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临床上以痛经、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表现。EM虽属良性病变,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卵巢外异位内膜恶变及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少。现报道1例在位子宫内膜及卵巢外异位内膜同时恶变,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以痛经和检查发现盆腔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行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18例,其中10例发现盆腔肿块中含实质性结构。肿瘤组织类型以内膜样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常见。58%(15/26)患者的肿瘤显微镜下可见不典型内异症。协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21例(81%),Ⅱ期3例(12%),Ⅲ期2例(8%)。结论 卵巢内异症恶变早期临床诊断存在困难,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重要参考价值。重视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变化,有利于认识卵巢内异症恶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Ren F  Wang DB  Li 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22-825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281例,其中符合内异症恶变诊断标准者24例(内异症恶变组),非内异症恶变者257例(非内异症恶变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类型及FIGO分期。结果:与非内异症恶变组相比,内异症恶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早、绝经前诊断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10.27±112.62)U/ml,腹水量较少、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45.83%)、FIGO分期早期(87.50%);非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242.75±2104.28)U/ml、腹水量较多,病理类型多为浆液性腺癌(72.37%),FIGO分期晚期(7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癌灶单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小、腹水量少、术前CA125较低、FIGO期别早,组织病理以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内异症恶变与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存在密切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后者的癌前病变。既往临床研究显示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患者有某些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基础研究发现某些特殊的基因异常表达与其相关。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从EAOC发现新的分子分型靶点,以便指导临床筛选内异症恶变高危人群、预测疾病进展、实现此类卵巢癌的精准分型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来内异症恶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卵巢内异症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可用于预测恶变为卵巢癌的风险,其结果可能会影响临床决策。我们或许可以设计内异症恶变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内异症患者选择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行为,近来不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报道。子宫膜异位症恶变的发生率约0.7%--1.0%左右,病例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为多见,卵巢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肠道、盆腔、阴道直肠膈、阴道外阴、剖宫产疤痕及会阴切口、膀胱、腹股沟、脐部、胸膜、输尿管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组织学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与透明细胞癌居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卵巢癌相比早期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巢癌病例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发生率为11.9%,其中内膜样癌12例,透明细胞癌6例,黏液性4例,浆液性2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内膜异位症病灶恶变可能是这两型卵巢癌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行为,近来不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发生率约0.7%~1.0%左右,病例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为多见,卵巢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肠道、盆腔、阴道直肠膈、阴道外阴、剖宫产疤痕及会阴切口、膀胱、腹股沟、脐部、胸膜、输尿管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组织学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与透明细胞癌居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卵巢癌相比早期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腹腔镜用于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内异症病灶的准确率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62例腹腔镜诊断的内异症病灶行切除术,对肉眼正常的腹膜随机进行活检,并均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诊断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以及不同颜色内异症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2例患者中,55例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取得219份内异症腹膜病灶组织、54份肉眼正常腹膜组织以及7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后半部腹膜内异症病灶占80.8%(177/219),左侧(58.0%,127/219)多于右侧(42.0%,92/219)。盆腔腹膜内异症病灶中蓝色病灶最常见,占39.3%(86/219)。腹腔镜诊断腹膜内异症与病理诊断比较,阳性预测值为67.6%,敏感度为93.7%,阴性预测值为81.4%,特异度为38.3%。其中以蓝色病灶和左侧宫骶韧带处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4.2%及84.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左侧占43.6%(24/55),右侧占27.3%(15/55),双侧占29.1%(16/55),其中80.3%(57/71)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被病理诊断证实。肉眼正常腹膜活检54份标本中,10例(18.5%)病理检查阳性。结论 盆腔内异症病灶的分布呈非对称性,盆腔后部多于前部,左侧多于右侧;腹腔镜下所见的蓝色病灶及宫骶韧带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本研究通过对卵巢EM恶变、合并EM及未合并EM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分析,了解卵巢EM恶变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共362例,根据卵巢EM恶变诊断标准及病理结果,将EM恶变的17例患者分为A组,其他仅合并卵巢EM的卵巢恶性肿瘤16例患者分为B组,未合并卵巢EM的卵巢恶性肿瘤329例为C组,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三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期在本院经手术确诊的卵巢EM患者共1 946例。结果A、B组临床症状多以腹痛为主,其次为盆腔包块;从临床分期来看,A、B组以Ⅱ期居多,分别占70.6%、56.5%,C组以Ⅲ期为多,占47.7%;从组织类型来看,A、B组多为透明细胞癌(分别为70.6%、56.2%),而C组则以浆液性腺癌(50.2%)为主。三组在一般特征、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类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EM恶变的临床症状以腹痛为多,其次为盆腔包块,肿块直径超过9 cm,且CA125水平多在200 U/ml以上;卵巢EM恶变及卵巢恶性肿瘤合并EM病例中早期患者比例较高,具有年轻化(尤其是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的特点,且多为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卵巢EM恶变的诊断与组织病灶程度、临床分期可能有关,卵巢EM病灶恶变可能来源于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因此卵巢EM可被认为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等盆腔内内异症多见.盆腔外内异症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又分为4类:消化道、泌尿系统、胸腔内以及其他部位内异症.腹股沟内异症是一种少见的盆腔外内异症.现将我院19年间诊治的6例腹股沟内异症的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具有临床病变的广泛性和病理表现的多形性的特点 ,虽属良性疾病 ,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 ,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内异症发生组织学改变 ,成为癌瘤[1 ] 。因此 ,内异症的恶变及其与癌瘤的关系日趋受到关注 ,并对研究内异症有重要意义。一、内异症的恶性行为和恶变1.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 :内异症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表现 ,如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 ,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 ,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侵袭和破坏。但内异症病灶中没有癌细胞 ,即内异症恶性表现只限于生物学行为上。2 .内异症恶变组织学上的连续性 :目前内异症…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卵巢是最容易被异位子宫内膜侵犯的器官,可累及卵巢表层和深层而影响其排卵和内分泌功能;同时还常合并存在盆腔腹膜及其他脏器内异症病灶,引起局部微环境变化而阻止受孕.为了解手术对内异症所致不孕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因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合并盆腔其他脏器异位病灶不孕妇女1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Xue Q  Bai L  Li T  Dong Y  Zhang Y  Zhou Y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31-833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 S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因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共30例,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合并内异症囊肿共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子宫腺肌病病灶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无SF-1蛋白表达;观察组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的间质细胞核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4/17,SF-1蛋白在卵巢内异症病灶的腺体细胞及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无表达.结论 卵巢内异症囊肿与子宫腺肌病病灶中SF-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皮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常发生于卵巢,皮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较为少见,多位于腹壁,继发于剖宫产、会阴切开、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原发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甚为罕见,可发生在脐部、胸部、腹壁、外阴、腹股沟和四肢等处,仅见一些个案报道[2~6]。本文总结我院20年来收治的4例原发皮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原发皮肤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与处理。1 临床资料1984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妇科共收治内异症5866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的预测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病理诊断中,非典型内异症为恶变前病理改变,病程长、高龄、雌激素、达那唑、月经频发及量多、二英等均为内异症恶变的高危因素。当内异症囊肿迅速增大、疼痛规律改变、CA125200kU/L、影像检查见囊内乳头等均提示恶变可能。分子机制研究将为内异症恶变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和解放军202医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4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病理蜡块进行分析,16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EM组),24例为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癌(NEM组),同期50例原发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为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EM组较NEM组年轻9岁,较对照组年轻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及下腹胀痛,盆腔包块持续半年以上患者多见。NEM组主要为下腹胀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EM组5年存活率为75.0%,NEM组为6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医生要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伴有子宫内膜异常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子宫内膜异常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9 例子宫内膜样癌(包括8 例卵巢与1 例阔韧带子宫内膜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0% 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子宫内膜异常,其中半数内膜病变为癌。子宫内膜与卵巢同时合并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占6.1% 。双癌病人平均年龄较单癌年轻,且更常见异常阴道出血。多数盆腔子宫内膜样癌为部分实性或以实性为主。肿瘤中的纤维性间质显著。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常伴子宫内膜异常,其中半数为同时或单独发生的卵巢与子宫内膜双原发癌。双原发癌组的临床表现与单癌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