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医院感染的临床易感因素、防治措施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株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伴有基础疾病、接受呼吸机治疗、使用大量广谱强效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皮氏罗尔斯顿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呋喃妥因耐药率达1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较敏感等,耐药率≤15.0%。结论对于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医院感染,治疗上可考虑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氏罗尔斯顿菌性肺炎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中86.7%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3.3%无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者仅占46.7%,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为86.7%,CRP升高者为83.3%;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替卡西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00.0%,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左氧氟沙星96.7%、头孢吡肟96.7%、环丙沙星86.7%、米诺环素85.7%、头孢曲松85.0%;治疗初始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第二~四代头孢菌素60.0%、碳青霉烯类73.3%、喹诺酮类56.7%、硝基咪唑类40.0%;治疗终点好转率66.7%,30 d死亡率为13.3%.结论 对于皮氏罗尔斯顿菌所致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Milliflex Quantum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并进一步确定这种快速检测方法适用的准确检测范围。方法将5 cfu、10 cfu、25 cfu、50 cfu和100 cfu浓度梯度的皮氏罗尔斯顿菌和无菌水,过滤到Milliflex膜上,对Milliflex膜进行常规的5 d薄膜法培养和预培养时间为42 h的Milliflex Quantum法来检测皮氏罗尔斯顿菌数量的不同,计算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析线性拟合程度来确定Milliflex Quantum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结果 Milliflex Quantum法在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上均满足药典对替代检测方法的要求,且最终确定了Milliflex Quantum法检测皮氏罗尔斯顿菌的适用范围是6 cfu~100 cfu。结论 Milliflex Quantum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对6 cfu~100 cfu浓度内的皮氏罗尔斯顿菌进行检测,满足药典对于替代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的要求,且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为微生物的检测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博  王欣  杨跃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4,(9):1719-1721,1725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由加湿器传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事件,为今后调查处理此类事件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发现,所有病例均来自该工厂2层生产车间,发病高峰期在4日13:00-15:00,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晕、胸闷。进一步调查发现有25名病例集中于车间东边区域,并且此25名病例岗位作业的分布与旁边一台2号加湿器的管道分布一致,且该区域配备的抽风机因故障已停用。2层车间内4台加湿器自2010年11月初始安装至今,从未对进水管道、加湿器水箱等进行过消毒处理。实验室对现场采集的饮用水、加湿器管道水及水箱存水等样品进行了检测,在加湿器水箱存水样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在病例密集处旁2号加湿器内采集的管道存水和水箱存水的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 400 cfu/ml和450 cfu/ml,显示存水中滋生有大量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超声波振荡加湿器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皮氏罗尔斯顿菌等混杂细菌)通过水雾传播引起公司员工致病的室内空气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统的氧气湿化瓶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选择安全、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吸氧设施. 方法 分别对5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37例使用传统氧气湿化瓶吸氧的湿化瓶、98例使用一次性AF-A低噪音阻菌式输氧器,使用1~6 d后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 51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使用传统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与患者痰液培养的病原菌结果有明显的一致性,痰培养检测到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43%、21.43%、10.71%、3.57%;湿化瓶检测到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4.78%、21.74%、8.69%、13.05%,而AF-A低噪音阻菌式输氧器使用4 d内无细菌生长,安全使用期为5 d. 结论 传统氧气湿化瓶易被细菌污染,是导致医源性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使用一次性AF-A低噪音阻菌式输氧器可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机内环路口细菌污染情况,为呼吸机管道的使用消毒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对入住ICU病房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机内环路、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按常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呼吸机内环路出口、入口处所采108份标本中,共有阳性标本20个,阳性率为18.5%;20例患者痰标本中,有1例患者痰液标本与呼吸机内环路入口处采到同一种菌.[结论]必须加强呼吸机内环路接口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肠杆菌属的一种 ,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1999年 5月 6~ 2 6日 ,从某院ICU病房住院的 9名患者痰液培养中 ,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2 1株 ,并在其环境调查的样本中检出同种菌 ,属医院感染。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某院ICU病房当时收住的 9例患者及病区环境。1 2 调查内容 从病历记录及对患者、主管医生询问进行病史调查 ,内容包括患者入院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所有痰培养结果等。采集所有患者晨痰及气管分泌物送培养。并对病区环境内的氧气管道、湿化瓶、吸痰器、消毒液、治疗室空气、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临床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双盲调查法,对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与需氧菌分离率比较,评价痰液标本的质量,调查痰液标本的镜检合格率、转运时间、标本采集情况.分别计算不同条件下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结果 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满足晨痰、深咳、漱口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未满足这3个条件者;需氧菌分离阳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75 min,需氧菌分离阴性的痰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124 min.转运时间<1 h的痰标本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1 h者;痰液标本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25/LP者需氧菌分离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25/LP、鳞状上皮细胞>10/LP者.结论 满足晨痰、深咳、漱口 3个条件、在1 h内送检的痰标本,有助于提高需氧菌分离率;根据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数量评价痰液细菌培养标本的可接受性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提高细菌分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方法采集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中、后各部位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同时对湿化水、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检查. 结果 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各部位、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未检到患者感染细菌,患者使用后40%的氧气湿化瓶的内芯、内壁、出气口及管道检到与患者痰液培养结果相同的致病菌. 结论氧气湿化瓶易被患者污染,其内芯是导致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应对其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1.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中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0年3月入住RICU患者的痰及相关部位的标本(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留置导尿的尿标本等)采样送检。结果 RICU26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8例(69.23%),其中16例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88.89%);病原菌多数为非发酵菌(41.84%)。结论 RICU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多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多为非发酵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呼吸机管道及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进行目标性监测,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每季度随机抽取使用中呼吸机管道和湿化瓶送检。结果 2009年监测呼吸机管道共135份,合格率71.1%;湿化瓶143份,合格率68.5%,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份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占59.8%,以非发酵菌为主。结论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细菌污染严重,通过持续整改,效果明显;加强监控是提高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消毒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MR850湿化系统在呼吸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850湿化系统在呼吸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中心ICU于2007-08—2009-05期间25例使用MR850湿化系统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有23例成功撤机,2例因病情危重救治无效而死亡。患者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管道无冷凝水倾倒,管道护理间隔为1次/12h;形成Ⅲ度痰液黏稠度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7例;无气道形成痰痂的患者。结论:MR850湿化系统能够为呼吸机治疗患者提供最佳湿度的气体,减少呼吸机管道护理工作量,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ICU)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患者98例,将其中发生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感染组,采集患者痰液标本50份及氧气湿化瓶50只;将未发生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未感染组,采集患者氧气湿化瓶48只;另取安装未使用的氧气湿化瓶47只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菌污染率,分离鉴定细菌标本,检测常见细菌耐药率并探讨预防感染措施。结果感染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感染率为86.00%,未感染组为81.25%,两组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菌感染率为42.55%,感染组及未感染组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感染者痰液标本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75.97%,革兰阳性菌占24.03%;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各组氧气湿化瓶细菌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痰液标本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痰液标本耐药率高于氧气湿化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是医院ICU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及时更换、消毒氧气湿化瓶是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慕媛 《中国校医》2014,28(2):158-15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对70例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设立气道湿化管理小组,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湿化管理。结果70例患者中5例昏迷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未实施堵管,1例切开局部出血,5例他科带入耐药菌者现痰培养显示耐药菌培养转阴;其他患者加强护理后均顺利拔管,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结论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节约社会资源、增强护士职业价值观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传统“标准型”呼吸机湿化管道(A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B组)的病人各30例,观察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病人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时数、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等情况。结果:在呼吸机管道总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在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作用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保证机械通气的质量,操作简单,并能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减少物品的消耗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临床分离株的金属蛋白酶基因,并分析其编码蛋白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Axygen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临床分离株DNA,建立基于金属蛋白酶基因的PCR检测方法,使用BLAST比对基因序列,使用CDD、MEROPS、SWISS-MODEL、CDTree、TMHMM和SignalP 4.1对编码蛋白进行在线分析.结果 在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别检测出M48和S2P-M50家族金属蛋白酶基因RS-MP48和RS-MP50,与已报道的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SN82F48株所携带的基因序列(WP_045785189.1和WP_045786756.1)相似度为100%.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RS-MP48含有1个M48蛋白酶超家族保守功能域和4个跨膜结构,与芽孢杆菌M48肽酶家族、芽孢杆菌锌依赖蛋白酶、铜绿假单胞菌锌依赖蛋白酶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为99%;与链霉菌热休克蛋白和铜绿微囊藻蛋白酶相似度分别为33%和32%;RS-MP50含有2个S2P-M50超家族保守功能域和4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及少量的膜结合区;与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RIP金属蛋白酶RseP同源性最高,相似度为99%,与罗尔斯顿菌属RIP金属蛋白酶RseP和蛋白酶调节因子相似度均为92%,与脑膜炎奈瑟菌和希瓦菌RseA锌金属蛋白降解酶RseP相似度分别为39%和38%.结论 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新病原菌,本研究发现该临床株中存在金属蛋白酶基因,其编码蛋白可能是该类细菌潜在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8.
1病例 2002年7月,我院从1例住院长期卧床患者痰标本中两次同时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酸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综合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析氧气湿化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防范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感染、非感染患者使用后和安装未使用共3组氧气湿化瓶标本和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分别为86.79%和7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装未使用组(3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气湿化瓶和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4.81%和75.38%,两者的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化瓶之间的细菌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培养的细菌耐药率远高于氧气湿化瓶培养的细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定期更换氧气湿化瓶对于防治因其导致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仿生表面湿化防止氧气湿化中微生物传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常规氧疗时氧气加湿和输送过程中微生物的传播规律,寻找杜绝微生物传播的方法,探讨解决吸氧相关医院感染肺炎的方案.方法 对仿生表面湿化和常规入水湿化两种装置中的湿源物质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污染,在加菌后第1~3天的相同时间均供氧20 min,对每个标本瓶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并计数.结果 置入与仿生表面湿化装置连接的吸氧管终端的标本瓶中均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置入与常规入水湿化装置连接的吸氧管终端标本瓶中可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第1~3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分别为低浓度组39.5、52.4、117.3 CFU/ml,高浓度组83.1、125.2、263.2 CFU/ml,大肠埃希菌的计数分别为低浓度组12.9、29.4、37.3 CFU/ml,高浓度组26.5、55.2、65.2 CFU/ml,未检测到白色假丝酵母菌;在与两种装置连接的吸氧管终端榆测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特的仿生学表面湿化装置即使在湿源物质遭到污染的情况下仍可以防止污染细菌随氧气通过吸氧管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这对切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避免与吸氧相关的医院感染肺炎的发生,保让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