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的对策,从而为临床中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对120例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5.4%、26.2%、15.4%、13.0%、10.0%.结论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多药耐药菌感染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规范用药,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多药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病原菌感染的菌谱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做好多药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工作.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了36例多要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现将我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寻求预防控制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2月40例骨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发生感染的患者主要为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的妇女和老年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尿道、血液和伤口,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占35.0%、尿道感染6例占15.0%、血液感染9例占22.5%、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27.5%;引起感染的多药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占20.0%、22.5%、25.0%、15.0%、17.5%;经综合性治疗后,36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90.0%。结论骨科治疗过程中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等,为此科室应重视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管理和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多药耐药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某院2009年11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变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针对不同感染部位分别采取痰、咽拭子、尿、分泌物、引流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5 016例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标本16 802份,送检率47.98%;分离病原菌5489株,检出率32.67%,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663株,占12.08%;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89%;663株多药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569株占85.82%,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42.99%、21.27%、11.01%;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4株,占14.18%;标本类型以痰标本为主,占51.28%,其次是尿液标本,占20.21%;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最多的科室是ICU,占24.59%、其次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分别占18.10%、9.50%、9.05%、6.79%.结论 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要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职能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多药耐药菌知识的培训、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的督导检查;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和临床的沟通合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临床科室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分析小儿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1年1-12月小儿内科住院患儿中收集多药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小儿内科共有20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23株,占59.1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共54株,占25.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30株,占14.42%;耐亚胺培南恶臭假单胞菌1株,占0.48%;社区感染202例占97.12%,医院感染6例占2.88%.结论 加强多药耐药菌知识培训教育、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管理、注重标准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健康宣教等管理,是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多药耐药菌发生、防止多药耐药菌医院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多药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创伤性诊疗方法的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必须切实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内部防控和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病原学送检,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根据要求检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并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送检样本共计4 294份,阳性标本为969份,占22.56%,共检出多药耐药菌188株,多药耐药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6.38%,其次为MDRAB为12.23%;MRSA为10.63%;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一直较高,MDRAB主要集中在ICU,产ESBLs大肠埃希菌集中在内科系统;MDRAB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均呈现高耐药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敏感;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对庆大霉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结论临床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从各个环节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监测并定期分析多药耐药菌分布、耐药率等数据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落实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遏制MDRO的传播保障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12月广西境内中部、北部和西部的7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MDROs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目标细菌465株,其中MDROs 202株,占43.44%;MDROs中革兰阴性菌184株占91.09%、革兰阳性菌18株占8.91%;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共100株占49.50%。结论多药耐药菌发病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MDROs感染高发科室是ICU,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血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医院管理年实施评价细则>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自2009年开展了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呼吸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370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易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2种并发症、住院天数>20 d、使用抗菌药物>20 d、糖皮质激素使用>20d、有侵入性操作是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危险性最高(OR=6.768),其余依次为有侵入性操作(OR=5.439)、住院天数长(OR=5.018)、有多种并发症(OR=4.620)、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814)、高龄(OR=2.932).结论 呼吸科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ICU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性,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对ICU2011年1-12月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进行调查,统计前5位多药耐药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回顾性总结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结果 ICU全年多药耐药菌平均感染率为16.56%,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为12.49%,导尿管感染率次之为3.1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最低为1.86%;居前5位多药耐药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奇异变形菌4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6株;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使ICU的2次多药耐药菌感染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三、四季度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也分别由一、二季度的25.65%、17.07%下降至13.95%、9.46%.结论 环境格局的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开展连续的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控制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手术部位感染(SS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制定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细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3株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6%,革兰阳性球菌占36.1%,真菌占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5.8%、23.0%;病原菌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4.9%.结论 务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可能引起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89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62%;以肺部感染(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居首位,为30例,占60.00%,其次为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占20.00%、12.00%;高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季节、创伤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抑酸剂及激素比例高、住院时间长(P<0.05),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护理干预的策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医院ICU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种类、数量、感染部位。结果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367株多药耐药菌,位居前3位细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42.51%、29.70%、8.45%;多药耐药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284株占77.38%,其余部位依次为血液、器官/腔隙、切口、导管、泌尿道、肠道,分别占9.26%、4.90%、4.09%、2.18%、1.91%、0.27%。结论采取完善耐药菌监测机制、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进行教育培训、保障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5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32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率为7.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66%,其次为泌尿系统和胃肠道,分别占13.63%和12.12%;在并发症、心功能、患者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使用过预防性的抗菌药物、是否使用过抑酸药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基础情况,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结核病重症监护病房(TICU)的多药耐药菌(MDRBs)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防范MDRBs的出现.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1年6月TICU81例MDRB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MDRBs的分布和检出部位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在81例MDRBs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55例,占67.90%; APACHEⅡ评分为20~30分48例,占59.26%,血清白蛋白<30 g/L 66例,占81.48%;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分别占34.57%、29.63%、27.16%;具有4、>4、3、2种侵入性操作者分别占37.04%、30.87%、24.69%、7.40%;细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47株占58.0%,革兰阳性菌18株占22.2%,真菌16株占19.8%.结论 TICU中MDRBs感染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多见,病情危重,且存在侵入性操作多、反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MDRBs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9212例产妇,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产科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9212例产妇中发生感染312例,感染率为3.4%;发生感染最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4.6%,其次是手术切口、泌尿道、下呼吸道、胃肠道及生殖道,分别占27.6%、10.9%、10.3%、8.3%及6.7%.结论 免疫力下降以及较少活动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剖宫产术后导尿留置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医务人员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提高产科患者的抵抗力以及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产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探讨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妇产科实施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0例作为观察组,按1∶1选择无切口感染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检验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共12项(P<0.05),包括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夏季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心理准备不充分、主刀医师年资低、急诊手术、切口长、术中失血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是否实施康复教育,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5个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心理准备、术后康复教育均不充分(OR=3.72、3.57、3.24、2.98、2.58).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以减少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