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1992年确认巴彦淖尔盟地区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以来,巴彦淖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辖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多次居民饮水砷检测和居民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诊断,确定了一批饮水高砷村屯和地方性砷中毒病人。为进一步掌握巴彦淖尔市饮水高砷及对居民的危害现状,以指导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将多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巴彦淖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辖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地  相似文献   

2.
正砷(Arsenic)和砷化物一般均有剧毒,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用途很广,最常见的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1-3])。这些均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砷污染,成为地方性砷中毒和工业性砷中毒的来源亚急性砷中毒也称砒霜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口服、吸人或药用过量无机砷化物所致的中毒。为进一步探索砷是否可以影响尿砷的浓度,本研究探讨亚急性砷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砷值的相关关系,现将研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防治问题最急迫的任务是查清饮用水砷(As)超标区及砷中毒病区[1]。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郑州市农村高砷水源分布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2004年9月开展了农村高砷水源的筛查工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与采集方法1.1.1样本采集地点的选择:本次水砷筛查地点的选择原则为:①发现有疑似砷中毒病人的村;②周围有高砷矿的村;③按地方病砷中毒成因分析有可能存在高砷井的村。1.1.2水样来源及采集:对所辖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六市(县),以自然村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的方…  相似文献   

4.
砷中毒指数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改水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资料 ,计算各发病单位的砷中毒指数。分析砷中毒指数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掌跖角化率、水砷含量、尿砷水平、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 ,均显示正相关关系。其中砷中毒指数 (y)与水砷 (x)相的曲线回归方程为 lg(y+0 .0 1) =3.0 16 x- 2 .16 ,两者相关系数为 r=0 .92 0 ;砷中毒指数 (x)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之间 r=0 .987,两者成直线回归关系 ,y=5 3.8x+1.5 1;砷中毒指数与足跖角化率之间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同样情况亦见于砷中毒指数与尿砷和异常尿砷检出率之间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9和 0 .919。砷中毒指数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 ,P值均小于 0 .0 5 ,且都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砷中毒指数以最简便方式概括了发病单位的砷中毒病例及病情程度 ,在比较不同单位病情时 ,比单纯的砷中毒检出率更能反映实际人群受砷危害情况 ,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较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砷中毒主要是由砷的化合物引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三氧化二砷,其毒性也较大,当人口服0.01~0.05 g便可发生急性中毒,致死量为0.06~0.60 g[1]。中毒患者不但会有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外还会引起肝脏、胃肠道、心脏等多脏器的损害,尤其损害心脏是非常危险的,有的会引发心率失常,甚至是恶性心率失常,因此如何评估砷中毒心率失常的发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控制对救治砷中毒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受砷中毒危害的国家之一[1],从生理学角度我们可知砷进入机体后被氧化吸收,转化成三氧化二砷(As2O3),俗称砒霜,可直接引起中毒身亡[2]。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90例砷中毒患者,将90例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29例)、中度中毒组(32例)、重度中毒组(29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30~56岁。将同期健康体检30例设为  相似文献   

7.
慢性砷中毒的主要诊断指标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长期接触较高剂量的砷可引起慢性砷中毒,但慢性砷中毒的诊断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日本、智利及我国有些学者根据不同的接触方式分别提出过慢性砷中毒的特征或诊断。我国新疆饮用天然高砷水造成的慢性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依据为:基本指标(三项):(1)长期(半年以上,饮用高砷水);(2)躯干皮肤色素异常,棕褐色素斑与淡白色脱色斑点交错混合出现;(3)对称性多发性手足点状角化或鸡眼状角化。2、次要指标(四项):(1)尿砷、发砷或组织砷含量增  相似文献   

8.
饮水除砷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饮水环境中,与地球物理化学特性相关的环境低剂量砷长期暴露引起的慢性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已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德国、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新疆、贵州、内蒙、山西等省、自治区均有地砷病的报道,其中主要为饮水型砷中毒。由于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砷氟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家兔动脉组织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分别给予ddH_2O,50 mg/L氟化钠和(或)13 mg/L三氧化二砷6个月建立中毒模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动脉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标志物MCP-1和IL-6水平。结果加氟组骨氟浓度显著升高;加砷组血砷、肝脏砷及心脏砷浓度显著升高;联合暴露组同时表现为氟中毒及砷中毒。主动脉病理学结果显示加氟组可见中层弹性膜排列不整齐,疏松;加砷组可见内膜层增厚,内皮下间隙增宽,中层弹性膜排列紊乱、不规则;联合组可见内膜显著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中层弹性膜排列紊乱。氟砷单独及联合暴露组血清MCP-1和IL-6水平升高。结论氟砷单独及联合染毒可引起家兔不同程度的动脉损伤,系统性炎症在氟砷血管毒性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燃煤型砷中毒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的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是因燃烧含砷煤致空气及食物污染等引起,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可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其中肝硬化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3])。本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燃煤型慢性砷中毒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旨在了解燃煤砷对机体肝脏的影响,为预防砷引起管损害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饮用高砷水地区居民砷中毒发病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村为单位,采用整群拉网式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发现可疑病人44人,轻度病人18例,砷中毒病人62例,患病率8.56%,确定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村2个.结论饮用高砷水后引起该病区(村)砷中毒发病,与发病水砷含量,年龄、居住年限、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萨索玛村为调查点.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对在村的全部人员进行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年限、饮水量、饮茶情况、奶类摄入量、豆类摄入量、肉类摄入量、鱼类摄入量、蛋类摄入量、蔬菜类摄入量、水果类摄入量13项指标.根据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非中毒(对照)组、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调查村集中饮用水水样,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含砷量;采集调查对象尿样66份,按病情分为对照组和砷中毒组,用氢化物发牛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3价无机砷(iAs~Ⅲ)、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化物(DMA)和5价无机砷(iAs~Ⅴ)4种形态砷的量,以所测4种砷形态量之和为近似总砷(Tas)值,以iAs~Ⅲ和iAs~Ⅴ之和为总无机砷(iAs).结果 调查村水砷为0.97 mg/L;共调查155人,检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例90人,检出率为58.1%;砷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MMA(300.85、177.48μg/L)明显升高(χ~2=6.1823,P<0.05),DMA(417.18、586.93μg/L)明显降低(χ~2=4.17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年限和蛋氨酸摄入量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显著相关,居住年限长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的主要危险因素(OR=1.513,P<0.05),蛋氨酸摄入量增加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的保护因素(DR=0.591,P<0.05).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主要与高砷暴露年限有关,增加蛋氨酸的摄入量是可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研究领域的动态,分析发展变化和趋势,为未来地方性砷中毒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c)、万方资源数据库(WANFANG)为统计来源,时间限定为2008—2018年且主题词含"地方性砷中毒"及"地砷病"的文献。利用NOTE EXPRESS 2.0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可视化分析纳入文献的发文期刊、基金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第一作者来源分布情况。结果共检索出科研论文1 941篇,纳入302篇,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期间有小幅波动;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共发文50篇(16.56%);82篇(27.15%)文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发文排名前七位的机构中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居首位;"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砷"、"饮水"与"煤"等为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集中于从免疫学与基因学的角度研究砷中毒疾病的免疫毒性机制、从病因学角度分析砷中毒病区人群体内砷蓄积和砷代谢的差异与变化特征。结论近十年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文献逐年减少与疾病得到一定控制有关,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了一定的基金支持;应持续加强病区砷污染状况的监管,加强砷中毒疗法与药物研究,改善砷中毒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进一步证实陕南环境砷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之间的关系,查清陕南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病区范围、病情程度和受危害人口。方法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石煤产区和燃用石煤的地区。分析石煤、玉米、辣椒和头发含砷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8个县、区均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分布,病区范围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叠。砷中毒患者总检出率达19.26%,病例以轻度为主,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P<0.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P<0.01),掌跖角化的检出率仅为0.75%。石煤砷与玉米、头发砷呈正相关(P<0.05),与辣椒砷的相关性不明显。石煤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辣椒、头发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相关性极为明显(P<0.01)。玉米砷与病例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调查的8个县、区均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且为“氟砷联合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砷对小鼠脏器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观察维生素E(VE)对砷毒作用的干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按2因素3水平析因实验设计分为9组,不同实验组的动物通过喂饲法给三氧化二砷和VE复制亚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三氧化二砷的分组剂量按照其对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分组,VE按照我国青少年每日推荐量进行分组。2个月后,采用试剂盒,研究砷对小鼠脏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给于VE处理后的干预作用。结果染毒组动物脏器组织中SOD、GSH-Px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动物(P<0.05),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处理后动物脏器组织中SOD、GSH-Px活力增强,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砷能引起小鼠脏器组织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VE可拮抗砷对小鼠脏器氧化水平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类金属性质的化学元素,慢性砷中毒能引起人类多器官癌症和多种慢性病的高发,砷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确定的人类敛癌物.我国是受慢性砷中毒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砷中毒人群发、尿、血砷含量并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砷含量;采用超低温捕获-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发、尿、血砷含量;皮肤样本进行HE病理学检查。结果砷中毒患者饮用水中三价无机砷(AsIII)、五价无机砷(AsV)、有机砷及总砷(tAs)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砷暴露对照人群;砷中毒患者毛发中无机砷(iAs)、二甲基砷(DMA)及tAs水平,尿中iAs、甲基砷(MA)、DMA及tAs水平,血液中MA及DMA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无砷暴露对照人群。发砷、尿砷及血砷水平男女间无显著差异。皮肤HE病理切片中黑色素细胞出现凋亡并有黑色素产生增多现象。结论砷性皮肤损伤可能与血液中高水平的MA关系密切;砷性皮肤色素脱失可能与黑色素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孙祥 《地方病通报》1993,8(1):111-113
自1887年Hutchinson首次报道砷引起皮肤癌及其与角化过度的关系以来,不少学者和医生对慢性砷中毒的皮肤损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有资料表明,无论职业或环境污染接触、还是应用含砷制剂发生慢性砷中毒,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本文仅将饮水砷污染引起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皮肤损害作一综述。 一、饮水砷污染的原因 砷在自然界中多以三价或五价的盐类形式存在,其中以砷黄铁矿(FeAsS)、雄黄(As_4S_4)和雌黄(As_2S_3)等硫化物最常见。它们常以混合物形式分布于含有金、银、铜、铅、锌、钴和硒的矿石里。从矿石浸出的砷可污染水源和土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查清吉林省饮水高砷区成人砷中毒的病情状况。方法对饮水含砷量、饮高砷水年限、临床症状等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吉林省西部发现有饮水高砷区的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3个县(市)中,选择8个乡20个自然村的18岁以上成人,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调查的2 589人中,砷中毒患者为129人,患病率为4.98%;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掌跖部角化皲裂。、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不严重且饮用时间较短,地方性砷中毒呈轻度流行。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从饮水、食物或空气中摄入过量砷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掌跖过度角化,皮肤癌或脏器癌等。但在皮肤损害出现前或后常伴有肝脏肿大、盆血及神经系统等异常改变。笔者选择临床资料完整者194例,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呼和浩特盆地西部3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自然村的普查结果,选择临床资料完整者作为分析对象。皮肤改变诊断依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1]。尿砷、发砷测定用硝酸-硫酸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