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两间洁净度Ⅲ级的手术室,抽取32台妇科腔镜手术进行动态空气质量监测,使用LWC-1型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手术前、手术30min、手术60min、缝皮、出室5个时间点的空气浮游菌,同时统计各时间的手术室内工作人员数量、前后门的开关次数等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32份数据,手术前浮游菌数为40.63CFU/m3、手术30min为37.50CFU/m3、手术60min为37.50CFU/m3、缝皮为56.25CFU/m3、出室为137.50CFU/m3,其中手术前-出室、手术30min-缝皮、手术30min-出室、手术60min-出室、缝皮-出室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30min、手术60min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00%,缝皮、出室时的空气浮游菌合格率均为96.88%(P0.05)。结论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前后门的开关次数等对手术室空气质量有影响,手术过程中因为这些因素的改变需要对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手术室洁净度的措施.方法 对长春市某三甲医院的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进行空气静态和动态细菌学监测.结果 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静态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97%、99.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手术间和层流手术间在择期手术开始时(T_0)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3.51%、94.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手术室在急诊手术开始时(T_0)采样合格率分别为78.95%、9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室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细菌总数逐渐增加,层流手术室在手术开始的T_2内,细菌总数呈波动性上升,T_3后显著下降.结论 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是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危险因素.手术室采用净化空调系统可以提高空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无层流设备的手术室进行连台手术时空气污染状况,探讨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措施,降低手术病人刀口感染率。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对处于相对静止洁净状态下和连台手术间隙空气消毒前后的手术间进行空气采样。结果手术间在相对静止洁净状态下空气细菌总平均含量为(120.45±35.21)cfu/m3(WHO规定标准为≤200 cfu/m3),连台手术间隙空气消毒前检测结果为(520.63±151.19)cfu/m3,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对连台手术间隙空气进行30 m in消毒后监测结果为(172.34±45.37)cfu/m3。经t检验:(1)连台手术空气消毒前与空气处于相对静止洁净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连台手术间隙空气消毒前、后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连台手术间隙空气消毒后与空气处于相对静止洁净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层流设备的手术室连续进行2台手术间隙空气污染严重,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进行空气消毒可提高手术间洁净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层流手术室连台手术时室内浮游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沉降法研究室内微生物含量,"五点法"布局采样,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开始麻醉时采样1次,手术切皮开始后30min再采样1次;对照组连台之间使用清水将手术设备等表面擦拭干净,地面用清水清洁,然后关闭手术间自净≥25min后进行第2台手术,试验组常规清理术后用物,使用清水将手术设备等表面擦拭干净,立即进行第2台手术.结果:两组第一台与第二台术前和术中,相对应的平板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台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P>0.05).结论:层流手术室可以有效维持手术间空气清洁状态,可以直接接台手术,无需间隔自净等待,人员流动及开关门频率与层流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了解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污染特点。方法设干预(限制人员活动)与未干预组,于手术过程中采用自然沉降法对10个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干预组手术区沉降菌密度为5.42±4.78 CFU/30 min.90 mm,周边区为3.42±3.81 CFU/30 min.90 mm;干预组手术区沉降菌密度为3.14±2.83 CFU/30 min.90 mm,周边区为1.84±2.03 CFU/30 min.90 mm;两组手术区沉降菌密度均明显高于周边区(均P<0.01)。干预组手术区和周边区沉降菌密度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均P<0.01);手术区沉降菌密度与手术人数呈明显正相关(P<0.05)。空气中细菌以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检出率最高。结论手术过程中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污染严重,限制手术人员活动和人数可降低沉降菌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纺布手术衣及敷料与棉织布手术衣及敷料对层流手术室动态下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层流手术间动态空气质量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10月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用无纺布手术衣及敷料,B组用棉织布手术衣及敷料;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对两组手术间动态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沉降法监测中A、B两组手术间平均空气沉降菌菌落数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在不同时点比较中,麻醉前A、B两组手术间空气沉降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切皮前、手术中、缝合前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游法监测中A、B两组手术间平均空气浮游菌菌落数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1),在不同时点比较中,麻醉前A、B两组手术间空气浮游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切皮前、手术中、缝合前、手术结束后各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纺布手术衣及敷料的手术其手术间动态空气质量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棉织布手术衣及敷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20个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其中10个手术室作为对照组;每间手术室按手术区采样60份,周边区80份.结果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自然菌平均菌落数(8.62±4.53)个,周边区(6.15±3.87)个,手术区空气中自然菌数量显著高于周边区(P<0.01),且随着手术室人数和手术时间的增加,沉降菌平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数量呈规律变化,手术间人员的活动及人员数量是影响沉降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室环境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感染的影响,探讨层流手术室对预防THA术后感染的作用。方法以手术室改造后(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THA患者162例为观察组;以手术室改造前(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THA患者1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对照组在传统手术室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手术室菌落数以及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术前监测显示,手术室沉降菌落数观察组为(0.213±0.186)CFU/m3,对照组为(0.592±0.783)CFU/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显示,手术室沉降菌落数观察组为(23.627±11.278)CFU/m3,对照组为(43.848±17.838)CFU/m3,观察组手术环境中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层流手术室能够提高手术环境的清洁程度,能有效预防THA感染。  相似文献   

9.
层流手术室动态环境中不同时间空气含菌量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研究层流手术室术中空气细菌数量的分布. 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对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6个手术间的空气、8 台手术中的空气和层流手术室28台手术中的空气,分别于手术开始20min至结束每隔20min采样计数细菌,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术开始20、60、100min 3组空气对照,经t检验;以曲线描绘3种手术室空气菌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层流手术室与普通手术室术中3组不同时间的空气细菌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层流手术室术中与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性;普通手术室在手术开始时20min和手术结束前20min细菌总数出现两个高峰,整个曲线呈现"M"形;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空气随采样次数的增加,细菌总数有一定增加,层流手术室术中空气无以上两种趋势. 结论层流手术室可有效地保证术中环境的洁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层流净化手术室用于手术感染的预防效果,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患者300例,其中120例于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180例于层流净化手术室行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手术室平均菌落数等.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0.56%,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室空气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23.6±11.8)CFU/m3、(47.2±5.0) CFU/m3,观察组手术室平均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流净化手术室用于手术感染预防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及手术室菌落数,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比较紫外线灯照射和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无层流装置手术间的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 方法用平板自然沉降法于手术室空气开始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 结果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时间间隔的前提下,两种方法均能使术前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率达到80%;利用紫外线消毒,在人员进入手术室后空气中菌落数明显上升;空气净化可以在人在条件下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持续消毒杀菌,使手术全过程空气中平均菌落数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可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并且是解决接台手术人在条件下持续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Ⅱ级手术间不同空气洁净时间,得出连台手术理想的间隔时间。方法选择Ⅱ级手术间第一台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洁净化,在清洁前和净化后15min、30min、45min的3个时间段采用平板暴露法进行沉降菌监测。结果清洁前沉降菌数超过标准,而清洁15min后沉降菌数已降到标准要求。分别对培养皿清洁前、清洁后15min、30min、45min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重比较(LSD),清洁后15min、30min、45min与清洁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清洁15min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净化15min即可进行连台手术。  相似文献   

13.
We measured bacterial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t the level of operative fields during 105 operation procedures under laminar air flow conditions.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were at least a factor of 20 lower than in comparable rooms without ultra-clean air and laminar air flow. Kind of operation (septic/aseptic),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persons and quantity of talking seem to have less influence on air quality than presumed, single use cover improves the air quality. The number of ultra-fine and small particles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hen tissue was coagulated during operation. This may pose health risks to surgeons and nurses, needs risk assessment and decisions about person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对采血室内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紫外线灯、三氧消毒机及空气净化消毒器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环境进行空气消毒,并采用自然沉降法于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人员工作时采样,检测消毒效果。结果3种方法消毒后与消毒前比较,均能明显降低采血室内空气菌落数,消毒后室内空气菌落数均符合Ⅲ类环境标准要求。三氧消毒机组和紫外线灯组在工作人员工作状态下,空气菌落数迅速升高,至4 h时,分别达(7.53±1.28)CFU/5 min·Φ90皿、(8.16±1.57)CFU/5 min·Φ90皿;而空气净化消毒器在人员流动的采血环境消毒4 h,空气中菌落数始终<4.0 CFU/5 min·Φ90皿。结论使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对采血室内空气持续消毒,可持续维持工作状态下采血室内的空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清洁消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手术间净化空调层流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同一人员分别应用清水及250 mg/L含氯消毒液对DSA机进行擦拭清洁消毒,应用清水和消毒液均清洁消毒两次,在无人和术中两种情况下,分别在擦拭前、擦拭后30、60、120 min进行空气采样和细菌计数.结果 采用清水及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DSA机器后,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均能达到Ⅲ类一般洁净手术室标准,≥0.5 μm尘粒含尘浓度≤350粒/L、浮游菌≤75 CFU/m3、沉降菌≤2 CFU/(30min·Φ90 mm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清水擦拭清洁和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DSA机,对导管室手术间空气质量无明显影响,两者能够达到等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精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2月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管理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相同时段内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有18例出现感染,感染率0.22%;观察组有5例出现感染,感染率0.05%,观察组手术室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7,P<0.01)。对照组空气菌落数为(110.29±23.41)CFU/m3,观察组空气菌落数为(12.61±7.57)CFU/m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后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消毒剂和无菌物品的采样合格率显著高于于实施前(χ2=4.556,4.630,0.729,1.565;P<0.05)。结论 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精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连台手术中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及与之相关控制管理的主要环节.方法 选择Ⅱ级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后连续监测,术后0、10、20、30 min空气中尘粒含量、微生物浓度及物体表面染菌浓度.结果 手术室空气中尘粒浓度在手术结束后20 min、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在手术结束后10 min及手术室物体表面染菌浓度在10 min后合格数为25、16和20,合格率分别为83.3%、86.7%及93.3%,达到手术要求的标准.结论 Ⅱ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物体表面消毒及手术室自闭、净化20 min后,手术室环境可达到继续下一台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采取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进行消毒提供参考.方法 将介入导管室2010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紫外线消毒;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对两组研究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期间环境沉降菌静态和动态监测均值分别为(0.0±0.0) CFU/皿和(2.0±0.5) CFU/皿;对照组的静态和动态沉降菌均值分别为(2.0±0.5) CFU/皿和(20.0±10.5) CFU/皿;观察组医院治疗患者感染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预防感染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其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可提高环境无菌控制,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