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346例新生儿,分为血流感染组145例和血培养污染组201例;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血培养分析,比较血流感染患者与血培养污染患者TTP的差异,计算TTP对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调查1 345例新生儿,其中346例新生儿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阳性率为25.72%;血流感染组新生儿的TTP为(9.35±4.53)h,血培养污染组新生儿的TTP为(17.45±7.69)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方法,以TTP≤12h为折点,可有效的鉴别诊断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培养报阳瓶数在鉴别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培养结果为CNS的住院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标准判断阳性培养是否血流感染或污染,借此评价血培养报阳瓶数在CNS血流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NS阳性血培养中78例系CNS引起的菌血症,占21.1%,212例则由CNS污染造成,占57.3%,80例临床意义不明确,占21.6%;以双套4瓶血培养中的CNS阳性瓶数进行判断,1瓶阳性判断为血流感染30例,占38.5%、2瓶12例占15.4%、3瓶20例占25.6%、4瓶16例占20.5%;根据双套血培养中不同阳性瓶数来判断由CNS引起的菌血症的阳性预期值分别为1瓶16.3%、2瓶30.0%、3瓶50.0%和4瓶61.5%。结论虽然血培养报阳性瓶数单独作为鉴别诊断CNS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指标具有不稳定性,但与患者的临床其他指标相结合,其对早期识别阳性血培养为污染菌或感染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攀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55-1256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儿童血液培养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与污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5月-2013年9月所有血液培养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患儿的病例资料,将病例分为血流感染组及污染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阳性结果报警时间(TP)、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判断降钙素原的鉴别诊断性能。 结果共62例纳入研究,血流感染组(n=27)患儿的月龄、性别比、CRP、TP与污染组(n=3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感染组的PCT水平高于污染组(p<0.001)。PCT鉴别血流感染组及污染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5.2%、85.7%、85.5%,最佳截值为0.295 ng/ml。 结论PCT对于鉴别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与污染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感染指标分析为血培养患者血流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按照CLIS《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批准指南》进行操作,对阳性血培养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并对阳性血培养标本临床分布特征和其感染指标PCT、CRP、ESR、IL-6和NEU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2015年16 821份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为6.00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阳性率分别为3.48%、2.37%、0.12%,污染率为0.15%。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平均培养时间分别为(23.37±14.03)h、(16.66±13.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1,P=0.026)。感染指标对血流感染诊断价值ROC曲线AUC排序为NEU百分比PCTCRPIL-6。结论阳性血培养结果证实患病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引起,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平均培养时间有差异,且感染指标NEU百分比对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ROC曲线评估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同时进行降钙素原,血培养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350例患者的结果,并用ROC曲线对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PCT值为32.97 ng/ml±56.09 ng/m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血清PCT值5.74 ng/ml±22.9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灵敏度为0.624,特异度为0.847,阳性似然比为4.08,阴性似然比为0.44,PCT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72 ng/ml。结论PCT是较好的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优于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CRP等炎症参数,临床应用PCT诊断血流感染的同时最好结合血培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测定在新生儿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患儿82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同一时段新生儿血培养阴性患儿53例,作为非血流感染组。用SPSS 19.0软件比较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差异,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PCT水平在新生儿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新生儿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之间血清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面积为0.826,以0.445 ng/ml作为诊断的cut-off值时,血清PCT水平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1.7%。结论血清PCT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血流感染较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175例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血培养阳性组、阴性组和污染组与PCT浓度的关系,比较血培养阳性组内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假丝酵母菌组PCT的阳性率,分析不同PCT水平组间细菌的检出率。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水平高于阴性组和污染组(P0.01)。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假丝酵母菌组PCT阳性率分别为84.1%、61.5%、62.5%,革兰阴性菌组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及假丝酵母菌组(P0.01)。不同PCT水平组间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作为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检测,结合血培养结果能更有效地提高诊断率,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未成年人,包括新生儿(28d)和儿童(16y),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血流感染(BSI)及污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血培养分离菌为CoNS的160例病例(新生儿45例,儿童115例),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污染组,并对两组的TTP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TP对CoNS BSI或污染鉴别诊断的最佳分界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新生儿感染组与污染组的TTP分别为(17.32±5.96)h和(21.17±5.2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0,P=0.032),儿童感染组与污染组的TTP分别为(20.72±7.70)h和(26.20±13.20)h,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0,P=0.014);根据ROC曲线,TTP17.67h可作为鉴别新生儿BSI和污染的最佳分界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4,灵敏度为71.00%,特异度为85.10%,TTP17.35h可作为区分儿童BSI和污染的最佳分界值,AUC为0.67,灵敏度为31.50%,特异度为97.60%。结论 TTP对新生儿CoNS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准确度为中等,对儿童诊断效能为较低,但特异度均较高,对于鉴别未成年人CoNS血流感染和污染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兴 《医院管理论坛》2014,(1):26-27,50
目的查找和分析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方法对201O年1月-2012年12月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危急值项目三年来的报告例数大多呈增长态势。报告最多的前五个项目依次为:血K、血糖、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培养。危急值标本出现最多的前5位科室为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报告例数占总数的61.8%。危急值记录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最低的二个科室分别为急诊科和门诊,均不足80.0%。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记录不及时不规范。结论应加强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业务培训和考核,持续改进危急值的报告和临床规范应用是增强诊断和治疗针对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所致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各科病房送检的血培养结果为葡萄球菌属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和TTP。将所收集病例依据临床体征、检验结果等特征分为SA组、CoNS污染组、CoNS感染组,其中SA组依据耐药特征又分为甲氧西林耐药组(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组(MSSA组),分析TTP对不同组病例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共收集葡萄球菌属阳性患者临床资料921份,其中CoNS污染组(n=596)、CoNS感染组(n=259),MSSA组(n=36)和MRSA组(n=30)。TTP在CoNS污染组、CoNS感染组、MSSA组与MRSA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TTP cut-off值为20.95h时预测CoNS感染和CoNS污染的灵敏度为0.93,特异性为0.90;15.55h预测SA感染和CoNS感染的灵敏度为0.70,特异性为0.82;14.70h预测MRSA和MSSA的灵敏度为0.80,特异性为0.92。结论 TTP对于早期判断葡萄球菌属菌血症的存在与否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善ICU血培养送检质量,提高病原菌检出率,降低污染率,更快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方法 2010年3-5月医院感染控制医学部以ICU为试点,通过科内教育、定期反馈、行政推动等手段开展血培养送检质量改善计划,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0年7-12月ICU血培养送检率为66.4%,显著高于2009年7-12月的38.6%;ICU血培养在培养标本中的构成比由2009同期的26.9%,上升至51.6%;2010年下半年双套或3套血培养送检率为63.5%,显著高于2009年的34.5%;2010年下半年ICU血培养污染率与2009年同期相比显著降低,由2.7%降至1.6%,阳性率显著升高,由6.3%上升至10.9%;导管血的送检比率显著上升,2010年7-12月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63例,比2009年同期增加200.0%.结论 通过开展血培养质量改善项目,有效地改善了ICU血培养的送检质量,降低了血培养的污染率,提高了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率,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61例血培养阳性病例的临床诊断及特征,探讨常用临床指标在不同系统疾病中对其血培养结果进行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某院2010年10月-2013年2月间血培养阳性的261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204例(78.16%)为菌血症确诊病例,57例(21.84%)为细菌污染病例。临床诊断血培养阳性结果为致病菌的独立相关因素,在泌尿系统疾病为:年龄≥60岁(OR=8.87, P=0.04)、体温≥39℃(OR=10.98, P=0.03)、导尿管的使用(OR=11.99, P=0.02);在脑血管疾病为:住院时间≥10 d(OR=8.72, P=0.04)、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OR=5.46, P=0.02);在消化肝胆系统疾病为:意识障碍(OR=10.38, P=0.03)、白细胞计数≥15.0×109/L(OR=5.58, P=0.02)。结论各临床指标在不同系统疾病中对其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诊断意义各不相同;结合原发疾病特点,合理运用临床指标,对正确评估病原学阳性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腹腔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51例确诊腹腔感染及40例确诊呼吸系统感染无并发腹腔感染的ICU患者,于确诊感染并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取血,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腹腔感染患者PCT阳性率为78.4%,肺部感染患者阳性率为62.5%,PCT对腹腔、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肺部感染组(P<0.05),而两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可有效预测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ability of peripheral (PBC) and central blood cultures (CBC) in the diagnosi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sepsis (growth of the same microorganism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on the catheter tip). The contamination and sepsis rate of 256 CVC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BC and CBC was evaluated in a series of cancer patients included in a prospective protocol on CVC infections at the Istituto Nazionale Tumori of Milan. Overall CVC contamination was 10.5% and sepsis rate was 3.1%.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CVC sepsis was 46.7% for positive PBC + CBC, 38.1% for positive PBC and 16.6% for positive CBC. The small gain in the predictive positive value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PBC and CBC and the slight increase in the specificity does not justify, in our opinion, the use of both these paramet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CVC sepsis.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8 :396–398, 198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PCT)对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某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0份同时送检的标本,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6.49%(265/570)、30.18%(172/570);以0.50 ng/mL为界点,PCT诊断的敏感性为90.53%(516/570)、特异性为64.74%(369/5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3%(118/265)、82.30%(251/305)。结论定量PCT检测对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连续监测患者感染状况,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剑波  董筱莉  金花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60-2762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216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以临床用药及患者症状缓解与否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216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64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152例。在216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62例,阴性154例;真菌培养阳性118侧,阴性98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5,P0.01)。结论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2005-2010年10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伏立康唑的有效率、患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1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确诊8例,占7.9%,临床诊断44例,占43.6%,拟诊49例,占48.5%,3组均具备真菌感染的多项危险因素;88例患者痰细菌培养为阳性,血培养阳性者19例,其中真菌血症8例;患者自发热至应用伏立康唑的时间为(9.1±6.6)d,52例患者有真菌学依据;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组有效率分别为25.0%、70.5%、71.4%,确诊组有效率低于临床诊断与拟诊组(P<0.05),总有效率为67.3%.结论 伏立康唑能安全、有效地控制重症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IFI拟诊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手足口病并确诊为并发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38例,无细菌感染患儿52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并发感染组治疗前CD64水平为(14.51±6.07)MFI,明显高于治疗后组的(10.6±3.23) MFI及未感染治疗前组(9.55±3.48)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4,P<0.05);根据ROC曲线,以CD64≥11.35MFI为阳性标准,其诊断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25%、78.91%及81.32%.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细菌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病原菌分布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病原菌分布、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 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具典型性,患者一般因出现肺部感染症状而入院,77.9%的患者有糖尿病史,22.1%的患者因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就诊后诊断出糖尿病;高血糖、低氧血症是导致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检出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8.6%、19.3%;通过X线片及痰菌培养、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等可确诊.结论 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在就诊时,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防止出现糖尿病的漏诊而延误病情,在治疗中把握好患者控制血糖和抗感染两大环节,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CT-GPLB)诊断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22年8月109例临床怀疑肺感染性疾病患者CT-GPLB病原学诊断结果,并与痰、血、支气管镜常规病原学检查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 109例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47例(43.1%)明确病原体,其中真菌24例(其中1例与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细菌9例,结核分枝杆菌12例,病毒1例,快速生长型偶发分枝杆菌1例。CT-GPLB病原学诊断率42.2%,另1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但其他检查方法阴性。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病理学阳性率28.4%,肺组织涂片阳性率7.3%。CT-GPLB肺组织病原体总诊断率42.2%(46/109)高于痰标本检查4.1%(3/73)、血标本检查3.1%(1/32)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9.8%(8/82)。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23/109)高于痰培养阳性诊断率2.7%(2/7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诊断率7.3%(6/82)。 结论 CT-GPLB组织检查对明确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于常规病原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