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升高趋势;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对头孢拉定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有增高趋势。结论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有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增高,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有增高趋势,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本院儿科危重症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了解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期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儿中,有36例(67.92%)存在免疫功能受抑制的基础病。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3%和43.30%,两者比率相当,但血培养结果显示,Sepsis(菌毒血症)患儿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的革兰阳性菌88.24%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也有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Sepsis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则以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出现一些新的条件致病茵感染,感染细菌已呈现出对新合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应注意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和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92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采集切口分泌物、切口部位皮下穿刺液、切口部位引流液及切口部位清创组织,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920例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8%,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84%、1.10%、6.19%,Ⅲ类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Ⅰ、Ⅱ类切口(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8.18%、31.82%;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43%、57.14%,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66.67%~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在50.00%~10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及万古霉素等耐药率在50.00%~100.00%。结论儿童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切口感染以Ⅲ类手术切口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开腹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的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1 000例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K-B琼脂实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对耐药性做统计分析。结果妇科开腹手术后,发生感染45例,感染率为4.5%,病原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标本和手术切口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27.66%;革兰阴性菌32株,占68.09%;真菌2株,占4.26%。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和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主要对亚胺培南和加替沙星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链霉素和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妇科开腹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且多具有耐药性。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术后感染率,重视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临床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侯铁英  杨精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12卷7期-549-550.页-《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12卷7期-549-550.页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主要致病菌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957株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71.88%和86.99%;3.77%的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普遍耐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635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5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2.52%;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62.96%,革兰阴性菌10株占37.04%;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通过术前纠正并发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冲洗切口、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科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治疗骨科感染创面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479株骨科创面感染病原菌中,感染部位以四肢为主,检出446株;从感染原因看,以创伤及切口感染为主,分别检出348株、86株;病原学分布提示,以细菌为主,检出4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228株;革兰阴性菌检出245株;真菌检出6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利福平和米诺环素敏感度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严格切口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加强骨科创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降低创面的感染率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闽东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培养及耐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痰标本1 316份,分离病原菌1 47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4.2%、革兰阳性菌占12.5%、真菌占3.3%。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对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其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25例,对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肥胖程度(BMI指数)、术前住院时间、术前备皮时间、术中手术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等与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并对患者关节感染局部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感染患者共35例,感染率为3.11%,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53.4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7株占46.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耐药性,均在50.00%以上。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8、术中出血量≥1000ml在发生院内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诸多,且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做好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耐药率情况。方法: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实施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2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82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病原菌感染占75.61%,共分离71株病原菌,其中格兰阴性菌占60.56%、革兰阳性菌占35.21%,前者多于后者(P0.0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以及头孢类药物均超过50%,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均≥50%。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所致,而病原菌不同,其对于抗生素的耐药率也不同,临床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率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为切口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实施骨科带内植物的2 382例Ⅰ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 382例Ⅰ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5例,感染率2.73%;65例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3.08%,培养出病原菌58株,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50例占92.59%,2种病原菌混合感染4例占7.41%;58株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60.34%,革兰阴性菌22株占37.93%,真菌1株占1.72%;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革兰阴性菌普遍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完全耐药,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完全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低不一。结论葡萄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是引起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检出病原菌普遍对青霉素完全耐药,但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尚完全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低不一,应对感染切口尽早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将血培养瓶放入35℃温箱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K-B纸片扩散法。结果:2010.06-2011.06期间,我院共有823例血培养标本,检出血培养阳性标本14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4株,革兰阴性菌44株,占总数的12.6%和5.3%。革兰氏阳性菌104株,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较高的有一例MRSA和六例MRSE。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是14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株。结论:血培养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且菌种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尤以MRSA、MRSE及肠球菌的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中ESBLs阳性的比例也很高,所以,临床医生对发热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尽旱、多次不同部位采集血液做血培养,以便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详细了解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病原学临床特点及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患者179例,采集患者术后切口分泌物标本,对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相关因素,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切口感染32例,感染率为17.88%。分离出病原菌49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27%,革兰阴性菌占30.6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达80.0%以上,革兰阴性菌对于卡那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达60.0%以上;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h、III类切口类型、合并相关基础性疾病、合并相关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2周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及降低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662份腹透液中检出的菌谱及其耐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膜透析是现今终末性肾衰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近8年中我院共收验1662份腹透液标本,细菌检出率9.9%,在所检出的164个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103株,革兰氏阴性菌36株,酵母样真菌25株。药敏结果表明,主要菌群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杆菌肽、庆大霉素耐药严重,耐药性菌株均在66%以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方式及效果,全面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治的1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痰液收集并统一放置于培养皿中进行无菌处理,并送至医院规定细菌检测实验室行药敏判定.结果:本次选取老年呼吸感染患者所提供180例菌株中,显示革兰阳性菌结果患者为55例,革兰阴性菌患者为91例,呈现真菌结果患者为29例,另外革兰阳性菌对于青霉素类药物存在较强耐药性,但是对于万古霉素耐药性较差,革兰阴性菌对于头孢类药物耐药性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中最为常见的感染菌株之一,因其自身具备较高耐药性,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依照患者药物服用史,结合患者实际药敏结果采取科学有效抗生素进行干预,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旨在为防治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 478例外科实施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 478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78例,感染率为3.15%;切口局部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率73.08%,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60.94%、革兰阳性菌23株占35.94%、真菌2株占3.13%;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5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25.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22.22%,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耐药率较低,≤33.33%;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青霉素G、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分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45.45%,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37.50%。结论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杨思敏  陈媛 《现代保健》2011,(21):111-112
目的探讨腹腔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450份腹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例阳性标本,培养出60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1.7%(31/60),革兰氏阳性菌占48.3%(29/60),两者百分比率相似。药敏试验发现,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结论需不断检测腹腔内感染菌种变化及药物药敏情况,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及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病原菌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 737株从新生儿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血培养标本10 437份中阳性2 737例,阳性率26.2%。其中革兰阳性菌2 083株(76.1%),革兰阴性菌456株(16.7%),真菌198株(8.7%)。血培养结果显示新生儿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革兰阳性菌药敏显示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克林霉素类、磺胺类高水平耐药,耐药率>80.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但对常用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氨苄西林他唑巴坦)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新生儿科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为首选抗生素,实验室要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5442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以VT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442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301株,总阳性率为5.5%;其中革兰阳性菌267株,占88.7%,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88.4%,占总分离率的78.4%。革兰阴性菌33株,占11.0%,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占革兰阴性菌的36.4%,占总分离率的4.0%。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其次为苯唑西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1.7%、87.5%;这些菌株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创面感染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患者创面感染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面标本中共检出965株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四肢为主(50.47%);科室分布以骨外科为主(44.97%);感染诊断以创伤及切口感染较多,分别占47.98%、36.48%。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7.20%,革兰阴性菌占59.59%,真菌占3.2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度较高外,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创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骨科,以创伤与手术切口感染为主,且常见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外科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以降低感染率和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