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及趋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5年该院AUD值持续快速增长,6年均值为88.53,与国内外医院比较该院AUD值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与国外某院有较大差异,AUD排名前20位药品均来自于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且绝大多数为注射剂.结论 该院明显存在抗菌药物AUD过高,用药过度、集中、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AUD继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04~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AUD 5年间波动较大;三代头孢、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和二代头孢排名AUD前3位;排名AUD前10位的药品均来自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硝咪唑类和喹诺酮类,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国内外医院的比较显示,该院AUD显著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与韩国和美国用药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院可能存在用药过度、用药集中、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等问题;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避免AUD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综合干预下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干预前后骨科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s/100人天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医院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的进行,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由2007年的3.71DDDs/100人天上升至2008年的8.63 DDDs/100人天,2009年达到9.73 DDDs/100人天,第二代头孢菌素2006-2009年的变化趋势为9.68、14.45、16.31、27.07 DDDs/100人天,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下降较多(除头孢曲松外);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也在干预后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1年和2012年所有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1年和2012年的患者分别为41 691例和43 872例,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医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上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上升;两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均以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类为主,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分别为10.88和11.29,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类的使用强度分别为9.22和8.13;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头孢米诺的使用强度均排在前3位,2011年使用强度分别为5.29、4.56、4.74,2012年使用强度分别为5.66、5.10、3.85。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在总体上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还需要出台具体措施,加强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医院整治活动前6个月(2011年1-6月)和整治活动后6个月(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分级制度落实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结果 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64种,剂型97个,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压缩到35种,剂型减少到64个,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由39.43%降至29.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19%降至68.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51 DDD降至51.56 DDD,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48.34%降至27.22%,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00%降低了45.37%,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由57.15%升至89.73%,预防用药时间由129.61 h缩短到55.28 h,微生物送检率由15.40%升至26.7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8%降至25.27%.结论 医院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并认真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明显规范,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4月医院呼吸内科315例出院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率(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4月AUD分别为120.4、163.2、132.7、100.9 DDD;送检率均>70.0%,DDDs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肟.结论 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使用强度与卫生部要求力争<40 DDD相差较大;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作用效果,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整治前(2010年1-8月)、整治后(2011年1-8月)进行分组,对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各临床科室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的AUD为87.19,整治后为51.53,较整治前下降40.90%(P<0.05);临床科室专项整治前DDDs为346 409.80,整治后为168 733.10,较整治前下降51.29%(P<0.01),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林可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等AUD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9.78%、83.33%、50.00%、50.70%、60.02%、67.28%,但全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DDD。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不合理用药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评价十个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剂量过大9例,选药不当12例,疗程过长10例,疗程过短6例,频繁换药6例,剂量过小2例。结论抗菌药物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1-12月门诊部处方3 482张,用Excel表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6%,以口服(94.6%)和单独用药(83.1%)为主。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和头孢拉定胶囊居于用药频度前3位,阿莫西林胶囊和阿奇霉素片药物利用指数(DUI)偏高,乙酰螺旋霉素片、替硝唑注射剂和复方磺胺甲唑DUI偏低。结论 该门诊部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使用率偏高、联用不当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对药品价格及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六个数据库,提取和分析有关集采政策的实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篇文献,大多数文献发现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限定日费用(DDC)明显下降,同类非中选药品的DDC也出现下降。同时,仿制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整体上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对原研药部分国产替代。但是,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药品出现了“量价脱钩”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论: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效果的总结评价,集采政策已经初步达到了其政策预期的效果,建议继续推进低价优质药品均等化,并加大政策宣传和药品质量与价格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宋燕    韩志琰    宋奎勐    窦伟洁    甄天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9,(9):1610-1615
目的 分析山东省抗菌药物的消耗和变动趋势,为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省39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2012-2016年的药品销售数据,采用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和限定日剂量值(DDD)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编码,并对其消耗水平和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比重从16.23%下降到12.3%。抗菌药物消耗量从2012年的856.09万DDDs缓慢增长到2015年的958.47万DDDs后开始明显下降,至2016年消耗量为754.29万DDDs。注射用抗菌药的消耗由423.21万DDDs降低到281.42万DDDs。各年度中,二三级机构抗菌药物的日均费用均高于基层机构,头孢菌素类消耗量一直居于首位。五年间四环素类、青霉素复方类和碳青霉烯类消耗增长较快。结论 近五年山东省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所改善,其中广谱抗菌药的大量使用和碳青霉烯类消耗量增长较快的趋势应当引起重视,二级及以上机构可作为药品费用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从而更合理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入住S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标本,使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U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由2008年的39.3%及27.9%分别增加至2011年的89.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3.3%增加至20.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由68.9%增加至97.5%,阿米卡星由70.5%增加至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亚胺培南(R=0.619,P=0.011)、美罗培南(R=0.644,P=0.007)、头孢哌酮/舒巴坦(R=0.448,P=0.008)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R=0.699,P=0.003)的耐药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米卡星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增加与大量使用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9年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烧伤抗感染治疗用药的变化趋势,为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水平积累经验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平均100例患者每日使用约定剂量(DDDs/100例.d)作为抗菌药物使用量的观察指标,对烧伤病区1995-200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统计同期病原菌不同革兰染色类型所占比例,作为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参照。结果9年来烧伤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无明显增加的趋势,2003年含酶抑制剂类药物取代氨基糖苷类药物成为使用量最大的抗菌药物;1995年后革兰阳性菌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2003年已超过革兰阴性菌。结论烧伤病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了有效的总量控制;今后应重点加大对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院政策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2011年3-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剂量,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医院政策干预下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2010年同期下降3.99~12.17DDD,临床科室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为74.68,比2010年同期AUD78.1有所下降.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抗生素药品消耗情况,为农村地区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促进工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按随机抽样原则在山东省3县区9所乡镇卫生院收集2009—2011年的药品出库资料,通过ATC/DDD方法对抗生素类药品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及二者的年平均增长率(AARG)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DDDs排名前20位药品的日均费用(DDDc)情况。结果 2009—2011年抗生素类药品销售金额和DDDs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92%和3.76%;各年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销售金额均居首位,其AARG为11.46%,而DDDs各年均居首位的是广谱青霉素类,其AARG为10.67%;抗生素类药品的DDDc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和头孢氨苄是乡镇卫生院最常使用的抗生素药品。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抗生素销售金额呈现下降趋势,但用药频度仍然呈现增长趋势,且广谱类抗生素是乡镇卫生院使用最主要的抗生素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规范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定外科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结果 术前30 min~2 h给药干预前为55.6%、干预后为95.5%;术后用药干预前平均6.8d、干预后2.7d;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由于预前43.98%提升至干预后的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干预对规范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作用且效果满意,但机制方法仍需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18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政策干预效果并发现问题,为指导下一步政策干预提供方向。方法 通过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收集2011-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18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从品种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金额和DDDs序号比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减少129种,减幅最大的药物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和DDDs在2011-2012年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24.98%和15.92%,后又呈增加趋势,其中消耗金额回升较快。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不同年度品种数量、消耗金额和DDDs各维度占比均最高,平均占比分别为25.85%、38.80%和46.35%。2011-2015年,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氨曲南)抗菌药物消耗金额逐年升高,增长率从12.20%上升到22.53%,美罗培南消耗金额占比稳居全体抗菌药物金额费用第一位,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8.23%,从2013年开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稳居第二位,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4.93%。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稳居各年度DDDs消耗占比前两位且有继续增加趋势,2015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9.04%和5.91%。各年度不同类别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与DDDs排序比平均值最大的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40),最小的是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氨曲南)(0.39)。结论 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实施后,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和用药频度控制有效果,但是金额控制比较乏力。头孢菌素类是三级医院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加重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