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伟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4,19(2):281-28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 SBS)指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切除超过75%或剩余小肠在100cm内,或以剩余的小肠少于病人的公斤体重为标准,如60kg的病人小肠短于60cm即为短肠),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导致一系列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脱水、腹泻,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不良,进行性的营养不良等症状。我科2001收治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早期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谷氨酰胺及生长激素的应用,后期的营养康复治疗都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候群。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内。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1,2]。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者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本文就1例短肠综合患者营养治疗的康复报…  相似文献   

3.
国内首例小肠移植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林静霞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至少100厘米小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存。虽然部分短肠患者靠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4.
1例经门静脉系统回流原位亲体小肠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依赖全胃肠外营养以维持生存 ,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患者生存质量差 ,易发生肝脏损害。小肠移植是目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最理想方法。由于小肠壁中含有大量淋巴组织 ,肠腔中存在多种细菌 ,致使小肠移植成为器官移植中最为艰难的课题之一。[1] 我院于2 0 0 0年 10月 15日实施了国内首例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作为供血途径 ,肠系膜上静脉作为血液回流途径的原位亲体小肠移植术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6 1岁 ,12年前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行小肠切除 ,术后仅残存空肠 4 0cm ,每日腹泻 5~ 2 0…  相似文献   

5.
郑锦锋  孔三囡  李秀凤 《现代康复》1999,3(9):1124-1125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侯群。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的康复。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1例肠综合患营养惜疗的康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肠移植是治疗永久性肠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它可恢复小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正常饮食,具有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无法比拟的优越性。TPN应用于临床以前,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不仅费用昂贵,患者生活质量差,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体外静脉穿刺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是当前肝移植手术方式中最成功的手术方式。我院于2003年4月成功地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1996年成功地抢救了1例短肠综合征(SBS),该例因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切除小肠2-5~3m,保留小肠约20~30cm,此例在2周内进行了3次手术,术后应用了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和全肠内营养(totalenteralnutrition,TEN)。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47岁。1996年6月13日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而入院。入院后经禁食、补液、解痉等治疗,腹痛未缓解。6月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患者肠系膜上…  相似文献   

8.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切除50%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但切除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以下简称短肠)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外营养问世以前,造成短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随着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短肠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对1997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114例短肠患者施行了营养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7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营养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能量的供给及营养治疗途径,根据评估资料选择恰当的营养治疗方式方法,做好胃肠内及胃肠外两种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护理。认为加强营养治疗可以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而正确的护理配合为这一方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2005-07-2011-06收治的小肠闭锁患儿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获得痊愈;随访6个月~1 a,均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产前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闭锁肠管切除,小肠端端单层吻合术是有效的术式.且术后有效地胃肠外静脉高营养及长时间的胃肠减压是患儿痊愈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小肠移植是治疗永久性肠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它可恢复小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正常饮食,具有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TPN应用于临床以前,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不仅费用昂贵,患者生活质量差,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2].体外静脉穿刺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是当前肝移植手术方式中最成功的手术方式[3].我院于2003年4月成功地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例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玲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545
自1989年Grant[1]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术后,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获得突破,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肠衰竭伴不可逆性肝损害患者的手术方法之一[2].2003年4月24日,我院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至术后4个月时,患者移植肠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 结果 患者女性,18岁,以“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剖腹探查术中见两处小肠套叠、肠坏死及1个息肉,予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瘤体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家族息肉病改变,未见癌变。 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少见,本病典型特征为口周色素沉着及胃肠多发息肉,治疗以处理胃肠道息肉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0岁 (手术时 )。因肠扭转肠坏死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切除术 ,仅残留小肠 15cm。术后消化不良 ,严重腹泻 ,每日排便 4 ,5次。食物几乎原样排出。术后 2个月于 1996年 8月转入我院。查体见营养极度不良 ,生活不能自理。身高 172cm ,体质量 50kg。各项化验均在低水平 ,电解质紊乱。诊断 :超短肠综合征。经过 2个月的肠外高营养 ,鼻饲能全素 ,使体质量达到 55kg。于同年 12月行“短肠旁横结肠逆蠕动吻合术”。2 营养护理方法2 1 肠外营养护理。患者长期输液破坏了外周血管 ,故采用深静脉置管。间断地补入机体所…  相似文献   

15.
双气囊小肠镜在Peutz-Jeghers综合征中的诊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04年1月~2008年3月经双气囊小肠镜诊治的2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小肠息肉可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时给予切除,较大无蒂息肉行手术切除。结果22例患者均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特点确诊。21例表现为口唇、四肢末端散在分布的黑/褐色斑,19例以阵发性腹痛为临床突出表现,最早腹痛发病年龄5岁,伴腹胀,血便或无排便、排气。21例患者发现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胃肠息肉,息肉形态表现为无蒂、亚蒂、长蒂形息肉,呈蘑菇或菜花状,部分息肉表面糜烂,伴溃疡形成。18例患者小肠息肉行双气囊小肠镜下切除,其中17例患者胃、结肠、直肠息肉分别在胃镜、结肠镜下切除,有4例患者因小肠息肉较大而行手术治疗。错构瘤18例,空肠黏液性腺癌1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胃肠外全营养支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院2001-05~2003-1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胃肠外全营养支持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了25例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除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检查外,还要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将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做好饮食、静脉高营养、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并注意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综合征[1]。国内对老年人残存小肠100 cm或1 cm/kg而成功康复的病例报道尚少。我院收治经营养治疗的空肠40 cm的短肠综合征1例,术后康复顺利,现报告  相似文献   

19.
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切除50%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切除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该病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短肠综合征治疗是一项较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内容多而复杂,现就短肠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20例小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小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体会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415003)汪秋珍唐红平近年来,胃肠外静脉营养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地县级基层医院开展较少。我院1994~1997年2月通过对20例病儿应用静脉营养治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