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为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对医院新生儿病房2009年2月-2011年4月机械通气>48h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28.83%;出生胎龄越小,Apgar评分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方式更易发生VAP;新生儿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新生儿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应加强主动监测,提高预防意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控制降低重症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根据前瞻性调查结果,在2008年7月~2009年6月具有针对性地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ICU病房应用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病率,并研究患者使用呼吸机危险因素与VAP之间的关系。结果2008年7月~2009年6月ICU病例感染率35.8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5.77%o,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外源性致病菌进入和内源性病原菌易位与VAP发生有直接关系。结论采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目标性监测,发现VAP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综合ICU使用机械性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采取一系列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 23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3例次,例次感染率14.03%,例次千日感染率为24.04‰,患者ASIS评分3.82分,根据ASIS法调整后患者例次千日感染率为5.11‰;呼吸机置管总天数为6 071d,发生VAP 113例次,2010年VAP的例次千日感染率为27.27‰,采取干预措施后2012年下降至13.70‰;2010-2013年患者ASI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患者191例,发生VAP 51例,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株,占72.6%,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17.9%,真菌8株,占9.5%,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2%、13.1%、9.5%、7.1%;APACHEⅡ评分高、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昏迷、使用皮质激素、患糖尿病、应用制酸剂及广谱抗菌药物≥3d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降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SICU医院感染监控人员负责对S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监测,针对监测结果,修订控制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强调过程监控。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1年多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从2008年(4-12月)的31.93‰下降至2009年(1-12月)的21.48‰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7.81,P=0.00)。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我国重症监护病房(ICU)首次监测呼吸机相关事件(VAE),了解VAE在我国的适用性、发生率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9月某院中心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MV)2 d的患者进行VAE目标性监测,统计VAE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VAE分组,对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患者1 004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住院日为13 795 d,发生VAE307例次,例次发生率为30.58%,日发生率为22.25‰。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VAE患者较无VAE的MV患者:住ICU时间和MV时间延长,出ICU时病死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E分别是住ICU时间、MV时间和出ICU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VAE的判断指标基于MV参数,更客观、准确。VAE在ICU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很可能带来更差的临床预后,在我国大型医院综合ICU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延长了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并增加了病死率.VAP根据其发生时间可分为早发性VAP(E-AP)与晚发性VAP(L-VAP),但划分天数无统一规定,美国胸科协会2005年的指南推荐,早发性VAP (E-VAP)与晚发性VAP(L-VAP)的划分天数为4d,机械通气时间≤4d为E-VAP,>4 d为L-VAP. 1 VAP的危险因素 1.1 口咽部细菌定植与气管插管 口咽部细菌定植为VAP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任玲等报道40例口咽部微生物定植中有52.72%发生了V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管和支气管上皮黏膜完整性丧失,黏膜清除能力下降,气管插管使定植菌接种于肺并发生增殖.Sivent等[4]研究显示,100例头颅外伤患者中,68.0%患者气管插管<24 h发现气管内有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这是引起E-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对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目标性监测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后使用机械通气>48 h患者,以2011年1-12月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为干预组后,采用集束化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通过集束化干预后,床头抬高30~45度、声门下吸引、手卫生、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干预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40%,干预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68‰,经卡方检验,干预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共纳入159 677例患者,ICU床日数为876 401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16.3‰;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3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2.3‰;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8%、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4.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NHSN数据比较相仿,呼吸机的使用率略低于NHSN公布的数据,但VAP的发病率却远高于NHSN的数据,需重点加强预防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综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并进行综合感染分析,为临床预防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38例患者,对其206份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份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68株,革兰阳性菌占42.2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6.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3.10%;革兰阴性菌占30.9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0.71%、鲍氏不动杆菌占10.12%;真菌占26.79%,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8.4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2005年1月一2010年11月在儿科住院的25例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作气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同时作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57.1%,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秆菌;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35.B%,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真菌2株,占7.1%.结论 VAP 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真菌也不容忽视;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8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9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60.20%;死亡25例,病死率为42.37%。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1.25%,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结论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有关,减少细菌吸入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VAP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响VAP相关因素、VAP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80例患者合并VAP90例,发生率32.14%;90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0株,占61.54%,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3.08%,真菌20株,占15.38%;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长、平卧位置、APACHEⅡ评分高;发生VAP患者的死亡率为18.89%,高于未发生VAP的4.21% (P<0.05).结论 VAP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对于VAP治疗抗菌药物采用降阶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0年3月一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循证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策略,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其中循证组提出问题并循证原因,制定护理策略,观查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发生率为27.4%,循证组发生率为6.0%,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AP的106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VAP发生率为41.57%,培养出细菌1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7株,占57.75%,革兰阳性杆菌33株,占28.45%,真菌16株,占13.80%;培养出的细菌前5位分别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8株,鲍氏不动杆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结论 VAP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普遍较高,应根据病原学分析,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60例,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相关因素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0例,发生率为31.25%;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是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高(OR=4.56)、机械通气时间长(OR=3.23)、头部仰卧位置(OR=3.02)、年龄大(OR=2.98)、应用抗酸剂(OR=2.23).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61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资料,按是否感染VAP分为VAP组21例和非VAP 40例组,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分析影响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 21例,发病率为35.1%;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菌最高43株占70.0%,革兰阳性菌37株占30.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期使用制酸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20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30 d)、侵人性操作、APACHEⅡ评分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最大(OR=8.672),其余依次为使用制酸剂(OR=7.973)、机械通气时间(OR=7.047)、高龄(OR=5.428)、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5.176)、COPD(OR=4.720)、APACHEⅡ评分(OR=4.038).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