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产气肠杆菌临床耐药情况,并做产AmpC酶基因型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本院132株产气肠杆菌科室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筛选出产AmpC酶菌株,PCR检测相关酶基因表达。结果菌株大多来源于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标本,分别占比38.64%、26.52%和16.67%;本院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耐药率分别高达84.09%和78.03%,其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29.5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3.18%和94.70%;共检测出32株表达AmpC酶基因,其中ACT-1型25株,DHA型5株,ADC型2株,未检出ACC型和MOX型。结论产气肠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峻,本院产AmpC酶菌株大多为ACT-1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产气肠杆菌在临床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临床分离的138株产气肠杆菌,用K-B法检测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菌株分离最多的临床科室是ICU、烧伤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和肝胆外科;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痰液、咽拭子、血液和创面;产气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74.6%~99.3%,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高达53.6%,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仅为8.0%和25.4%;此外,喹诺酮类药物药耐率较低,为2.9%~5.1%,氨基糖苷类药物在17.4%~48.6%,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74.6%;三维试验产ESBLs菌和产AmpC的检出率分别为22.5%和29.7%,有13株菌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产气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且耐药率日趋严重,对高危病区应完善和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易感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2年2~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2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72株,占29.03%;产AmpC酶的26株,占10.48%。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5.29%~94.12%(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76.47%、88.24%、85.29%;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2 0 0 2年 2~ 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2 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 ,用K 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 2 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的 72株 ,占 2 9 0 3 % ;产AmpC酶的 2 6株 ,占 10 48%。产ESBLs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 85 2 9%~ 94 12 %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 ) ;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 ,分别达到 76 47%、88 2 4%、85 2 9% ;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G-)耐药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谱特征。方法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单产ESBLs菌株,纸片扩散法及E test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分别为28株(16.67%)、71株(42.26%)和12株(7.14%)。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57.14%;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71.70%和55.8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57%和28.5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82%、32.39%和25.3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RICU常见G-耐药菌的AmpC酶和ESBLs检出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及其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PCR扩增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72株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阳性有45株,阳性率为62.5%(45/72),3株为CMY-2型,43株为DHA-1型,其中在1株菌株中同时存在CMY-2和DHA-1两种基因;45株AmpC酶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中33株检测出ESBLs,检出率为73.3%(33/45),23株携带CTX-M基因,15株携带SHV基因,19株携带TEM基因。结论 Am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检出率高,加强监测高产AmpC酶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首选,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医院2011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 2004年标准判读结果,用双相纸片法进行产ESBLs菌株确证.结果 从各种标本分离到3390株革兰阴性杆菌,检出340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0.0%,其中大肠埃希菌218株、肺炎克雷伯菌122株,分别占64.1%、35.9%;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9.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5%、78.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3.8%、24.2%、26.2%;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0%、69.0%、73.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显著,碳青霉烯类仍是目前对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药物;产ESBLs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与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了解产AmpC酶和ESBLS的情况,分析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07年1-12月同济医院检验科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121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121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菌株有56株,占45.3%;产AmpC酶的菌株有35株,占28.9%,产AmpC酶和ESBLs的有18株,占14.9%,非产AmpC酶和ESBLs的有9株.占7.4%;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3.8%、24.4%、32.5%、0;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6.7%和94.2%.结论 2007年检测到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率最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率也较高,对其他类药物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肠杆菌属细菌感染株的耐药性,为烧伤创面抗感染治疗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和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从住院的烧伤患者创面标本中共分离获得72株肠杆菌属细菌,主要菌种是阴沟肠杆菌(ECL)54株,占75.00%,产气肠杆菌(EAE)12株,占16.67%;ECL和EAE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8.15%;第三代头孢耐药率为35.20%~66.67%,头孢吡肟为7.41%和33.33%,1株ECL对亚胺培南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三维试验证明ECL和EAE的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5.93%和41.67%,AmpC酶阳性率为31.48%和33.33%,10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烧伤创面感染的肠杆菌属细菌主要是ECL和EAE,感染菌耐药率严重,产酶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实验室应及时向临床提供细菌产酶的信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自临床标本的阴沟肠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分离阴沟肠杆菌107株,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26/107,24.3%)、骨伤科(21/107,19.6%)、中心ICU(20/107,18.7%)等科室,以痰液(38/107,35.5%)和伤口分泌物(29/107,27.1%)等标本为主;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高度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3.1%、22.4%、0.9%。共检测出单产ESBLs菌株30株(28.0%),单产AmpC酶的菌株35株(32.7%);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14株(13.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不产酶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产ESBLs、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阴沟肠杆菌产酶株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抗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其标本来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临床分离的472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及标本来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的472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7.8%~58.5%;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3%、73.9%、82.0%,47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从痰液和尿液标本中检出,分别占33.1%和29.0%.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随,临床上应根据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1株,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干诊三病房和呼吸病房,均为26.4%,以痰液分离最多,为87.9%;哌来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32.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34.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应加强医院耐药菌株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痰标本586例,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初筛和标准纸片扩法散确认,MRS的检测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痰培养阳性率为46.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7株,占28%,革兰阴性杆菌198株,占72%。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1.6%)、肺炎克雷伯菌(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4%)、不动杆菌(7.3%)、肠杆菌属(5.5%)、金黄色葡萄球菌(2.5%)。引起肺部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不动杆菌为5.3%,铜绿假单胞菌为24.4%。产ESBLs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为40.6%,肺炎克雷伯菌为47.8%,产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除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测试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的检出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47.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7.1%。所有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痰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因此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AmpC酶、产ESBLs的情况及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12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对AmpC酶进行检测,采用表型确证试验对产ESBLs进行检测,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12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0.7%,其次为分泌物及尿液,分别占16.1%、13.4%;从112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碳青霉烯酶阳性2株,阳性率1.8%,AmpC酶阳性60株,阳性率53.6%,产ESBLs菌46株,阳性率41.1%,其中有28株仅携带ESBLs,42株仅携带AmpC酶,18株同时携带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应加强对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的控制和检测;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携带率高;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酶株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与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MIC法)和ESBLs的检测均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统计方法采用Whonet 5.3软件.结果 大肠埃希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占59.8%,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为痰液,占73.0%,产酸克雷伯菌主要为痰液,占75.0%; 714株病原菌中,产ESBLs细菌检出220株,检出率为30.8%,其中493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174株,检出率为35.3%,18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36株,检出率为19.0%,32株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0株,检出率为31.2%;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4.2%,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ESBLs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13.79%和20.69%;58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高产AmpC酶菌株、单产ESBLs菌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3%、87.5%和1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28.9%、50%和8.3%;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7.4%、37.5%和1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58株临床分离株ESBLs编码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3型ESBLs;58株临床分离株的ampD基因PCR扩增显示49株阳性,占84.48%,对其中8株进行克隆测序,均存在可疑的羧基端突变位点。结论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