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补均采用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病变者,首先考虑作瓣膜成形术,如瓣膜无法成形者,则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房缺、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结果全部病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I级43例,Ⅱ级8例。认为外科手术同期处理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缪维洲  谢亚藩 《上海医学》1993,16(3):139-141
本文报道我院1986~1990年双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重4例,占同期室缺修补术的21%。双动脉瓣下室缺常伴主动脉右冠瓣脱垂(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肺动脉高压症(23例)。因此,一俟确诊应早期手术。经肺动脉根部切口修补室缺。有主动脉闭锁不全者,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术后随访,有1例主闭需再次手术替换主动脉瓣,其余病例经多普勒超声随访,均未见主动脉瓣病变和残余漏。作者还就病理、手术方法作了详细讨论,指出5岁以前关闭缺损可防止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1例思考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10.4±5.5岁。室缺用补片修补69例,直接缝合2例。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7例,其中行瓣膜成形术2例,瓣膜置换术2例。结果治愈70例,死亡1例。随访6个月至2年,心超检查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干下型室缺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手术治疗,采用肺动脉切口修补室缺具有损伤小、暴露好等优点,绝大部分病例宜采用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振斌  周光华 《上海医学》1998,21(4):191-192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为残留缺损、病变发展、附加病变的手术提供指导。方法:20例病人再次手术,手术种类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遗漏主动脉瓣下狭窄,感染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其儿童生长,管道狭窄和阻塞,两次手术间隔平均为5年。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施行,计有瓣膜替换术10例,残余房缺和室缺漏5例,遗漏室缺和主动脉瓣下狭窄3例,肺动脉狭窄,管道阻塞2例。结果: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右室双腔心10例。瘤破口和室缺均采用Dcron补片修补,主动脉瓣整形15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余合并症均同期予以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4例。再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二次手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减轻,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心腔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8.
张强  远方  侯全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80-128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51例,直接缝合7例,6例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死亡1例,存活58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91例。直接缝合18例,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死亡4例,存活205例效果满意,无瑜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方法众多 ,我们自 1996年 6月~ 1999年 5月采用氧合血停跳液行心脏手术 37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11~ 70岁 ,平均 37.4岁 ,体重 2 8~ 90kg ,平均 53.2kg ,心功能Ⅱ~Ⅳ级 ,Ⅱ级 16例 ,Ⅲ级 13例 ,Ⅳ级 8例。行冠脉搭桥术 3例 ,F4矫治术 3例 ,干下室缺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房缺修补术 5例 ,室缺加肺狭矫治术 1例 ,室缺修补术 4例 ,二尖瓣置换术 10例 ,双瓣置换术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5例。2 材料及方法手术采用北京普惠公司产成人Ⅰ型心肌停跳液装置。全…  相似文献   

11.
本院1982年~1985年收治的145例VSD中合并AP者8例,合并AI者5例。通过对13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分析,作者提出术中判定AP的标准和根据一般临床资料判断AI严重程度的方法。VSD+AP及VSD合并轻~中度AI者,均可采用单纯闭合VSD的方法进行治疗,修补方法以采用补片修补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在VSD合并AVP 153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瓣脱垂140例,右和无冠状动脉辩均脱垂13例,其中主动脉辩关闭不全(AI)94例.VSD补片修补147例,直接缝合6例;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成形25例,瓣膜置换(AVK)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6例(3.9%).对单纯AVP的59例患者,VSD修补术后AVP完全纠正,无1例发生AI.在AVP伴轻度AI 60例患者中,出院时脱垂的主动脉瓣复位良好,超声检查见14例患者仍有轻度AI,随访中2例加重需再次手术.在主动脉辩成形术25例患者中.UCG发现均有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3例反流加重.1例AVR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在出现AI之前修补VSD,能使脱垂的瓣膜复位,可防止主动脉辫关闭不全;若伴有AI,应根据主动脉瓣病理改变而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报告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发病率占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5.3%,其中1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行空间隔缺损修补及主动瓣成形矫治术;6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病例手术效果满意。我们对发病机制,不同类型的主动脉瓣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AM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VSD合并AIMS手术118例,合并其他畸形21例。采用切开隔瓣与未切开隔瓣对室缺进行修补,观察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切开隔瓣致术后残余分流者2.91%,明显低于未切开隔瓣者6.67%。结论手术治疗VSD合并AIMS,应切开隔瓣,修补真正的室缺,可显著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曲毅  路霖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21(2):19-19,26
本文报道1995年8月~1999年8月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4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型10例,峭内型缺损4例。用无损伤线带垫片直接拇式缝合4例,补片修补10例,全组无死亡同。术后直接缝合组有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AI)1例。作者认为选择合适手术路径,经肺动脉切口最大限度保护右室功能,应用补片修补室时的脱垂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瓦氏窦瘤破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治疗了6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瓦氏窦瘤破裂。6例均先经主动脉切口修补破裂窦瘤内口,其中5例经右心室、1例经右心房切除窦瘤瘤体,加固缝合残端并修补室缺。5例作脱垂瓣膜的叠术,1例楔形切除脱垂膜的中间部分,残端修复后再作主支脉环成形术。手术效果均属满意。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介入封堵VSD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SD并拟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患者,在封堵术前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切面测量VSD的部位、大小、距主动脉瓣厦三尖瓣瓣膜的距离等。术中实时监控封堵器安置的过程,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封堵器周边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定期检查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175例VSD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监控下成功地进行了封堵。封堵术后即刻见19例患者残存少量缝隙分流,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个月~3年,19例有残余分流患者中11例消失;未见封堵器秽位、脱落。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测方法,对于VSD封堵术前的病例筛选、术中监控及术后随访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l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21例。男13例,女8例。体重8~15kg,平均(15士5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5~11 mm。全麻后经胸部切口显露右室,在超声食道探头引导下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 2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微创行VSD封堵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