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路欣 《医疗装备》2021,(1):169-170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联合贝诺口爽口腔冲洗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ICU接收的9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联合贝诺口爽口腔冲洗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与口咽部病原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吸引联合贝诺口爽口腔冲洗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口咽部病原菌的检出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气管切开使用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以降低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住ICU、行气管切开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并机械通气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吸引组)和观察组(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组)各23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早发VAP发生率及吸引量,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早发VAP发生率观察组为13.04%、对照组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观察组为(8.29±4.26)、(22.10±12.903)、(6.73±1.78)d,对照组为(10.95±4.75)、(32.38±17.4)、(9.35±2.2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吸引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早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为综合护理预防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且每隔2h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胸部护理+使用超过幽门的鼻十二指肠管作鼻饲,B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组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34.1%和66.7%,早发性VAP发生率为7.3%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对某院综合ICU科室收治的2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持续声门下引流组,对照组为常规气道护理,未行持续声门下引流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所得研究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试验组104例,VAP发生率为4.80%,对照组96例,VAP发生率为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的背景下,持续声门下引流可明显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下移,可以明显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系统检索考克兰数据库、PubMed、Embase,检索日期为2016年12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1277例患者,比较间歇性声门下吸引与无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RR 0.56,95%CI(0.45,0.69)],GRADE证据等级为高级。TSA分析进一步确认,间歇性声门下吸引还可显著减少早期VAP的发生率,并延缓VAP的发生时间。但间歇声门下吸引无法显著改善VAP晚期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论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可减少VAP的发生率,并推迟VAP的发生时间,但并不能减少死亡率和ICU住院时间。建议对VAP高危患者采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62例在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试验组32例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目标性监测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5)d、入住ICU时间为(9.73±5.12)d、VAP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7)d、(15.64±4.56)d、2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V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6.77%。结论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聚积在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声门下分泌物清除干净,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82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套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套管组)44例;气管切开后每天收集咽拭子、气囊上分泌物、气管套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 4d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10天B组(22.7%)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52.6%),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气管套管护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8.75%,住院时间为(20.5±5.8)d,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15.6±6.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28.4±7.9)d、(19.2±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冲洗气管导管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气管导管气囊上行痰热清注射液冲洗对抑制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对ICU收治的72例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对症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Ⅰ、Ⅱ及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Ⅰ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12h行1次气囊冲洗,对照Ⅱ组不进行气囊冲洗,试验组用痰热清注射液10ml行同样的气囊冲洗,持续治疗观察15d;检测患者气管导管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统计各组VAP发生、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结果治疗15d后,试验组患者囊滞留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6.67%、12.50%、8.33%与治疗前54.17%、41.67%、29.17%比较均明显减少,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分泌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8.33%、4.17%与治疗前45.83%、29.17%比较明显减少,且试验组病原菌检出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VAP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Ⅰ、Ⅱ,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及入住ICU天数均比对照组Ⅰ、Ⅱ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冲洗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生存,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医学经济学方法了解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成本-效益关系,以及该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187例预期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发生VAP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在实施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非VAP组较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缩短,死亡率下降,该组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从长远角度来看,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结论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VAP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价值,值得在ICU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医学经济学方法了解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成本-效益关系,以及该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187例预期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的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历史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发生VAP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在实施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下降;非VAP组较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缩短,死亡率下降,该组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从长远角度来看,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结论间断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VAP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价值,值得在ICU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声门下吸引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及对气道黏膜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性声门下吸引(CASS)组及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ASS)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量及隐血阳性率,观察两组的预后.结果 IASS组与CASS组气道黏膜分泌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ASS组分泌物隐血阳性率为17.6%(12/68),显著低于CASS组的35.3%(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VAP时间、早发性及晚发性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S组与CAS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SS与CASS对VAP的预防作用无差别,但IASS可显著减轻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closed versus 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48 h.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ndotracheal suction with either closed catheters (closed suction group; N-41) or single-use catheters (open suction group; N=37). Cultures were taken from the ventilator tubing of 42 patients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coloniza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y of development of VAP, mortality in the MICU, length of MICU stay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irteen patients in the open suction group and 16 patients in the closed suction group became colonized (P=0.14). The colonization rates by Acinetobacter spp.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more frequent in the closed suction group than in the open suction group (P<0.01 and P=0.04,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colonization rates of ventilator tubing with multi drug-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but did not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VAP and MICU outcome compared with 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  相似文献   

15.
陈海丹  李庆宣  张华 《职业与健康》2014,(14):2040-2042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89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VAP而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VAP发生率为28.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7%;多因素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越轻(OR=1.449)、气管插管次数越多(OR=1.690)、气管内吸引≥6次/d(OR=3.099)、机械通气时间≥5 d(OR=3.831)是早产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进行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具有较高的VAP发生率,VAP发生的因素较多,需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VAP的发生率及缩短早产儿的撤机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P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应用,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设置感染控制(感控)小组专职督导各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措施的实行,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本院ICU并行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2011年1—6月入住ICU的233例患者,采用预防VAP集束化管理,但无感控小组督导;干预组:2011年7—12月入住ICU的247例患者,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由感控小组监督各项预防VAP措施的执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床头抬高率为9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χ2=703.43,P<0.001);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患者为(5.56±4.4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7±6.76)d(t=2.49,P=0.013);VAP发生率,干预组为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χ2=6.87,P=0.009);病死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7%、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42)。结论在ICU,通过设置感控小组专职严格督导,能有效落实VAP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