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模型构建,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9月-2022年9月九江市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5例ERC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29例),未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206例)。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29例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共检出4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占比分别为18.37%、81.63%,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4.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方程模型:Logit(P)=-2.078+糖尿病×0.897+术后胆汁引流不充分×0.93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3.0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CI:0.821~0.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旨在改善ERCP手术的临床预后。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1月86例行ERCP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后行ENBD,对照组术后未行ENBD,比较两组ERCP术后胆管感染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胆管感染分别为2、4例,感染率分别为4.3%、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例单纯性胆管炎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单纯性胆管炎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分别行开腹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其中2例治疗无效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管感染,对于存在ERCP术后胆管感染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1年6月钦州市中医医院153例行ERCP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统计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患者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8例,发生率为11.76%。1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共分离出20株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6株(占80.00%),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0.00%)。糖尿病(x1)、结石直径(x2)、胆道梗阻位置(x3)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x4)是造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 <0.05),胆汁引流充分(x5)则是保护因素(P <0.05)。最终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为Logit(P)=2.216x1+2.219x2+3.343x3+1.659x4-2.361x5-2.668。模型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结论 ERCP术后胆道感染风险较高,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糖尿病、胆道梗阻位置、Oddi括约肌功能以及胆汁引流不充分均与ERCP术后胆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胆道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集胆道感染组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分型。结果 胆道感染组患者中胆道高位梗阻、ERCP手术时间>1 h、术后胆汁引流不畅、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ERCP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低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高位梗阻、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ERCP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4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52.2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8株,不产ESBLs菌5株,两者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碳青霉烯类均完全敏感。产ESB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13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的标本,将分离培养的病原菌依据NCCLS指定的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按照NCCLS 2005年版。结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来源分布中,胆汁38株占26.03%、胰液30株占20.55%、消化道23株占15.75%、尿液16株占10.96%;共分离出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占43.84%,革兰阴性菌82株占56.16%;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5.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也均<5.00%。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当临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1 64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执行。结果 1 644例ERCP患者发生胆道感染66例,感染率为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70.89%、革兰阳性菌23株占29.1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60.00%~70.0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0。结论 ERCP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68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种,观察组(34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适当改变操作技术环节,对照组(344例)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中行Oddi括约肌切开者所占比例为12.21%,胰管多次显影者所占比例为15.41%,多次插管者所占比例为11.63%,均低于对照组(22.97%,28.49%和14.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29,x2=17.172,x2=19.046,P<0.05).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者所占比例为14.24%,大于对照组(1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结论 行Oddi括约肌切开、胰管多次显影以及多次插管均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进操作环节能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胆汁需氧菌及其药敏分析。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85例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胆汁标本取自ERCP术中,根据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同时对需氧菌进行药敏与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胆汁培养阳性62例,阴性23例,阳性组患者血象异常例数高于阴性组(P<0.05);共检出需氧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7株占25.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以及替考拉宁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替加环素较敏感;肠球菌属主要检出耐药基因为ant(4c,4d)、aac(6c)/aph(2d)、ant(2d)-Ⅰ、TEM、aph(3c)-Ⅲ;大肠埃希菌主要检出耐药基因为TEM、aac(6c)/aph(2d)、ant(6)-Ⅰ。结论 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胆汁需氧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测到的病原菌大多具有多药耐药性,药敏试验分析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治疗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生的青睐。我院自2002年3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检查各种胰胆疾病322例,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病例进行了微创治疗。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药性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ERCP术中胆汁微生物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道感染CRE的耐药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 107例行ERCP术后共检出病原菌535株,肠杆菌目细菌占60.9%(326/535),CRE占4.3%(23/535);CRE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CRE菌株(P<0.05);所有菌株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耐药基因;blaNDM检出占60.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完全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胆石相关性胰腺炎、手术时间≥60 min、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使用史是ERCP术后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ERCP术后胆道感染CRE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以改善预后;CRE的主要酶型blaNDM对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ABP患者在人院72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剖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行剖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2%)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门诊换药室的特殊性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感染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各项因素,制定并加强制度管理,强化环境管理,规范各项操作,针对患者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 忽视手卫生、环境污染、不规范伤口处理等,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制度与环境的管理、操作过程的管理等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换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从管理入手,重视环境管理,规范并强化各项操作及过程管理的干预,是预防治疗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制定相关的医院感染干预对策.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最新版本.结果 712株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居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各占40.6%、31.9%、10.9%;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MRSA检出率为60.9%,MRCNS检出率为61.2%.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力度,遏制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16.
颅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1年9月~2004年8月,收治的1488例颅脑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88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2例次,感染率为6.18%,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颅内感染最常见,分别占44.57%和28.26%;高龄、急诊、术前长住院日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脑出血患者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颅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害大,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9369份住院病历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4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5.19%,感染部位上呼吸道271例占55.8%、下呼吸道107例占22.00%、泌尿道46例占9.46%、胃肠道33例占6.79%、皮肤软组织10例占2.05%、手术切口6例占1.23%、其他13例占2.67%;年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剂、激素、滥用抗菌药物、糖尿病、血液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总管结石(CBDS)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胆囊炎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行ERCP术的186例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组(n=35)和非急性胆囊炎组(n=15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检测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检测IL-6基因rs1800795(-174G/C)、rs1800796(-572G/C)和rs1800797(-597G/A)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胆囊炎组患者术后3 d和7 d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高于非急性胆囊炎组患者(P<0.05),IL-6基因-572C/G位点基因型CC、CG和GG分布频数与非急性胆囊炎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等位基因C的频率低于非急性胆囊炎组(P<0.05);术后7 d血清IL-6(OR=1.964,P=0.020)、TNF-α(OR=1.931,P=0.031)、CRP(OR=1.939,P=0.028)和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OR=1.908,P=0.038)均为影响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3 d和术后7 d,IL-6基因-572C/G位点基因型为CC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低于基因型为CG+GG患者(P<0.05)。结论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与CBDS患者ERCP术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有关,是影响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病房2010年6月-2012年6月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526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1%;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62.5%和15.6%,其次为泌尿道占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75岁、住院时间>30 d的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P<0.05).结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年龄、住院时间是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