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96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9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0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9.2%(P<0.05);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1.7%、14.2%和10.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1.3%、7.5%和6.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80.0%,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2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率<3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医护人员防治VAP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VAP的299例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密闭式痰液收集器采集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遵照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0-2011年折点判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结果 313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出3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最高,占75.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7.3%,真菌占7.6%;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占17.0%、14.9%、1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1.6%、27.6%,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4.8%,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3.7%;ICU VAP检出的病原菌均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应逐条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和医院内耐药细菌流行的预警机制,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提高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左氧氟沙星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完成30例临床病例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d。结果 痊愈率为53.33%,有效率为70.00%,细菌清除率为76.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患者191例,发生VAP 51例,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株,占72.6%,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17.9%,真菌8株,占9.5%,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2%、13.1%、9.5%、7.1%;APACHEⅡ评分高、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昏迷、使用皮质激素、患糖尿病、应用制酸剂及广谱抗菌药物≥3d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ICU层流病房与普通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确诊的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通病房与层流病房条件下VAP前5位的病原菌均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其构成比分别为普通病房12.83%、5.13%、28.21%、28.21%、6.41%,层流病房22.99%、14.98%、14.98%、12.83%、6.42%;层流病房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率增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仅有约20.00%,但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可达90.00%;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敏感率,为74.42%;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革兰阳性病原菌,万古霉素、利奈唑脘、替考拉宁对其具有100.00%的敏感性。结论层流病房对ICU内VAP病原菌谱不产生影响,但构成比发生变化,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成为VAP首位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的106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81‰,低于对照组的3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加强医院感染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合干预措施对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组合干预措施对上海市二、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对上海市67所二、三级医院176个ICU中发生VAP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分为3个阶段:基线调查、过渡期和干预期,VAP组合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半卧位、采用消毒剂进行口腔护理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宣教和督查,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收集ICU出入院患者例数、基本信息、住院天数、接受机械通气天数(VDs)和VAP发病等资料,比较干预前、后VAP发病率,评价组合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资料463 208例,监测ICU住院天数为2 535917 d,累计使用机械通气日695 185 d;基线调查阶段,VAP发病率为每千VDs 23.4例,实施组合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2009-2012年为每千VDs 14.3例,RR=0.61 (95%CI 0.59~0.64),RD=9.1(95%CI 8.3~9.9).结论 在ICU中施行VAP组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35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18.8%;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65.6%,革兰阳性菌25.4%,真菌9.0%;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7d、应用制酸药物、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用及留置胃管是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1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IS评分.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气管切开、昏迷、住ICU≥5d、机械通气≥4 d、使用镇静剂、使用激素、留置胃管与VAP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组APACHEⅡ评分(21.8±7.4)明显高于非VAP组(1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例VAP患者中共分离出1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占63.4%,革兰阳性菌35株占21.3%,真菌25株占15.2%,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VAP感染的指标,导致VAP的各种病原菌普遍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临床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VA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 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0.61%,真菌占7.88%;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NICU应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7.50%;30例患者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9.51%,真菌10株占12.2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31.71%、15.85%、14.63%、12.20%、10.98%,>2种细菌混合感染10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年龄大、营养不良、应用镇静剂及制酸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困难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痰培养结果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NICU机械通气时间≥2d的患儿816例进行监测,分析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98例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3%;气管插管、胎龄<37周和机械通气时间>7d是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个因素有关,临床应重点观察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ICU(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控制VAP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PICU2008年1-12月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持续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VAP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32例,其中发生VAP 33例,发生率为25.0%;分离到病原菌1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前肺炎(OR=0.07,P0.001)、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 d(OR=4.58,P0.05)、重复插管(OR=3.68,P0.05)、外科手术(OR=3.74,P0.05)为V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ICU患儿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应加强PICU的VAP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为V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综合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VAP发生率、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等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2 244例住院患者中使用呼吸机1 484例,呼吸机使用率66.13%,发生VAP136例,发生率9.16%;经趋势χ2检验,呼吸机使用率从护理干预前的60.24%上升至干预后2012年的71.36%,逐年上升(χ2=20.041,P<0.001),VAP发生率从护理干预前的14.86%下降至干预后的5.14%,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检出的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构成比亦呈下降趋势。结论在病区布局合理的基础上,改进口腔护理、气道管路护理措施可控制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VAP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于NICU治疗的新生儿161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VAP患儿病原菌耐药性及发生VAP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VAP新生儿64例,发生率为39.75%,检出病原菌66株,均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等的耐药株数较多,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较多,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少。出生体质量、住院治疗时间、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是NICU新生儿发生VAP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min后Apgar评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是VAP的高发群体,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地诊断、合理地治疗和有效地干预,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专科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新生儿和儿童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后发生VAP的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入院主要诊断和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相近且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后未发生VA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配比秩和检验分析住院费用的组间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3d和6d(P<0.001),住ICU时间分别为24d与14d(P<0.001);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中位值为90 222.0元,高于对照组的48 386.3元,病例组平均增加住院费用41 835.7元,病例组和对照组费用中位值相差较高的费用类型主要为治疗费、药费、检查费和化验费。结论 VAP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认真做好干预措施可预防住院患儿VAP的发生率,以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护理部实施管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 对ICU护士进行预防VAP循证护理的认知调查后,分析原因,开展预防VAP循证护理的专业培训、并完善相关护理指南、建立操作规范、制定质量评价标准、纳入护理部对ICU的质量管理专项项目.结果 护理部实施干预后,预防VAP的循证护理措施成为机械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护理项目,VAP发生率与上机时间在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部实施管理策略能强化预防VAP的循证护理,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份VAP的病历资料,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病原菌种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对感染MRSA的患者用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结果共分离出2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7株,占75.32%,革兰阳性菌53株,占22.55%,真菌5株,占2.13%;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0.21%、22.13%和21.70%;MRSA 43株,检出率为84.31%,43株MRSA患者去甲万古霉素治疗23例,万古霉素治疗20例,去甲万古霉素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4%,总有效率为60.87%,万古霉素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死亡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菌学疗效显示,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组的清除率分别为88.89%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MRSA感染率较高,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19.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山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对中山医院6个ICU进行前瞻性监测,感染控制人员在各ICU收集入住ICU的病例资料≥2次/周,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宣教和培训、氯己定口腔护理,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床头抬高30度等;统计分析和比较VAP的季度发病率.结果 共监测28 533例ICU病例,入住ICU为122 098 d,呼吸机使用率0.32%,发生VAP 481例;VAP发病率平均为12.16例/1000通气日,VAP的死亡率为8.32%,平均延长ICU住院时间14.2 d;通过综合干预措施,VAP发病率从24.57例/1000通气日(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降至5.34例/1000通气日(2009年1-12月).结论 虽然医院VAP发病率仍高于美国,但是近年来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已使VAP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高危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入科时无肺部感染且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记录每例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VAP的危险因素及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93例患者中,VAP组42例,发生率为45.2%,死亡27例,死亡率为64.3%;未发生VAP组死亡18例,死亡率为3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使用和鼻胃管留置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或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VAP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机械通气尤其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加强护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