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实验的研究。方法:收集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HBsAg阳性标本197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复检,对ELISA法末检出的标本进行CMIA法中和确证实验。结果:1974例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HBsAg有漏检现象的发生,漏检率为9.1%。漏检标本经CMIA法中和确证实验阳性率为96.67%,有6例无法确认。结论:定性方法在HBsAg检测上与发光等定量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对低浓度HBsAg阳性者应通过中和试验等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的HBsAg结果在0.875~2.857的血清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并进行微粒子酶免疫发光(MEIA)试验,对比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ELISA检测阳性75份阳性率83.3%,抗体中和试验确认试验阳性76份阳性率84.4%,两项试验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LISA试验检测HBsAg结果为弱阳性的标本,应进行确认试验,排除假阳性,保证样本结果的真实性,对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三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的HBsAg为1.0≤S/C0≤3.0的300份血清标本和164例ECLIA检测的HBsAg阴性标本分别进行TRFIA、CMIA和ELISA检测,以ECLIA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TRFIA阳性率最高,ELISA最低;TRFIA特异度最高,ELISA最低;TRFIA和ELISA敏感度高于CMI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FIA和CMIA检测低浓度HBsAg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HBsAg阳性孕妇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及所产新生儿脐血清HBV-DNA,探讨孕妇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8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清HBV-DNA.结果 大三阳和小三阳孕妇分别占18.78%和70.72%,大三阳组孕妇血清和脐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24%和50.00%,均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39.06%和1.56%;血清HBeAg阳性组孕妇血清和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9.12%和48.65%,高于阴性组的38.19%和1.39%;母血HBV-DNA高浓度(>1.00E+07)拷贝/ml组脐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7.78%,高于中浓度(1.00E+03~1.00E+07)拷贝/ml和低浓度(<1.00E+03)拷贝/ml的7.14%.结论 血清HBeAg以及HBV-DNA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避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假阳性报告的发生。〔方法〕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而金标法为阴性的69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和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3系5项免疫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率为1.19%,而用同样方法复检后,其假阳性率降至0.06%。〔结论〕ELIS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大多可通过用同样方法复检并结合乙型肝炎3系的其他免疫指标发现并给予纠正,对少数复检结果仍难以确定者,可用Abbott免疫发光法检测乙肝3系5项免疫指标给予确认。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敏感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PreS1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对58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两对半(HBV-M),荧光PCR探针检测HBV-DNA。结果在190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66例,HBV-DNA阳性为173例,阳性率分别为87.36%和91.05%,两种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3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95例,HBV-DNA阳性为212例。阳性率分别为49.62%和53.94%,两种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马海燕 《中国校医》2018,32(6):423-424
目的 对商丘地区78 29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HBV-DNA检测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性。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ELISA检测为阴性的标本进行HBV-DNA检测,并对HBV-DNA检测(NAT)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依据性别、职业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的78 537份标本中,HBsAg阳性239份,阳性率为0.30%;经NAT检测的78 298例标本中,HBV-DNA阳性73例,阳性率为0.09%,其中男性HBV-DNA阳性率为0.13%,高于女性的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5);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HBV-DNA阳性率较低,分别为0.04%、0.05%和0.02%,农民和自由职业者HBV-DN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0.13%和0.10%。结论 NAT可有效缩短HBV检测的“窗口期”,提高对经输血传播疾病病毒的筛查水平,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和女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较低,可作为无偿献血招募重点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中.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的HBV-DNA的含量,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有病毒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方法 (1) HBeAb、HBcAb阳性的乙肝两对半是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双抗体阳性的57份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DNA检测.并随机检验同期小三阳(HBsAg+、Hbe-Ab+、HBc-Ab+)50例进行比较.结果 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HBV-DNA的阳性率(77/57) 12.2%.小三阳阳性率48.0%.其复制、传染性较小三阳低,但两组均低复制状态.结论 通过对57例双抗体阳性的标本的HBV-DNA的检测,表明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或HBeAg(+)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进一步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种方法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确诊或疑似乙型肝炎血液标本(346份)和初筛合格献血员标本(300份)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 经ELISA法检测,346份确诊或疑似乙型肝炎血液标本,HBV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检出HBV-DNA阳性1份(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6份(2.0%),其中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份(0.9%).结论 在HBsAg阴性者中,也可能存在HBV感染;HBV血清标志物和DNA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方法]202例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 [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8.9%(88/89);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6/6);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25%(9/36);HBsAb、HBeAb、HBcAb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2.5%(2/16);HBsAg、HBcAb阳性组和HBeAb、HBcAb阳性组分别5例中各有1例检出HBV-DNA;33例HBsAb阳性中仅1例HBV-DNA阳性;12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的标本未检出HBV-DNA.[结论]儿童乙肝患者的多种血清标志物模式中都存在HBV-DNA复制.以HBeAg阳性者HBV-DNA复制水平最高.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V免疫标志物。结果121例乙型肝炎标本中,FIBsAg+、HBeAg+、FIBcAb+阳性组患者有39例.血清HBV—DNA阳性率67%,平均浓度1.42x10’Iu/rnl;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有6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45%,平均浓度4.29×10^5IU/ml;HBsAg+,HBcAb阳性组患者有6例,血清HBV—DNA定量值均为〈500;HBsAg+,HBeAg+,HBeAb+,HBcAb+有2例,血清HBV-DNA阳性50%,平均浓度2.96×10^4IU/ml。结论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56℃ 30 min灭活处理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患者血清样本对艾滋病病毒(HIV)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0例 COVID - 19 患者初筛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HIV - Ag/Ab阳性血清样本56℃30 min灭活处理,分为未加热灭活(灭活前)组和加热灭活后(灭活后)组,比较两组样本分别使用CMI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灭活前初筛CMIA法检测的6例弱阳性样本在灭活后CMIA法检测全为阴性,4例阳性样本在灭活后检测仍为阳性。两组样本CMIA法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弱阳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100%、0%、40%(κ = 0.286,95%CI:0.1216~0.7375)。两组样本ELISA法双孔检测和WB结果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κ = 1.000, 95%CI:0.6917~1.000)。两组样本CMIA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例已确诊HIV感染者患COVID - 19前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95%CI:0.1581~1.000)。结论 56℃30 min灭活处理血清样本对2019新型冠状肺炎患者HIV血清学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既可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又可避免CMIA法假阳性,有利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 - CoV - 2)合并HIV感染病人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徐俊  郭楠 《首都公共卫生》2007,1(3):114-115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两对半”及Pre-S1抗原,HBV-DNA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在HBsAg阳性的标本中,HBV-DNA检出率为69.3%,而Pre-S1检出率为65.8%;97例Pre-S1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占Pre-S1总阳性病例的27.8%,在HBeAg阴性的病例中HBV-DNA阳性为97例,占HBV DNA总阳性病例的25.5%。在HBsAg阴性组的标本402例中,检出Pre-S1阳性9例。结论Pre-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PreS1可替代或补充HBe系统及HBV-DNA的检测,建议纳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献血员筛查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85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139例HBsAg (+)、HBeAg(+)、抗-HBc(+)患者中有124例患者阳性(血清HBV-DNA含量≥103copy/ml为阳性),阳性率为89.2%;92例HBsAg(+)、HBeAb(+)、抗-HBc(+)患者中有43例阳性,阳性率为46.7%;27例HBsAg(+)、抗-HBc(+)患者中有10例性,阳性率为37%;10例HBsAg(+)、HBeAg(+)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90%;11例HBsAg(+)、HBeAg(±)、抗-HBc(+)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81.8%,6例单独HBsAg(+)患者中有0例阳性,阳性率为0。结论:所有分组中HBeAg(+)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其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抗-HBe(+)、抗-HBc(+)患者乙肝病毒复制并非完全停止,只是其复制水平明显降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可表达HBV感染和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检测HBsAg的三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法(GIC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221份乙肝患者血清作试验组及156份非乙肝患者血清作对照组,分别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HBsAg,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LISA和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于CM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GICA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亦不低,适宜基层单位普及;CMIA虽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但试剂成本高且仪器昂贵,可用作对可疑标本必要时行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人以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依据。方法491份样品采用ELISA法做HBV—M、HBV—PreS1抗原及PCR法做HBV—DNA检测,并进行分类计算统计。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模式的样品做HBV—PreS1抗原及HBV—DNA检测,两者符合率达90%以上;尤其是急性肝炎两者符合率达97.89%。结论HBV—PreS1抗原检测可用ELISA法,方法直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