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孕妇分娩意愿及实际分娩方式,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降低我省剖宫产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10-12月在调查医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12 143名产妇中,4 752名产妇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39.1%;超过3/4的孕妇、配偶及其父母产前均希望阴道分娩;仅约半数的孕妇产前接受了分娩知识宣教;孕妇产前意愿选择剖宫产的有94.2%实施了剖宫产,而意愿选择阴道分娩的有21.8%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愿选择剖宫产的孕妇中仅50.9%有剖宫产医学指征,其次主要原因是怕痛,选择阴道分娩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过程,无需剖宫产。结论目前江西省剖宫产率较高,孕妇自身意愿影响了剖宫产率;孕妇是否接受产前教育对剖宫产意愿无影响,社会因素导致孕妇意愿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较高。应加强孕妇学校的建设,提高产前宣教质量,改变孕妇及家属的观念,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从60年代的5%上升为现今的20%。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术后感染率亦不断增加,且较阴道分娩者明显增高。据报道,目前术后发病率由1980年的20~30%增高到现在45%。许多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发病率80年代比70年代高,省级医院比基层医院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与对策。方法:统计2002~2008年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对7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剖宫产率逐年持续上升,2004年前头位性难产占居剖宫产指征第1位,2005年以后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2次剖宫产率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高2次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持续增高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原因,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1990、1996、2001、2005年住院分娩的545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以问卷形式调查100例无指征剖宫产孕产妇行剖宫产的思想因素。结果:①15年来剖宫产率、择期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尤其是择期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②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的病例增多。占前3位的思想因素为:担心不能胜任自然分娩、害怕疼痛;担心阴道分娩影响新生儿智力;胎儿较大担心母儿安全不愿试产。结论: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根源是人们对剖宫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瑶 《浙江预防医学》1999,11(10):28-30
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麻醉与输血的完善,刮宫产的安全性已被广泛地承认,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盲目扩大剖宫产并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本文就我院1995~1996年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作一分析,旨在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临床资料1.剖宫产率:1995~1996年我院共分娩3840例,剖宫产715例(占18.6%)。其中1995年分娩1890例,剖宫产290例,剖宫产率15.3%;1996年分娩1950例,剖宫产425例,剖宫产率21.8%。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方法:对386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导致。需要在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加强对孕妇心理干预、提高医生接产技能等方面努力,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剖宫产率的变化.适应征的剖宫产对保障高危产妇和胎儿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剖宫产术毕竟是一种非自然分娩过程,除剖宫产术本身危险性以外,术后的安全性和长期危害更值得关注.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高剖宫产率不仅给母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把剖宫产率控制在较合理的水平以内,已成为产科界和全社会共同面临的卫生问题.就剖宫产的流行特征对母婴健康及卫生资源的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人们对待剖宫产的知识、态度、行为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阳阳 《现代保健》2012,(25):26-27
目的:对当地农村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追踪访视的方法,分别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两组产妇进行深入调查,将她们的身体恢复及产后哺乳情况记录并汇总成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剖宫产的产妇泌乳相对较少,出生婴儿需要混合或纯人工喂养的比例较自然分娩者高。结论:大力提倡自然分娩,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和母乳喂养重要性教育,对一定要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不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还要做好术后的身心护理。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哺乳方式的指导,从而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何秋莹 《现代保健》2009,(28):28-30
目的分析14年间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病例57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4191例,占72.8%,剖宫产1566例,占27.2%。1994年至2000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14.09%,实现了WHO提出的目标,2001年开始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明显增高,2001年至2007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达35.07%,剖宫产率上升,而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不明显。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要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产前宣教尤其是分娩方式教育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多样性揭示经剖宫产分娩的弊端,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2010年产妇分娩情况及产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结论: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导致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多。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以降低剖宫产率及由此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再次剖宫产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术中所见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发生率均较第一次剖宫产高.围产儿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率也增加。结论:应严把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分娩风险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与降低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490例剖宫产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近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8.7%,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瘢痕子宫、社会因素、臀位成为主要的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率增高原因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严格剖宫产指征,在医院中积极推行无痛分娩、陪伴分娩、导乐分娩,从而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指征变迁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化梅  孙悦  成清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62-206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与对策。方法:统计2000~2006年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对7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剖宫产率逐年持续上升,2002年前头位性难产占居剖宫产指征第1位,2003年以后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高二次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持续增高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剖宫产率的趋势,发现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根据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助产技术年度服务报表,按照自然分娩数、剖宫产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2014年1-3月入院在没有临床指征前提条件下选择剖宫产分娩的49名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5年的剖宫产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值达到71.40%,且无指征剖宫产比例逐年增高。产妇中因为"害怕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占89.80%,"选好日期"这一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结论作为二级医院,医院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解决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剖宫产率增高,但降低剖宫产率不单单是一个医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方式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率和阴道分娩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分娩占10.2 %,再次剖宫产占89.8 %.前次剖宫产原因首位为相对性头盆不称;再次剖宫产原因首位为社会因素;与首次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住院费用高,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都较长.结论 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率高,再次剖宫产原因首位为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当地农村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追踪访视的方法,分别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2组产妇进行深入调查,将她们的身体恢复及产后哺乳情况记录并汇总成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表明剖宫产的产妇泌乳相对较少,出生婴儿需要混合或纯人工喂养的比例较自然分娩者高。结论大力提倡自然分娩,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和母乳喂养重要性教育,对必须施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做好术前、术后身心护理,并加强正确哺乳方法的指导,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较多;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创建孕妇学校,加强产前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镇痛阴道分娩法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但是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世界剖宫产第一大国,剖宫产率达50%以上,因此剖宫产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剖宫产术后分娩方式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孕妇合理选择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术,论述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适应证及禁忌证,并对其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阐述再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增高,临床上剖宫产产妇术后前3天泌乳量多数不能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要,以致新生儿体重下降快,回升慢。影响缺乳的原因较多,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产妇哺乳延迟,乳量减少,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阴道分娩产妇。本文对剖宫产、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和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观察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剖宫产率原因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2004年剖宫产率为37.4%,2005年为48.7%,而2006年一季度剖宫产率为58.6%,造成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产妇及家属要求,加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掌握不严。临床上由于不必要的剖宫产给产妇及新生儿造成的伤害远远高于自然分娩,同时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为此对我院剖宫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2006年1~3月份10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初产妇进行调查。1.2方法设计剖宫产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产妇一般情况、产科检查情况、胎儿监测结果、B超结果、剖宫产原因等,由助产士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