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普通头皮针的效果.方法:在院前出诊病例中选出采用静脉输液急救的4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头皮针组)与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每组2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针头滑脱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及急诊室静脉通道保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针头滑脱率及药液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静脉通道保留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维持急救阶段的静脉输液通畅度,提高了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穿刺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手背逆行穿刺法,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92%高(P 0.05);观察组液体渗漏、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较对照组16.67%低(P 0.05)。结论:手背逆行穿刺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浅表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抢救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采用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浅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液体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发生率为9.26%(5/5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93%(1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抢救患者来说采用浅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有助于改善疾病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的应用,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122例顺行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分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逆行与顺行穿刺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渗出率参数。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3.5%)高于对照组(78.3%);实验组的药物渗出率(8.1%)低于对照组(23.3%),且不影响血液回流和输液的顺利进行。结论用逆行穿刺术输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输液不适,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成功率和渗出率均明显优于顺行静脉穿刺,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倪尔琼 《中国保健》2010,(10):72-72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的穿刺成功率,为长期静脉输液及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高手背浅静脉的利用率,以保护血管。方法取400人次静脉输液,以腕关节到掌指关节间的手背浅静脉为穿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行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结果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逆行静脉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便于固定,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改进外周血管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随机取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来发现两种穿刺方法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04例中穿刺成功100例,成功率96.15%(100/104);对照组96例中穿刺成功76例,成功率79.17%(76/96).结论 实验组穿刺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便于提升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社区在2013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42例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静脉穿刺,不配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社区的老年的静脉穿刺患者,为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穿刺护理,能够更好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确保老年的穿刺安全,改善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效果,寻求静脉留置最佳的途径。方法:将我院2013年入院需静脉留置的562例小儿内科患者,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小儿采用常规的头皮留置方式,观察组采用四肢留置的方式,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发生液体外渗、留置时间及压疮等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留置时间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及时改变传统静脉留置观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玉凤 《现代保健》2011,(32):68-69
目的探讨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时,对远心端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对照组行向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P〈0.05);试验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对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塌陷患者,对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吴亚君 《医疗装备》2018,(20):18-19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9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根据其静脉给药途径分为试验组(VPA置管)与对照组(PICC置管),各45例。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生命质量。结果置管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置管半年后,试验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通过VPA置管方式进行化疗给药,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保证置管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郑洪涛 《现代保健》2009,(20):84-85
目的探讨通过直肠滴注给药的方法替代静脉滴注治疗临床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5例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随机采用直肠滴注和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程和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直肠滴注组长于静脉滴注组1.5d;疗效:直肠滴注组的显效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差别。结论直肠滴注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家长不愿意给患儿选择静脉穿刺或患儿严重不配合,尤其是多次静脉穿刺均告失败时,可以替代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输液时间长且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法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反复多次住院、血管条件较差的输液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取逆向静脉穿刺,4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向心性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组液体的滴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液体的渗漏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对手活动度的影响。结果:两种穿刺方法对液体的滴速没有影响,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液体的渗漏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手的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对手的活动度影响很大。结论:浅静脉逆行穿刺对于特殊的血管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因手的活动所致的液体渗漏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舒适度,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关于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的两种方法:逆向定位法和锁骨中点下定位法的差异。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10-2013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102例患者,以个体匹配设计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按逆向定位法进行穿刺,对照组51例按锁骨中点下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种定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平均耗时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72.5%,置管平均耗时试验组为(407±59)s,对照组为(577±97)s,并发症累计人次试验组为2例次,对照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定位法较常规法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改良方法,确保老年患者输液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漏液。方法从869例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抽取8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40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组做对照,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漏液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93.5;实验组漏液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改良法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起到了很好的血管保护作用,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长度对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9月静脉输液的203例患者,按单日和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93例)和对照组(110例),试验组进针长度为见回血后即固定,对照组进针长度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然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渗漏例数和疼痛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93/93),对照组为94.5%(104/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9,P0.05)。试验组未渗出所占比例为100.0%(93/93),对照组为97.3%(107/1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36(38.7%)、51(54.8%)、6(6.5%)、0与22(20.0%)、78(70.9%)、9(8.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3,P0.05)。结论见回血后即松手固定的方法可取得与常规穿刺固定方法相同的穿刺成功率,且不增加渗漏危险,同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改良方法,确保老年患者输液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防止漏液.方法 从869例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抽取8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用改良方法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40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两组做对照,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漏液率.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93.5%:实验组漏液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改良法为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起到了很好的血管保护作用,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输液治疗的10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疼痛、皮下瘀血、药液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输液质量,保护输液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儿科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细节。方法:选取接受大隐静脉穿刺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相同例数的两组,常规护理应用在110例对照组中,优质护理应用在110例观察组中。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的首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时照组110例患儿当中,首针穿刺成功率为82.72%,观察组110例患儿当中,首针穿刺成功率96.36%。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20.
王洪惠 《现代保健》2009,(13):101-101
目的探讨提高外周静脉充盈不佳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注射器抽吸法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1,2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注射器穿刺抽吸法,可有效提高外周血管穿刺抽吸成功率,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