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父亲·母亲     
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父亲是位爱儿女胜过一切的好父亲,母亲也是和蔼可亲的好母亲。只是不知道岁月何时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里划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父亲对母亲常常发脾气,母亲则对父亲左挑右剔,唠唠叨叨。起先两个人是因一点小事吵架,后来发展到连话也懒得说了。我们作为儿女,为此事很是烦心。就在为父母关系无可奈何时,我们几个也纷纷离开父母,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了。记得离家走的前几天,我曾试探着问母亲:“你们之间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障碍?”母亲极肯定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受不了他的倔脾气。”也是这次,我知道了,父母之间并…  相似文献   

2.
班景涛 《长寿》2006,(9):51-51
"双休日回家看父母,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可谈家常时,父母往往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揭短,如母亲说父亲忘性大,烧水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就不管了,水都烧干了。又如父亲说母亲没脑子,手上拿着药,还问他把药放到哪里,害得她找不到。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揭短,使本来难得在一起的拉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生》2011,(6):58-58
我今年33岁了,结婚4年,现专职在家里带孩子,女儿2岁。有一个情感问题困扰我四五年了。起因是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有了外遏。我小时候,父母感情就不好,父亲酗酒,家庭观念淡薄。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分居,母亲告诉我说父亲有外遇,而且还在外面和“小姐”乱来。我气愤极了,从此憎恨父亲。  相似文献   

4.
外遇的轮回     
我的老家在湖南常德,从小时候起,我就感觉父母关系一直很紧张。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父亲是个军人,他是在1963年和母亲结婚的。在那场婚礼上,据说父亲喝得酩酊大醉,一点不象个  相似文献   

5.
性爱的遗训     
母亲生长在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从小就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教育.我也从小就被严格地看管着.母亲要求我上学时不可以看男同学一眼,同学之间对性问题的议论我听了也假装没听见,更不敢参与.我父母亲没有真正的爱情,有几个恐怖的夜里,父母争吵起来,父亲恨恨地把母亲拖到地上打.第二天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说:"男人都是混蛋."  相似文献   

6.
飞燕 《婚育与健康》2009,(29):16-17
<正>太高傲,吓退了众多追求者我父亲是做生意的,三十多岁才娶了我母亲。母亲比父亲小七岁,长得很漂亮,我长得像我母亲,所谓天生丽质吧。父母就我一个女儿,小时候他们可能一心想把我培养成艺术家,给我报钢琴班、舞蹈班什么的,可我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最终  相似文献   

7.
在我印象中,父母一直很和睦。可在一年前,据 说因为父亲在外面“有了”,他们开始了无休止地争吵。父母争吵只有一个原因——父亲要离婚,母亲不离婚。父亲说跟母亲没法过了,坚决要离;母亲不想便宜那个“小骚货”,死活不肯离。他们就采取了闹的办法,总有一方会挺不住的,他们都相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不知道这样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可他们还都偷偷地对我说什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明明自私透顶却还要找个高尚的理由,我明白,不管他们谁是胜利者,我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地拿着一把刀冲到了客厅,对…  相似文献   

8.
人到老年     
每次吃饭都是父亲最早放下碗筷而母亲则会习惯性地再给父亲添勺饭。春节回到家中,终于又和父母同桌吃饭了。照例在父亲吃完后母亲扬起勺子准备给父亲添点,父亲却端着碗避开。我和母亲都很惊讶。父亲叹气说,你们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点都会难过,第一次听父亲说自己老了,心里浮起一层薄薄的凄凉。其实父亲斑白的头发,迟缓的脚步,睡觉时艰难而滞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诉我父亲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可在这样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让我看到父亲的老境,我还是骇然心惊。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是水命,母亲是火命,水火不相容,白头难到老。这是算命先生在父母年轻时下的断言。可是,我的父母却风雨相伴携手走过了63年的漫长岁月,今年都八十多岁了,走进耄耋的他们依然相敬如宾,相依为伴。 父亲是个抗日时期的干部,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结婚不久就赶上“七七”事变闹日本鬼子,回民支队开过来的时候,就离家参了军。因为父亲有一些文化,很快就当上  相似文献   

10.
性爱的遗训     
母亲生长在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从小就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教育。我也从小就被严格地看管着。母亲要求我上学时不可以看男同学一眼,同学之间对性问题的议论我听了也假装没听见,更不敢参与。我父母亲没有真正的爱情,有几个恐怖的夜里,父母争吵起来,父亲恨恨地把母亲拖到地上打。第二天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说:“男人都是混蛋。”我18岁的时候,爱上了比我大10岁的师傅顾宁。在我十几年郁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我父母的婚姻可以说是幸福的。虽然父亲脾气暴躁,但是他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他们修补婚姻的过程,更像是一出出闹剧。记得我7岁那年的一天,父母不知为了什么事吵架,母亲一边哭一边悲愤地整理行李,要离家出走。父亲坐在客厅里,佯装镇静地看书。幼小的我很紧张,在房间与客厅之间来来回回地跑着,一边跟父亲报告:"妈妈要离开我们了!"一边跟母亲哀求:"妈,你不要丢下我!"可是,他们两个人看起来都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2.
王国军 《健康》2011,(6):66-66
父母老了. 每次回家,父母总会早早地在路边等待,然后争着帮我提行李.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父亲因岁月流逝而愈发严重的驼背,我的心里不由一阵酸,父母真的老了……我轻声喊妈,母亲一脸微笑地转过头来说:"你上次带过去的干菜吃完没,还好吃吧,这次,我又给你做了一些,还有你喜欢的腊肉和米酒……"我欣然答应了,母亲的眼神里,全是满足...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6年前,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我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付给抚养费1 5 0元.但现在我已年满18周岁,父亲就说法律有规定,子女满18周岁后父母不需要承担抚养责任,并以此停止了我的抚养费.如今,母亲下岗在家,每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而我又正在读大学,各项开支非常大,如果父亲不负担抚养费,或仅按原来协议的每月负担1 50元抚养费,都不能解决我必需的生活费用.请问:子女已满18周岁,父母还应负担抚养费吗?而且我可以要求父亲增加抚养费吗?   孙琴   ……  相似文献   

14.
母亲是个性格温顺的人,记忆中从没对我发过火。记不得从多久以前开始,母亲时不时地就对我和老爸吼上一嗓子,伴随着脾气大,记忆力也差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样东西而发脾气。晚上失眠,闹心得在客厅看电视,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影响了我和父亲休息,父亲稍有微词,母亲又是一通抢白。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估计母亲是到了更年期。作为女儿,我体谅母亲,  相似文献   

15.
一袋桃子     
余平 《长寿》2006,(1):49-49
父母是乡下农民,一间瓦房、几亩农田、一片桃树,就是父母全部的家当。自从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安了家,因为忙,再加上道远,就很少回家乡看望父母。上个月,父亲几次打来电话,说他和母亲种的桃子熟了,催促我和妻子回去拿。妻子有些不情愿,嘟囔着往来的路费不知可以买多少斤桃子呢!但耐着我的面子跟我一起去了。回到家乡,父母非常高兴。父亲年岁已高,却领着我和妻子在桃林里穿梭,用他那已不再灵巧的身子吃力地攀摘着桃子,汗水不停地溢出,流过满是皱纹的脸。但他看着我和妻子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时,却是那样笑逐颜开,心满意足。等我们吃完后,父亲又…  相似文献   

16.
一位叫晓宣的18岁女孩来到咨询室,沉默片刻后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我就是想让父母离婚!”随着情绪渐续稳定,她道出了心里话。晓宣父亲脾气爆躁,内向,话少,对家人缺乏热情,母亲性格较外向,好事,爱唠叨。在晓宣的记忆里,父亲脸上少有笑容,父母经常吵架,激烈时会动手,晓宣已不记得父母真正动手打架多少次,每次吵架过后母亲反复在她面前情绪激动地叙说其父亲的如何如何,晓宣童年和少年的心理留下的永远是母亲伤心的眼泪及对父亲的恐惧、厌恶以至仇恨的目光。不久家庭经济收入发生了变迁,晓宣的母亲也有了收入,且成为家里的…  相似文献   

17.
熊玲 《健康博览》2010,(4):40-42
有个女孩叫“无泪” 今年我读大四了。我心里一直很苦,因为我从来就没快乐过。记得上学前班时,有个男孩笑我的书包难看,把我书包摔在地上狠狠地踩。我伤心地跑回家,又哭又闹要父母重新给我买一个书包。可是母亲不理我,父亲狠狠地说:“这是刚买的书包,不可能再给你买l你总是令人讨厌!”父亲后面那句话让我心里一寒颤,我跑到外面无人的地方,伤伤心心地哭了好久。那以后,我好像总是爱哭。  相似文献   

18.
木栅栏小院     
父母住那个小院的日子,是我今生最痛苦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谁说生活很苦很累,可因为有父母在,就有了家的温暖,活着就有了奔头。和父母间的那份牵挂那份期待,是我今生再难享到的福。在我工作的小城,护城堤下,一个小院。说是小院,其实只是用枯树枝围了一下,两间矮旧的小屋,墙皮斑驳。那就是我父母1998年洪水过后曾经的家。1990年秋天,正值壮年的父亲患上了癌症,做了切除手术。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分到县城教书。为了不拖累我,母亲独自在家,边种地边照顾父亲。那年夏天,母亲铲地累晕在地里,无力再照顾父亲了。无奈的父母只好在1993年春天,搬到了县城,借住在一间别人用来养鸭子  相似文献   

19.
夕阳蝶恋     
我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年近八旬,他曾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16岁就到铁路上工作,由于父母早逝,弟妹六人中,他是长兄,因此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18岁他就投入了铁路上的党的革命工作,要养家,又要为革命事业奔波,父亲从早到晚都很忙。我的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后,长嫂如母,就为这个家操劳,把二叔送到药店学徒,三叔到她娘家的哥哥家求学,大姑已嫁人,小姑于1938年就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身边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回到老家,父亲和母亲照例兴致勃勃地张罗饭菜。父亲擅长做糖醋鱼,母亲就在一旁帮着打下手。两个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父亲一伸手,母亲就把油桶递过去。父亲再一伸手,母亲又把白糖传过去。整个过程,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但默契度简直让人称奇。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我爸的一个手势你都能看懂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当然!他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一抬眼,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