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静  席雪松  汤文莉 《中国校医》2006,20(4):376-377
目的 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08%。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女生的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结论 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静  闫妍  席雪松  包琳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576-1579
目的 探讨并比较蒙、汉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调查问卷对722名蒙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EMBU中,除父母温暖理解因子外,汉族学生其余EMBU各因子分均高于蒙古族(t=-7.14~-3.03,P<0.001),蒙古族女生父母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高于男生(t=4.06,P<0.001;t=-2.40~-2.21,P<0.05),汉族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5~0.76,P>0.05);在EPQ中,蒙汉族大学生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3.80,P<0.001),蒙古族女生精神质得分高于男生(t=-4.10,P<0.001),汉族女生神经质得分高于男生(t=-2.05,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蒙汉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各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蒙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2个民族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一所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改善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83名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883名医学院校新生的SCL-90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P<0.05);男生的SCL-90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及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SCL-90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并针对不同的性别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焦虑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焦虑状况,为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焦虑测验)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的47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焦虑倾向异常检出率为13.9%,8个分量表中,恐怖倾向的异常检出率最高,占17.5%;高一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倾向上的得分高于高二学生(P<0.05或P<0.01);女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总焦虑倾向上得分高于男生(P<0.01)。结论高中生的焦虑状况不容乐观,高一学生焦虑水平高于高二学生,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一新生学习、人际、情绪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女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某高等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3级2715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651人)和2004级2866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851人)进行调查。结果女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某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13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症状检出率为12.83%。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理科学生,女生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四年级为最低。结论 应针对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8.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差异及相关关系,为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OS)和自尊量表(SES),对蚌埠地区大学、高中、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利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高中、初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焦虑、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随着自尊水平的增高,焦虑与自尊的密切程度越强.结论 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大学生.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水平越高,焦虑水平与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女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5 12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阳性症状者检出率为19.16%,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及以上者检出率为9.56%;焦虑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SCL-90得分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SCL-90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深圳市内生源学生SCL-90得分低于市外生源学生(P0.01)。结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深圳市内生源学生优于市外生源学生,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及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际依恋风格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学生854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逃避依恋风格上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理科生明显高于文科生(P<0.05)。大学生的4种人际依恋风格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与低分组相比,逃避依恋和焦虑依恋高分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较低,而安全依恋和排除依恋高分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较高。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依恋风格与人格有关,而且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内蒙古7个地级市65所中小学校和4所高校的18 867名9~2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2019年9—11月实施Kessler10量表(K10)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总体K10平均分值为(21.96±8.67)分,蒙古族学生(22.57±8.59分)高于汉族学生(21.53±8.70分)(t=8.18);乡村学生(22.42±8.32分)高于城市(21.40±9.05分)(t=8.04);小学生(19.56±8.61分)低于其他学段,高中生分值最高(23.30±8.75)(F=183.26)(P值均 < 0.01)。调查对象总体中,心理健康良好、一般、较差和差4个等级的构成比分别为25.62%,28.82%,26.44%和19.1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57%。不同组别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43.27%和48.85%,城、乡为41.70%和48.80%,男、女生为44.88%和46.26%,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分别为33.60%,49.78%,52.85%和47.43%(χ2值分别为101.25,183.44,19.24,803.63,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民族、城乡和学段是K10量表分值的相关因素[B值(B值95%CI)分别为0.78(0.05~1.04),0.81(0.06~1.06),0.93(0.08~1.03),P值均 < 0.05)]。  结论  内蒙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力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和汉族中小学女生心理状况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蒙汉城乡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298名中小学女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8.7%,其总检出率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大体上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等几个方面.大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城乡、民族差别(P<0.01).结论蒙汉城乡中小学女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山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山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新特点,新趋势,并提出对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方法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五省20所山区农村中学57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山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检出率占49.59%;来自县镇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来自乡村的中学生;男女生在抑郁及心理不平衡因子上有显差异;初三学生各因子均高于其他年级;县乡与年级间及性别与年级间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的交互作用。结论山区农村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城市学生要多;特别是县镇学生、初三年级学生及男生存在着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地域、经济、社会观念等原因造成的。启示我们在城市和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根据中学生心理表现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教育。对山区农村中学生而言,男性县镇的学生及初三学生要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信息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1 571名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结果 在心理健康方面,少数民族的神经衰弱(t = 2.08,P<0.05)、女生的恐惧(t = 4.04,P<0.05),非医学生的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t = 3.25、2.56、2.73,均P<0.05),学生干部的恐惧(t = 2.46,P<0.05),及农村学生的疑病(t = 2.40, P<0.05)得分均较高。在积极应对方面,女生、汉族及城市学生的得分较高(t = 2.32、3.29、3.08,均P<0.05)。在消极应对方面,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得分均较高(t = 2.10、2.10、2.34, 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及疑病等维度得分较低(t = - 12.13、- 13.20、- 9.15、- 6.73,均P<0.05);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及疑病维度得分较高(t = 10.03、11.73、4.94、7.83、4.40,均P<0.05)。结论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农村及非医学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体质量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现状。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利用公式计算体质量指数,并对其分布特征和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学生BMI值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男生年平均增长0.40kg/m2,女生年均增长0.55kg/m2;11岁以前,女生的BMI均值低于男生平均水平,12岁后又高于男生;苗族男学生除了15岁外,各年龄段BMI均高于汉族男生,大多数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生各年龄段的BMI值均高于2000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P<0.05),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低于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平均水平;苗族男生和女生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湘鄂渝黔边区6~16岁苗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有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现象存在,应继续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932人,采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8%,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学生(P〈0.05),非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贫困学生(P〈0.05)。结论在该地区大学生心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抑郁、人际敏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非意愿妊娠少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婉秋  张河川  李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10-4412
目的:探讨非意愿妊娠少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其心身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妇科门诊对≤26岁33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少女进行自评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CRS-D)和自编问卷测查。结果:该群体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7~24岁,平均年龄(20±2)岁,其中30%有继往人流史(最多达5次),平均人流次数1.57次;SAS(48.88±3.92)高于常模(29.78±0.46),Z=3.995 7,P<0.001,阳性症状检出率45%;少数民族患者CRS-D(33.00±6.80)显著低于汉族(41.26±2.89),F=10.639,P<0.01;高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抑郁得分均高于初中、专科和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性伴文化为中学的患者抑郁得分均高于专科、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性伴文化为中学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本科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性伴学历高的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与性伴同等学历的患者(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少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特别以汉族患者、学生患者更加明显;患者文化程度和性伴文化程度是影响非意愿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楚雄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6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强迫(41.17%)、抑郁(27.3%)、人际敏感(24.65%);护理专业平均阳性率最高(24.13%);女生恐怖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P<0.01);一年级学生的平均发生率(21.74%)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18.5%)(P>0.05);另外,医专学生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强迫项明显高于云南大学生(P<0.05),而偏执、精神病性项明显低于云南大学生(P<0.05),男女大学生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医专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同专业及不同的年级发生率不同,因此应对在校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