UU感染无明显联系,而CT感染与VVC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洛阳地区泌尿生殖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目的 研究泌尿生殖道炎患者与解脲支原体 (UU)及人型支原体 (MH)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培养法和PCR法对 2 81例泌尿生殖道炎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  2 81例中UU和MH的检出率分别为 3 9.5 %和11.7% ,两者混合感染率为 15 .3 % ,总阳性率为 66.5 %。男女之间UU和MH的感染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41,P >0 .0 5 ) ,UU、MH、UU +MH三者检出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74.18,P <0 .0 0 5 )。结论 提示UU及MH感染是泌尿生殖道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对泌尿生殖道炎患者应尽可能地做UU和MH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性病门诊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UU/Mh)诊断试剂盒对1408例性病门诊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408例患者标本中支原体阳性555例,阳性率39.42%,其中UU阳性384例(27.27%),Mh阳性27例(1.92%),UU合并Mh混合感染144例(10.23%);UU感染明显高于Mh感染(P<0.01)。药敏试验显示12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中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对UU及Mh的敏感性极高,但合并二者感染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升高。结论遵义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Mh。UU和Mh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低,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梁金珠  金宁  杨琳  韩莹 《中国性科学》2007,16(3):15-15,24
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彻底治愈比较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阻碍康复的不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性病门诊就诊的79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留取的分泌物同时检测CT、NG、UU、HSV病原体。结果:506例感染病原体,其中189例感染2~4种病原体,其混合阳性率分别为:NG+HSV为2.4%,NG+CT为4.9%,NG+UU为4.5%,HSV+CT为3.4%,HSV+UU为8.3%,CT+UU为4.9%,两种以上感染为8.9%,总混合阳性率占总感染的37.35%。结论:总感染中混合感染占相当大比例,成为性病康复的重要不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混合感染引起足够重视,尽量减少漏诊,以提高STD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8.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我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 26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支原体1 142例,阳性率为35%,女性患者(42%)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0%),且UU感染(25%)明显高于MH感染(1%)和UU MH混合感染(8%)。UU药敏分析对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60%、68%、74%、86%、55%、40%、25%、2%;UU MH混合感染对8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支原体感染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且对不同种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特别是UU MH混合感染,临床上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精液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5例男性不育者的精液进行NG、CT、UU检测并做精液常规检查。结果:105例中,NG阳性2例(1.90%),CT阳性11例(10.48%),UU阳性46例(43.80%),NG、CT、UU阳性组与未检到病原体相比,精液液化时间延长(P<0.001),精子活动率低(P<0.005),活动力得分低(P<0.001)。结论:NG、CT、UU感染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与泌尿生殖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症状与生殖支原体(MG)与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培养法检测我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的MG和UU。结果:男性有临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症状者和无NGU症状者MG的阳性率分别为6.86%和0%,UU阳性率分别为8.92%和13.92%,两组无明显差异。女性有临床NGU症状者和无NGU症状者MG的阳性率分别为3.13%和0%,UU阳性率分别为18.75%和45.45%。结论:MG可能是NGU的一个致病菌,而UU可能与NGU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