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及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情况,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32所高校25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者占79.85%(2072/2595),艾滋病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和网络。43.58%(1131/259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的主要组织为校医院或卫生科占,其次为学生公益类社团43.20%(1121/2595)。有54.30%的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是比较满意。在对其中20所高校调查中仅有10所高校设有健康教育教研室,每学期安排2个课时对大学生进行防艾知识专题教育。结论 高校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建议各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获取途径,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基本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绵阳市有代表性的5所大学,随机调查这5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1 052名,采取统一自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调查1 052名大学生中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0.1%、94%。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70.06%)、电视(57.51%)报刊和书籍(47.24%)。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清楚,但对有关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认识不全面。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与信息获取途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艾滋病预防知识与信息获取途径的关系,寻求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方法 对南宁市10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入户调查,应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与多元回归的方法,比较各种信息获取途径以及途径多寡对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影响。结果 通过途径2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人数最多,途径1、途径4与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大(P <0 0 1) ,标准化回归系数也最大(P <0 0 1) ,途径5、途径6与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小(P <0 0 1) ,标准化回归系数也最小(P <0 0 1)。结论 途径1和途径4是当前有效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途径5来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效果欠佳;应充分发挥途径3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评价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制订调查方案并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收取有效问卷2 648份,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项回答正确率均高于78.02%;非传播途径项回答正确率在64.95%~78.17%之间;只有少数人(1.89%)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公益性活动,87.08%以上的同学对感染者和患者存在歧视态度和恐惧心理;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报纸、杂志(32.40%),其次是电视、电台(27.04%),而通过学校渠道获取的仅占16.47%.结论 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是今后学校宣传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吐鲁番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吐鲁番地区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前后在二县一市分别选取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0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17%(602/1 200),宣传教育后为79.20%(975/1 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3,P=0.00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水平较高,对性传播的预防和蚊虫叮咬、日常接触是否传播的知晓水平相对较低;宣传教育前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传教育后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78%,维吾尔族学生知晓率最低,为73.63%;调查学生从电视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最高,宣传后为81.48%,其次为免费宣传资料,宣传后为67.59%。结论在吐鲁番地区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幅度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某部基层官兵艾滋病知识及相关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基层官兵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待艾滋病病人、自身行为的态度 ,为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受试者以无计名方式对全军艾滋病检测中心设计并印制的试卷进行答卷。统计军官组、士兵组和城镇兵、农村兵掌握各项艾滋病知识正确率和不同态度的分布情况。结果 :受试人员均听说过艾滋病 ,获得知识的途径是通过报刊杂志、课外书、电视和部队组织的文化课。军官组对艾滋病基础知识整体答卷的正确率(76 .8% )明显高于士兵组 (70 .2 % ) ,城镇兵 (75 .5 % )也明显高于农村兵 (6 8.6 % )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军官组对待艾滋病人和自身行为的态度答卷的正确率 (70 .6 % )明显低于士兵组(76 .2 % ) ,差异显著 (P <0 .0 5 ) ;城镇兵与农村兵基本一致。结论 :对部队官兵进行有层次、有较强针对性和普遍性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部分地区防疫人员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省 3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及艾滋病专业知识的调查。利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 3个地区共调查了 1 4 4名工作人员 ,艾滋病总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 97 2 % ;预防知识知晓率为 75 7% ,从事流行病、卫生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 91 3%、76 3%和 5 8 3%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70 ,P <0 0 5 ) ,同样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和中级以下知晓率分别为 84 4 %和 6 8 6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72 ,P <0 0 5 ) ;三条传播途径知晓率为 89 6 % ;传播及预防基本知识知晓率为 81 9% ,4 0岁及以下和 4 0岁以上年龄组的知晓率分别为 87 6 %和 72 7% ,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 1 ,P <0 0 5 ) ;艾滋病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 8 3% ,从事流行病、卫生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2 1 7%、6 2 %和 4 2 %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6 6 4 ,P <0 0 5 ) ;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37 5 % ,不同文化程度防疫人员知晓率存在差异 ,其中中专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知晓率分别为 2 7 6 %和 4 4 2 % (χ2=4 0 7,P <0 0 5 ) ,从  相似文献   

8.
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的传播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青年人作为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 ,是进行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新兵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部队艾滋病的预防工作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新兵艾滋病相关知识状况 ,对某部 2 0 0 1年度集训新兵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 ,行为和态度的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某部 841名集训新兵 (年龄 1 6 a~2 2 a)。1 .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 ,以不记名答卷的方式 ,答毕当场收回 ,回收率 1 0 0 %。1 .3 资料处理 将调查问卷整理后录入用 Foxpro软件建立的数据库 ,结果用 …  相似文献   

9.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了解湖南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 ,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 ,分别对八个不同专业的一至四年级 132 6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均值为 12 .6 3± 2 .97,态度得分均值为 1.0 8± 2 .97;知识与态度的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r=0 .138,P<0 .0 0 1) ;态度与年级呈负相关 (r=- 0 .0 81,P<0 .0 1) ;女生的知识 (t=3.19,P<0 .0 1)和态度 (t=2 .2 1,P<0 .0 5 )均显著优于男生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上无显著差别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态度上无显著差别。 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以增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 ,并改善其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淑群  王悦琳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41-464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普通高校一年级25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有关艾滋病知识总体的平均知晓率为57.32%,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2.68%。[结论]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教育是紧迫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旅游专业大专毕业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开展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0.9%~96.9%外,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各选项正确回答率为18.3%~65.6%;80.9%被调查者对婚前同居持包容态度;59.5%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女性学生组艾滋病知识得分低于男性学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2)。19.6%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希望从学校教育和咨询医护人员获取艾滋病知识者分别为3.1%和54.1%。结论旅游专业大专毕业生缺乏预防艾滋病知识和防范意识,性观念超前,无保护过早性行为比例较高,有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3.
马震 《中国健康教育》2011,(12):898-90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及知识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2所高校10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较少,但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认知较好,10.5%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10.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每次采用避孕措施的占30.6%。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希望获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学校的健康教育(64.6%),报刊杂志、书籍(56.2%),网络(45.0%),仅有21.2%的大学生主动寻求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较低,部分大学生对性态度宽容且有无保护性性行为,他们普遍对生殖健康教育有需求,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路娟  张明  江汀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75-276
目的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及《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认知水平,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医学院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200名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8.3%,对《艾滋病防治条例》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9.9%。对待艾滋病病人态度方面有一部分人存在着矛盾及恐惧心理,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隔离的有69人,占34.5%,愿意照顾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56人,占28.0%。结论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关注程度高,但对政府在国家层次采取的综合行动是取得艾滋病防治成功的手段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全小青 《中国校医》2010,24(5):390-391,393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防制艾滋病态度,为更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2种研究方法。调查了南华大学1528名本科生,并对10名学生进行进行访谈。结果高校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98.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但只有38.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中文全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但56.1%的大学生认为共同进餐可以传播艾滋病,而错误的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学生为65%,大学生在防"艾"方面表现积极,但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感染的朋友继续交往。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待加强,各方需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云霞  吴东胜  张乃中  熊瑛  吴瑛 《中国校医》2018,32(11):819-824
目的 获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探索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问卷网”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5月1—30日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QQ群平台发放问卷,动员学生自愿参加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0.31%。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平均知晓率达91.84%,但对日常生活中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为51.55%,其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为35.03%,仅27.32%的被调查学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优于女生(P<0.05),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普遍缺乏了解,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帮助态度学生不到一半。对婚前性行为支持度较高。36.5%的受调查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校开展过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和学校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校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1月对辽宁省大连市814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82.7% (673/814)的大学生认为艾滋病离其并不遥远,有59.6% (485/814)能准确回答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有27.5% (224/814)不清楚是哪一天;有74.6% (607/814)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有49.8% (405/814)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饭,有92.6% (754/814)觉得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大学生从教师授课、同学朋友、专题讲座获得艾滋病知识较少,分别占46.8% (381/814)、27.9% (227/814)和20.9% (170/814)。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危机感,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学校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和内容有限。  相似文献   

18.
辽宁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情况,为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216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安全性信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AIDS的知识和态度得分为27,66±3.52分(满分46),安全性信念知识得分为3,71±1.38分(满分8)。能正确判断共用饮食器皿、共用坐厕、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途径能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为42,65%、37.91%和33.18%。正确的安全性观念的持有率较低。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观念还很欠缺,对传播途径存在的认识误区,提示在医学院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接触途径感染。76%~83%的学生知道性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89.9%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68%的学生知道有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8%左右的学生了解吸毒者服用美沙酮可以阻止吸毒、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结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健康教育要融入更深一层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