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感染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5月在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救治的1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患者资料,采集患者血标本、蜱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 SFTS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肌肉酸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牙龈持续出血,急性期WBC、PLT呈进行性下降,转氨酶、心肌酶谱异常升高,患者血标本经检测SFTSV核酸阳性,并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4只蜱经检测均为阴性。患者发病前无外出史和类似病例接触史,也无明确的蜱叮咬史。结论 SFTS病情重,常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本土疫源性可能大,除了蜱叮咬和接触传播途径之外, SFTSV还应存在其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董冬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01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常用的措施如下。1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的建立(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与消毒隔离措施。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毒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蜱虫叮咬,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密切接触患者传播。临床上需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消毒隔离工作。本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通过实施接触、血液、体液、虫媒等隔离措施,无并发症发生,未发生二代病例,也未传染给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本文调查分析提高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更好防治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一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例患者有明确的蜱咬伤史,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分析降低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居住于农村山区,有蜱虫接触史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6.
7.
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妇产科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加强妇产科产房工作人员自身防护;产房环境卫生管理;产房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产房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二次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发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两次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该患者第1次发病,发热持续时间长、临床病情重、病毒载量高、病程长;第2次发病,热程短、自觉症状轻、病毒载量低、恢复快,表明机体对SFTSV已有一定免疫,但再次感染时血清ALT、AST、LDH、CK较第1次明显升高.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重复感染使机体产生免疫的同时有变态反应的参与,极其类似郭霍现象(Koch phenomenon);该患者两次感染时间间隔不到2年的时间,提示SFTSV发生变异或存在多个血清型可能,或者SFTSV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10.
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性以及预防措施,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状况.方法 收集2005年6月-2012年6月120例行化疗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对医院感染率、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及护理预防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肺癌患者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为48.33%;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口咽部、泌尿道及胃肠道等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占50.00%;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2.41%,革兰阳性菌12株与真菌4株,分别占20.69%与6.90%;多数病原菌对青霉素、林可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护理预防前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的痰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 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感染预防原则,做好人员、环境、物品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及预防锐器伤.结果 通过预防措施,规范了门诊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流程,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加强门诊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病区建立以护士长为主的护理感染管理小组,在病区日常工作: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技术、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不同层次人员的感染知识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感染资料的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实行感染预防、监控.结果 护理感染管理小组按管理流程体系进行管理,重视感染工作的安全性和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全科感染工作氛围,感染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落实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飞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环节管理.方法 对血液透析的房屋布局、流程、环境、制度、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结果 抓好血液透析各个环节管理,从房屋布局、标准化流程、清洁环境、管理体制、消毒隔离、有效监测、职业防护等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三级质量监控网对重点环节进行督查,严把质量关,可以有效防止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血液透析各个环节的管理,能最大限度降低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控制策略,为降低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定期对科室感染进行检测,重新整理和制定工作流程及标准,定期不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等;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核医学科的物体表面、分装室空气、注射室、制备室、外用消毒剂安尔碘以及医务人员手等样本进行采集,并送微生物室进行标本培养,比较科室感染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科室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改进前,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安尔碘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89.39%、84.85%、78.79%、100.00%,改进后分别为95.45%、100.00%、96.97%、100.00%;科室空气培养、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消毒剂安尔碘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医学科细菌检测、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和感染控制标准、加强工作人员无菌操作意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核医学科注射环境和配制核素药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指导临床控制和治疗泌尿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1-2013年泌尿外科患者868例,对其中92例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0.60%;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占39.13%,其次为生殖系统、手术切口、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23.91%、17.39%、13.05%;共分离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36.73%,革兰阴性菌62株占63.2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乙酰唑胺的耐药率<6.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土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4.0%;患者年龄大、进行手术、住院时间长、应用导尿管、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和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是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且病原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66例泌尿外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判断,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采集血液、尿液及痰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对培养后检出的病原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106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2例,其中尿道插管感染37例、手术伤口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为3.9%;4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中共送检标本140份,检出9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4.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2株占68.9%,革兰阳性杆菌为22株占24.4%,真菌6株占6.7%,排名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2.2%、11.1%、11.1%、11.1%、7.8%;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有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及头孢匹肟有较强的耐药性;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以及伊曲康唑敏感.结论 医院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结构,更好地预防及控制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隔离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在手足口病隔离病区,通过分区隔离,重视病区设施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全员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督促病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落实到位.结果 共收治的77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未出现疾病间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播散,也未出现其他季节性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患者介入手术后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对介入科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标本240份,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98.3%,总合格率为99.6%.结论 介入科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由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743株,标本来源以痰、创口分泌物和血液为主,分别占68.5%、15.3%及4.7%;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ICU、神经外科,各占24.9%及11.8%;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总耐药率为20.6%和7.9%,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3.0%、59.2%、59.8%、65.1%、65.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非常严重,应加强对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