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降钙素原监测老年吸入性肺炎抗菌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老年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CT监测组27例,常规组按经验性治疗方案使用抗菌药物,监测组根据血清PCT浓度变化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临床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疗程PCT监测组为(9.7±2.3)d、常规组为(12.9±1.8)d(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PCT监测组为85.2%、常规组为92.0%(P<0.05);治疗后PCT监测组WBC、N、CRP、APACHEⅡ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平均住院时间(13.9±4.5)d,常规组(19.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考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乳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发热原因不详组,分析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患者年龄、化疗方案、发热程度和粒细胞缺乏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发热原因不详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差异与年龄、化疗方案、发热及粒细胞减少程度无关(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于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不受患者的年龄、化疗方案、发热程度和粒细胞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2012年60例外科重症患者,入院后给予PCT、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分成发生肺炎组34例与未发生肺炎组26例,分别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PCT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PCT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死亡8例,病死率13.33%;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34例,发生率为56.66%;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PCT峰值平均为(136.56±57.6)μg/L,病程中的平均值为(66.59±20.9)μg/L;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PCT峰值平均为(34.21±11.5)μg/L,病程中的平均值为(14.7±6.91)μ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以有效的用于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优化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4月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依据患者PCT水平指导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依据指南推荐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ICU时间、病死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为(10.70±3.7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93±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4,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优化成人V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和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7-12月在深圳市某医院肿瘤专科病房中使用G-CSF的58例肿瘤化疗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信息、G-CSF用药情况,通过建立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对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G-CSF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肿瘤患者G-CSF的DUE标准包括药物使用指征、给药过程和使用后监测三部分内容。该院肿瘤患者使用G-CSF总体合理,给药过程和使用后监测符合标准率均在94.5%以上。但9.2%初次化疗评估为中高度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风险患者未进行一级预防,属于使用不足;14.4%再次化疗评估为低FN风险且前次化疗未出现FN的患者,无指征预防性使用G-CSF,属于使用过度;32.2%治疗性使用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检验结果未低于指南建议的水平,属于使用过度。结论 新建DUE标准可用于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G-CSF的使用合理性,为规范化管理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合理使用G-CSF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姜琦  姜利  朱波  李春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90-2593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的肺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连续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患者中,临床诊断肺炎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测定入选患者d1~7的血清PCT水平。结果共有111名患者入选,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3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9例。CAP组患者的基线PCT水平高于VAP组(P﹤0.05)。入选患者的28d病死率为27%,平均ICU住院天数为16d,变化范围(1~135d)。死亡组的PCT水平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基线PCT水平和最高PCT水平与最高SOFA评分具有相关性(r2分别为0.51和0.58)。对于基线PCT水平、最高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的28d病死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4、0.69。基线PCT预测病死率的截断值为1.3ng/ml,最高PCT预测病死率的截断值为5.1ng/ml。结论在ICU中的因重症肺炎(CAP,HAP,VAP)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水平可以预测患者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均按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根据PCT水平指导使用抗生素治疗HAP;对照组45例,按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相关临床终点。结果实验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费用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15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入住率和15天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T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减少细菌耐药菌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药物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均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首先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先给予氟康唑治疗5~12d;拟诊或临床诊断以及确诊真菌感染后分层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患者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0.8%;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112例,有效率为93.3%;治疗24~48h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d后,血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以上;8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病死率6.7%;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3.3%。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因急性脑梗死入院,住院期间合并出现HAP的49例患者为实验组,未合并HAP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当时及入院后1周内每天进行肺部感染筛查,并抽血检测PCT、CRP、WBC水平,比较诊断HAP前后两组的PCT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天起实验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第2天的PCT值与第1天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3、4、5、6、7天的PCT值比前两天明显升高(P<0.01)。ROC曲线确定PCT诊断HAP的临界点为0.35μg/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降钙素原可以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癌症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至少1/2的发热存在明确的或潜在性的感染,至少1/5的中性粒细胞<100/mm3的病人存在菌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变化率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肺炎患者98例,重症肺炎组50例,轻症肺炎组48例.动态观察其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情况.记录重症肺炎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率及病死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19.8±21.6)μg/比(1.5±0.8) μg/L,(34.3±13.1) ng/L比(11.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IL-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随着病情被有效控制而迅速下降,WBC、CRP及IL-6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RP下降幅度(10.3±7.8)%,IL-6下降幅度(12.4±6.9)%,PCT下降幅度(4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炎性指标WBC、CRP及IL-6而言,PCT更能协助对感染的诊断,且其变化率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39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343例,重症组56例,血清PCT累计检测例数798例,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PCT并进行比较。 结果重症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单纯COVID-19组(P<0.01);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与单纯COVID-19组(P<0.01)。 结论当COVID-19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合并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在COVID-19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两性霉素B组30例,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初始剂量为5mg/d,维持剂量为30mg/d;而卡泊芬净组30例,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初始剂量为80mg/d,维持剂量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结果 两性霉素B组与卡泊芬净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组患者高热寒颤、低血钾、疼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血肌酐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6.7%、3.3%、9.9%、3.3%、3.3%;卡泊芬净组分别为0、0、0、3.3%、0;卡泊芬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杀灭真菌,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氏罗尔斯顿菌性肺炎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中86.7%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3.3%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者仅占46.7%,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为86.7%,CRP升高者为83.3%;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替卡西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00.0%,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左氧氟沙星96.7%、头孢吡肟96.7%、环丙沙星86.7%、米诺环素85.7%、头孢曲松85.0%;治疗初始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第二~四代头孢菌素60.0%、碳青霉烯类73.3%、喹诺酮类56.7%、硝基咪唑类40.0%;治疗终点好转率66.7%,30 d死亡率为13.3%.结论 对于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及非SIRS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24h的炎症指标,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和肽素水平SIRS组为(3.14±0.98)ng/ml、脓毒血症组为(8.92±1.51)ng/ml、严重脓毒血症组为(14.54±2.36)ng/ml、脓毒性休克组为(28.63±3.57)ng/ml,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的(0.88±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S组、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亦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APACHEⅡ及SOFA评分也显著高于非SIR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间和肽素水平、PCT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脓毒血症生存组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但和肽素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分级之间关系更密切。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与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8年10月入院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共63例,健康体检人员21例,根据ACCP/SCCM共识会议及临床相关表现将入选病例分为脓毒血症组、细菌感染性SIRS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各21例,对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全部病例于入院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24 h、5、9 d及出院前测定血清PCT,hsCRP,WBC水平。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在细菌感染性SIRS组中轻度升高,为(1.19±0.31)ng/ml,在脓毒血症组中显著升高为(29.88±9.38)ng/ml;脓毒血症组中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性SIRS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监测脓毒血症组发现,在抗菌药物治疗后血清PCT可快速下降,由(24.52±5.02)ng/ml降至(0.49±0.14)ng/ml,而hs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在高水平,分别为(72.3±20.4)~(33.2±9.7)ng/ml、(17.4±10.6)~(12.4±4.1)×109/L,其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对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PCT检测能动态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变化,能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医师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血清PCT检测的结果可反映抗菌药物的疗效,能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住院时间均>2d的6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占入选病例的3.1%;感染率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份痰液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17份,阳性率为81.0%;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64.0%,革兰阳性菌11株占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和高血脂症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年龄明显比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和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加强相关因素的控制,给予适宜的治疗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进行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504例,对在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87例患者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504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7例,感染率为17.3%,因感染死亡3例,死亡率为0.6%;患者多为复合感染,克雷伯菌属占29.9%,假单胞菌属占27.6%,葡萄球菌属占25.3%,真菌占17.2%;患者高龄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60~65、65~70、70~75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18.1%、35.4%;行两种药物联合化疗230例,占45.6%,单种药物化疗274例,占54.4%,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30 g/L者285例占56.5%、≥30 g/L者219例占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易发生肺部感染,其相关因素为医院内菌群,年龄、化疗剂量、患者营养状态、化疗后血像、KPS评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