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高的原因有:换袋(包括微泵)、输液完毕拔针、输液外渗,患者找医护人员询问,呼叫医护人员时重复按铃,出现病情变化等,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多部门合作,减少间接护理工作,护士有更多时间巡视;简化护理记录,缩短护理书写时间;落实责任护士床边工作制;使用智能输液监控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设计固定患者输液时的约束固定工具。结果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病区呼叫铃从1283.75次/周下降到239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营造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智能输液监视器,临床应用来降低病区输液呼叫铃响频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现场数据收集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科使用智能输液监控器前后病房呼叫铃响铃率及患者、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使用智能输液监控器以来,病房呼叫铃响铃率从原先的75.94%降到9.74%,患者满意度从70.33%提高到94.67%,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满意度从67.00%提高到94.00%。结论使用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智能输液监视器能使病房呼叫铃响铃率降低,患者、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PICC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选定主题,对病区所有PICC带管者实施护理,比较QCC活动前后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PICC体外导管固定正确率(85.71%)高于QCC活动前(5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体外导管固定的正确率,与此同时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将活动前后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0.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患者纳入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患者纳入作为观察组,比较两个阶段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规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方面,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心内科可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提升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对心内科护理服务感到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品管圈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基础以及护士的服务意识,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方法:科室护士组成造口圈,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实施时策,检验文施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22.92%,与实施品管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与造口专科护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范家媚 《药物与人》2014,(12):212-213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通过品管组的组建,对其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工作进行差异化对比.包含: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服务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手术室常规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明显改进,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工作人员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惠君  樊网燕 《现代养生》2022,(18):1581-158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常州市口腔医院的16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输液依从性、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作用。方法我院儿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儿科护士工作能力和逾时下班的具体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进行合理改进。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调查实施后护士逾时下班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逾时下班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降低护士逾时下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采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方法:我科品管圈小组于2013年7月13日成立,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对我院特需病房病人静脉穿刺失败率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失败率由8%下降到3.3%。经过解决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特需病房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率降低,提高了护士自信心。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特需病房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促进了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分析外周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由圈员共同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比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骨科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评估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与静脉治疗效果,以确认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从7.99%降至3.34%,骨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知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骨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意识,规范静脉输液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方面的提高作用.方法:针对某院护士针刺伤出现原因和危害,在我院开展品管圈管理措施,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护理人员的工作资料,将所选12名护理人员将实施品管圈前后的护理资料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实施品管圈护理后的资料,对照组为常规管理时的资料,分析品管圈对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的提高作用.结果:实验组针刺发生率8.33%,对照组25.00%,实验组未出现患者刺伤率,对照组患者刺伤率8.33%,实验组满意度100%,对照组75.00%,实验组品管圈管理维度评分(28.61±8.64)分,对照组品管圈管理维度评分(16.61±6.34)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针刺伤是临床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伤害,出现这一伤害与护士预防针刺伤执行率低有关,通过品管圈管理有效提高护士的执行率,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肖霁书 《药物与人》2014,(9):397-397
目的:调查长期输液患者对于自身血管的认识,且在输液前、输液时、输液后对血管进行保护和认识。方法:对101例长期输液患者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长期输液患者对自身血管的条件了解得都比较清楚。63例(63%)在输液时、输液后对血管进行防护,而有29例(29%)在输液前对血管进行维护,且10例(10%)的人没出现输液并发症,而在发生了输液并发症的患者(77例)中14例(18.2%)是置之不理,有21例(27.3%)患者采取自行处理的方法,其余则是求助于医护人员。长期输液患者对血管保护的认识受输液持续时间、平均每天输液量、输液工具、费用、护理人员的护理和态度、相关知识、日常生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结论:长期输液者对自身血管的认识驯位,但对于血管保护认识的深度还不够,长期输液者应提高保护血管和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住院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陪护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住院病人平均陪护率从65.6%降低到38.8%(P〈0.0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陪护率,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多数病房呼叫系统存在信息采集单一和呼叫类型单一等问题,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据统计,患者呼叫护士的主要类型包括输液完毕、更换床单、设备故障和紧急救援等;若患者及其陪护可基于语音识别进行分类呼叫,便能够使护士依据呼叫类型及轻重缓急有准备地开展护理工作。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呼叫开关和无线呼叫器,可满足医院中不同类型、不同病房区域的呼叫需求,进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紧急救援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对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影响。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87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39例。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和观察、评估。优质护理组则通过改良穿刺技术、合理固定、加强巡视和评估、健康 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预防知识知晓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 示,优质护理组穿刺部位并发症总发生率3.87% (17/439),低于常规护理组21.41% (94/439),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 2=61.145,犘=0.000)。优质护理组静疗患者静脉输液知识知晓率97.49% (428/439),高 于常规护理组84.05% (369/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0.652,犘<0.05)。优质护理组病区管理 (狋=4.372,犘=0.017);护理管理(狋=4.533,犘=0.011);健康教育(狋=3.933,犘=0.022);基础护理 (狋=6.829,犘=0.006);分级护理(狋=5.529,犘=0.010);护理安全(狋=4.155,犘=0.019) 评分均高于 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组静疗患者护理满意度97.27% (427/439),高于常规护理组 85.42% (375/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951,犘<0.05)。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周静脉输液 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静疗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优质护理;并发症;满意度;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9 0717 0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于脑血管压疮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5月收治的压疮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的是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压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压床率为8%,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压疮率为28%,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住院患者的压疮护理时采用品管圈活动,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出现的压床率,并且还能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进行基线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目标,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调动特诊部护士工作积极性,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明显变少,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  相似文献   

19.
卜铃铃 《时尚育儿》2016,(3):206-20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项目,对静脉输液渗出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静脉输液渗出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新型智慧病区系统,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 :该系统采用“1+1+N”架构(即一张全频多模网络、一个统一智慧病房物联网平台、多个病房应用),利用5G网络、物联网、边缘计算、无线射频识别和网络切片等技术设计,通过床旁交互系统、病区信息发布及通话报警系统、智能体征监测系统、护理电子白板、智能输液系统、特殊患者看护系统、近场通信及便捷语音呼叫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人工智能导诊机器人等实现医疗监测与护理、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远程医疗诊断等功能。结果:该系统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采用该系统能够切实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对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病区医疗安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