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对中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中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自2001年7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46-3748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外固定架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动态外固定架组和LCP钢板内固定组各19例。分别应用动态外固定架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C1型骨折中的改良Green和O'Brien评分各项无差异(P0.05);在C2型骨折中,两组患者在疼痛及握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LCP钢板内固定组在功能及活动范围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动态外固定架组(P0.01);在C3型骨折中,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外固定架组在功能、活动范围及握力评分均要明显高于LCP钢板内固定组(P0.01)。结论在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需首先对其亚型进行辨别,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C1型骨折可选择动态外固定架和LCP钢板内固定中的任意一种,C2型骨折采用LCP钢板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更佳,C3型骨折采用动态外固定架手术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及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其中9例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后行外固定架固定,19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关节功能疗效按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9例,良16例,可3例,全部病例均无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2型4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5例。均采用进口Orthofix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进口Synthes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8例,结合克氏针内固定23例。结果随访6~17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估(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外固定针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运用Orthofix单侧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进行骨折的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位置,保护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有限内固定,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修复关节面的平整,使骨折达到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以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7例。结果:31例获得4~28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9%。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冯济陈 《华西医学》2005,20(4):717-718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7例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边外固定架及简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单边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腕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早,关节功能恢复快,适合于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2年5月共收治的骨折患者22例(骨折23例次)。AO/ASIF分型包括C1型9例、C2型12例和C3型2例。桡骨克氏针固定10例,螺钉固定1例;临近尺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4~40个月。术前尺偏角为-5°~10°,掌倾角为-20°~20°;术后尺偏角为10°~25°,掌倾角为8°~17°。腕关节疗效按Dienst功能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有限开放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获得良好复位和增加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冀明欣 《临床医学》2016,(11):97-99
目的观察研究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优良率为78.38%,较对照组(56.76%)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前倾角(13.41°±1.68°)和尺偏角(23.27°±2.24°),较对照组的(12.57°±1.52°)、(22.21°±2.17°)显著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6±0.47)分,较对照组的(5.29±0.52)分显著较低(P<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小,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2007年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岁,按AO分型:A3型3例,B3型8例,C2型10例,C3型4例.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定:优17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2.O%.无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果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可塑型夹板治疗80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制作、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预制可塑型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后,上夹板固定,置前臂于屈肘功能位。结果:全部骨折三月内临床愈合。骨折无再移位,随访6月至4年,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塑型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塑型性好,结合纸压垫。固定可靠,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的调节,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结合微创穿针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 89例患者随访86例,失访3例,随访率为96.6%。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全部1期愈合。按照D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75例,良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6.5%。X线片评估:桡骨短缩〈10 mm,关节塌陷〈2 mm,尺偏角12°~15°,掌倾角6°~15°。无针孔骨折,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行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达92.0%,远高于对照组的80.0%,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同时,术后效果明显,骨折处复原快。这些优点使组合式外固定架法成为临床治疗该种骨折的首先方法,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文祥  陈宇  陈嘉  谭相齐 《临床医学》2011,31(11):68-6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1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不稳定型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08年第3期)、PubMed(1966~2008.9)、EMbase(1974~200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9)、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8.9),并辅以检索临床信息网站等寻找正在进行尚未完成或已完成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0,检索语种不限。由两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634例患者,其中EF组269例,ORIF组2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根据GW评分标准,ORIF组优良率优于E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0,95%CI(1.11,2.03),P=0.008],但评分为一般及差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0,95%CI(0.05,1.69),P=0.17];②并发症:EF组钉道感染率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4,95%CI(0.08,0.76),P=0.02];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RSD)发生率[RR=0.88,95%CI(0.30,2.56),P=0.82]、伸肌腱断裂率[RR=3.93,95%CI(0.45,34.62),P=0.22]、间室综合征发生率[RR=3.13,95%CI(0.51,19.09),P=0.22]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F治疗成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在GW评分上优于ORIF组,钉道感染率EF高于ORIF组。但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故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切开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牵引撬拔复位,克氏针交叉将骨折固定.在患肢第二掌骨外侧和桡骨外侧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对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结果: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4%.结论:支架外固定可保持桡腕之间关节间隙的宽度,利于腕关节早期活动,避免腕关节僵硬;有限内固定可使关节面复位满意,创伤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其X影像学表现为桡骨远端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掌侧骨折粉碎;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1]。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2]。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其X影像学表现为桡骨远端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掌侧骨折粉碎;原始背倾角小于200;原始骨折移位(横向移位)大于1 cm;原始骨折短缩大于5 mm;关节内骨折;合并尺骨骨折[3]。通常用石膏活夹板无法维持远端良好对位和对线的骨折,常遗留腕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院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62岁。按AO骨折分类[4]:C2型12例,C3型8例;按受伤机制分;摔伤13例,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5例。20例术前均行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固定失败。且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影像表现。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天(0~10天)。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仰卧位,上止血带:先行闭合手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缩短畸形。助手维持牵引下,腕关节尺侧加垫保持腕关节尺偏稍掌屈位,自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